近二十年牧会盛行进阶性培训,从程度最低的平信徒训练到较高的平信徒领袖训练。这其中,便包括了“门徒训练”。什么是“门徒训练”呢?“门徒训练”虽然是进阶性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人对于这个训练的确切含义却不是十分清楚。
就好比,一些牧者喜欢将所有的平信徒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信徒”,第二类是“门徒”,第三类是“领袖”。这样看,“门徒”是比“信徒”属灵光景稍好的群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居间型群体。这样的分类显示一部分的牧者纯粹是从实用的角度来了解“门徒”二字的含义,但这对于正确开展“门训”的事工并没有多大好处。因为我们若对“门徒”一词没有正确的了解,就不可能开展针对性的训练,那训练就只是“笼统的圣经培训”而已。
一、“门徒”便是“跟随者”
在华人的语境中,“门徒”其实就是“徒弟”,是师傅的“学徒”。虽然们常说“徒弟”就是“学生”。但“学生”一词在现代语境中跟“徒弟”有所不同,因为师生的关系只是课堂上的关系罢了,而师徒的关系却更为深入。古语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国人“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也体现出师徒间的关系绝非仅限于课堂之上,“师傅”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更是徒弟的“父亲”,是人格的培育者。
从《圣经》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血浓于水的“师徒关系”,看到师傅如何带领,为徒的如何追随。单从新约来看,尽管所有的圣徒都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但在他们中间还是有先后之别,有的圣徒是其他圣徒的门徒。就如,提摩太与提多等便是保罗的门徒。一方面是保罗比他们先在基督里,另一方面,他们的服侍是在保罗的教导与引领下展开的。这样我们便看到了“门徒”与“信徒”及“领袖”的关系了。如果我们将“门徒”视为比“信徒”高人一等的“中级信徒”便是犯了概念上的错误,因为“信徒”不是指“低级信徒”,而是指“对基督的信奉者”,也即“信服基督的人”。故此,所有的基督徒都是“信徒”,包括“门徒”及“领袖”,他们都是“信徒”,是信奉基督之人。
那么“门徒”与“领袖”的关系呢?“门徒”是仅次于“领袖”的群体吗?这显然又是一个概念上的错误。我们刚才已经说了,“门徒”只是“跟随者”而已,并不关乎其在教会中的职分。也就是说,“门徒”既可以是“平信徒”,也可以是教会中承接职分或担任职务的“领袖”。于是,“门徒”并不比“领袖”低人一等。
二“门徒培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而是“因材施教”的模式
因为“门徒”并不只限于某一个群体,故此“门训培训”也就不只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课程,更不能将“门训”的课程定位成介于“福音课程”及“领袖课程”的居间课程。与其将“门训”视为一套课程,还不如将其视为是一种理念及一套模式,即如何才能为受训者制定出一种适合他们的训练模式,按着他们的程度慢慢地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在他们目前的状态下成为某种程度的跟随者。
这种“跟随”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必须是指“跟随耶稣基督”,第二也可以指“因着跟随基督而跟随某一位属灵的导师”,在其陪伴及引导下学习侍奉上帝。可以说,其他的培训课程注重“真理的教导”,而“门徒训练”是同时注重教导与关系及全人关怀的牧养事工。“门徒训练”不是某个居间课程,而应当是贯穿于所有信徒及所有课程的一种牧养理念及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门徒训练”是一种关注“师傅”对“徒弟”的教导及关怀的综合性牧养事工,这样的事工也必然是一种双向互动,甚至是彼此成全的事工。在该事工中,双方都需要完全投入,全力以赴。作为“师傅”应当尽力关怀与引导,作为“徒弟”应当尽力追求及学习。这种“学习”并非只是机械式地从“师傅”那里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包括了“问问题”,甚至是与他的师傅建立起“开放式”的相互探讨关系,从而获得启发与成长。
“门徒训练”不应当只是某种笼统的《圣经》课程,而应当是某位带领者为他的门徒量身定做的方案,当然这位带领者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可以与本堂的传道人或负责人进行深入的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这位带领者所扮演的“师傅”角色并不是其他人可以轻易替代的,在设计相关方案之前,应当为他所带领的人认真祷告、仔细揣摩,以便做出一个既能促使他灵性成长,又能符合他目前状况的一个恰当计划。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