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专栏作家谈现代人的迷思——信仰才是生命的支柱

数千年来,人生目的一直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人虽拥有敏感的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但自文明伊始,人就开始自我折磨,缺少安静,现代社会常把“世界性大众精神疾病”当成“正常”。比如人类历史婚姻关系大多是压制一方,我们反而以为是正常的。Tom Howard(郝汤姆)形容现代人是“生意萧条店铺”,人生或许会被千百种不同的情况、价值观和感情所支配,但是“引导"、"控制决定我们人生观潜意识信念往往却是一些让人困惑、疯狂、荒缪的迷思。

最近周国平先生在他的书里写道:“真正可惊异的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的都是为一个字:钱!钱!钱!”最近一个媒体界朋友和我聊天说:存在的就是合理,因为钱现在是让大家追求自我实现过程最能体现幸福指数之一,拥有这一切给人着落,所以活得就要有钱,它已是现代人幸福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钱本是一种符号,但如今用钱换的东西才是符号了。未富先奢,这些符号不断“逼人钱紧,为了钱我们不惜越过道德、良知的红线。有人说:西方人靠宗教;中国人靠钱权聚成的力量,我们今天中国人已经被钱牢牢控制住了,我们都越来越喜欢控制物质世界,但却不知其实心灵则喜控制人。作为世界的主宰,我们每天都希望在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然而,当我们的努力一点一点化为现实的时候,当梦寐以求的东西堆积在人们脚边时,人们最先失去就是宁静。我们得到的却不是成功的快感和收获的喜悦。反而是被罪,被愤恨,被恐惧,被物质驾驳了。最近朋友发了一则邮件,上面登载了孙越《苏醒》其中一章讲道“现代人的迷思”,现转载这一章节。

在今天,我们的房子越来越大,但是家庭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方便,但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学位越来越高,常识越来越少,知识越来越多,判断力却越来越差;我们拥有更多的专家,但拥有更多的问题,医药越来越好,但健康越来越少;我们花费越来越多,欢笑太少;车开得越来越快,火气上来越快;睡得太晚,读书太少,电视看得太多,祷告太少;我们拥有资产越来越多,但是价值却递减;我们说得太多,但是爱心太少,且谎话连篇;我们学习如何经营生活,但没有建造生命;我们在生命中加增岁月,却没有在岁月中增长生命。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大厦,但是却有了越来越窄的气度;我们有越来越高的建筑,但是有越来越低的EQ;有了越来越宽广的高速公路,铁路,却有更狭隘的视野;我们花费得更多,却拥有得更少;我们买得更多,却享受得更少;我们可以登陆遥远的月球,却无法善待我们对面的邻居;我们可以征服外太空,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可以分裂原子核,却无法挪去心中的偏见;我们有更多书写方式,却更少去学习;我们有更多的计划,却更少的成就;我们学会忙碌,却学不会等待;我们收入更高,但道德更低了;我们生产了更多电脑,掌握更多的资讯,复制更多的拷贝,但我们沟通更贫乏了;我们数量提高了,品质却降低了;这是快速食品充斥却消化不良的时代,高大的身躯与低劣的性格并存的时代。更多的休闲,更少的欢乐和友谊;更多的食品更少的健康;更多双薪收入家庭,更高的离婚率;更多的千万豪宅,但却更多的破碎家庭。

孙越先生建议我们今天这样时代你不要再不保留任何事情到特殊场合去做,因为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将是特殊场合。积极阅读,追求知识,学习欣赏,无须汲汲营营生活只需要。花时间做些自己喜欢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比如旅游,欣赏大自然之美景,游览名山胜景;和家人好友常在一起。生命不在于存活而在于有一连串美好愉快的事件组成的链条,把“有一天”“将来的有一天”从你的字典里删掉,现在就去写你曾经想过要等“将来某一天”要写的信。让我们现在就去告诉我们家人,亲人你有多爱他们。不要将你现在可以有的欢笑及喜乐的事拖延到末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都可能是特别的,你不知道他是否那最后的一刻。

——摘自孙越《甦醒》(现代人的迷思)

最近因癌症而死的复旦大学的博士于娟在她弥留的书里更加明白地阐述这种迷思给生命带来的致命一击:“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美丽人生不过如此。

——于娟《美丽人生不过如此》

33年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于娟在生命的最终,感悟到生死、幸福的真实意义。她在病中用最朴实的情感,最真挚的语言真实记载她对生命、对幸福对物质的思考感悟。她无疑留给这个时代的人们最知心的引索。“她一生,一路奔腾,奋发向上,却在生命的最后用一本日记,向现代人呐喊:要我们如何学习爱生命,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甚至素不相识的人。她在最后的生命中明白名利钱权皆是浮云。她在生死临界点终于明白了金钱换不回生命,幸福其实就是精神上的富足。

从去年的富士康连续跳楼,到近日大学生接连杀人案,台湾的傅佩荣教授最近在一篇访谈录里说:“歌德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起床发现自己还活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这是最荒谬的事。所以他也想自杀,这个想法其实是对生命很真诚的态度。人活在世界上,每天这样活着,重复而乏味,该要问问自己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一年一年过去,最后老了。我们也看到前辈,怎么老、怎么死,我们将来也步他们的后尘。既然最后都要走进坟墓,这一生到底所为何来?人们就要寻求人生的意义,什么是意义?“意义”代表理解的可能性,问“人生有意义吗”,就是在问,“这样的人生可以理解吗”。他提出:“你从上帝的眼睛看你自己,发现自己内在有一个神明。”

人活一生,最可悲就是,活一生却没有“看见”或许没有“洞察”。大卫说:“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诗118:19)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蝇头小利困扰、鼠目寸光、贪图安逸,是一种活法;不由自主地无聊、虚空、对峙、迷糊、谬误、怨这怨那、懵懂冲动在混沌中枯萎又是一种活法。“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既不能去创造那无限的美,然而也不能接受欣赏对他人他物的美、大自然的美,内心不再有感动,或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几十年光景浑浑噩噩,毫无生趣,不再相爱,即缺失了生命的激情和欢乐,生存只是因为我要度完此生,只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动作,只是一堆没有方向的活动及无聊的事件。 所以欲壑难填,今朝有酒今朝醉,死后黄土一杯,活着却人性变得既无智慧!不会睿智的处理生活中发生矛盾和冲突,要不而只会饱受压抑的无奈活着,或者冲动的爆发;或者粗燥的让俗务缠身,没有了生活的勇气,只会因冲动而自毁,毁灭他人,也毁灭自己。万物之灵存在的奥秘我们永远不得领悟,生命意义我们永远不去搞懂。这个迷思终让自己成为诸多错误认知的奴隶。多少人因迷思饱受精神痛苦的折磨,成为精神障碍者,多少人因苦闷,忧郁,灰心,沮丧做出极端选折。忙忙碌碌工作挣钱几乎不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丝不歇脚的机会。多少人只是被别人的期望驾驭的,被同侪压力所驾驭踉跄走完自己人生路。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一成不变?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如此仓促?

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在污浊的尘土中消磨;

为什么我们的生命虽然醒着却没有了灵魂。

错误的根源,恰恰是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幸福观。笛卡尔留下了那个传奇般的格言:“我思,故我在。”是死,还是活着,活着是已经没有了自由的灵魂,醒着却看不见希望的阳光。有意识的生命,却堕入了死亡的咒诅。混乱不堪的迷思,我们失去了活的意义,内心变得千疮万孔,我们与自己灵魂在战斗,哪有和谐与安宁。人性也变得冷漠、失落。我们扭曲了活着的意义,其实人活着最要的真实而自由,神本赐予他心爱的子民一份特殊宝贵礼物,但是我们却不再去去寻求了,在命运和财富中的博弈中,我们惊慌失措踉跄着,在震耳欲聋的物欲中惊恐颤抖的寻找着,摇摇欲醉绝望中疯狂着。

雪白的马齿咀嚼青草,

星星在黑暗中咀嚼亡魂。

——盲人诗人周云蓬的诗集《春天责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长长的路,蜿蜒曲折是常态。作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存在与生存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一片混沌生活中我们能发否现这其中所蕴含着的意义。那句“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的格言是多么的正确。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过着的日子如以赛亚埋怨:“我劳碌是徙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

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活着》。它的开头这样唱:“我惊讶于自己每天伴着日光醒来,我惊讶于能够醒来!醒来,如果没有灵魂,肉体只是一块物质,它也许匀称、丰满、白皙、苗条但绝无美丽和活力。神赐予我们灵与肉的奇妙结合。但是我们轻易迷思在肉体的昏沉中,意义就不复存在。活着只为了吃喝玩乐,活着就是为了房子车子票子丰富的物质,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因为不知如何去衡量取舍,生命就总在阴沟里翻船。

哲学家说的好:人的肉体是相似的,由同样的物质组成,服从着同样的生物学法则,唯有灵魂的不同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灵魂是神在肉体中的栖居。认知或许就是透过灵魂的信息来支配我们自己大脑,一个被拯救的灵魂才能回到有意识状态的时刻。圣经说得好:“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纪一:3》“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翰福音一:4》醒来,抛开所有覆盖其身上的神秘,就不会在无边的黑暗中抱怨、沮丧、沉沦,因为光已照你到你的生命中。死亡,就犹如一种灵魂的沉睡。而醒来则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新生。一个有意识的灵魂能在奔腾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中成为主人。红尘路悠悠,为什么我们就不明白该去如何珍惜那该珍惜的。萧伯纳曾说:“人生真正的喜乐是当你感到自己是为伟大的目的而活,而不是无病呻吟、自怨自艾,只懂得埋怨世界不能令你快乐”。

人的心需要一根拱柱来支撑自己灵魂,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个泉源来供应自己心灵需要。爱和恨,喜与悲,顺利和挫折,这一切都是可以拥有一种态度来从容应酬,都在我们的一转念间,就可以摆脱尘世命运的束缚。活在人世,悲喜也在人世,我们已经被世界湮没了。在生命繁衍中我们越来越失去了人性中的精华部分。我们把幸福过于依赖于物质,财富。所以我们失去心灵的自由我们忽视我们生活中最能够预知的事情,我们已经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金钱的代名词,我们忙碌不安,充满了欲望、焦虑、争斗、烦恼的奔波着。

看起来就是我们最不在乎的平淡无奇,但却给了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神指引他所造的万物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在他的权柄之下。“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他拆毁的,就不能再建造;他捆住人,便不得开”。(约伯记12:10;14) 我们栖居在大地上,大地属他;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也属他,我们在大地上演绎着五彩缤纷的故事,来证明了我们的聪明,迷惘的名字就是以我们各自的路,替代了救赎的路。“我们以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你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传奇”。所以邪恶成为人类生存一种状态,也成了人的行为。我们用自己的作品排挤和毁坏、亵渎神的创造。罪每时每刻都在腐蚀着上帝创造的美好,当邪恶和阴暗不可避免的依附着人性时,人类的责任道德、律法就只是在尽力控制不去扩大这个范畴。心灵的宁静对现代的人们遥不可及,当我们拒绝了安息。尽管宁静和安息的每个动作之中,每个细节里都蕴含着生命的奇妙和哲学的深奥。他让我们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变得有意识。那朦胧的氛围,似甜却苦的情绪,那乍喜还悲的血气,说不清道不明,或许称之为“愁”的眼泪。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哥林后书6:8-10)如果心情与安息失去了感应,我们的心肠会变得太硬、太粗燥。生活的节奏变得机械和麻木。

作为人,如果没有灵魂,就没有了良知,没有了正义感,就是非不分。这样的人,就如同一棵萎靡的树,不开花不结果,树叶若稀少,树枝若稀疏。他很快就要枯萎。可怕是迷思啊,可怕的是一个人灵魂深处不再相信希望,不再看见阳光。生命的真面目对那不去扣击的人就永远长满了荒草。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所以我们的内心极度痛苦而且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没有真诚,没有单纯。我们从迷思已经走进了迷失。

最近在大学生中发生一连串恶性杀人案件,让我们发懵。为什么我们学生尚未成才,却成了一把杀人利器?他们怎么一个个有着忐忑和不安的习性,稍有动静,稍遇不顺和挫折便恐慌万状,稍有不爽便躁动,动辄就会令人抓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中国这几年从幼儿园到大学充斥各种高级职称人才。中国大学里,变成倒金字塔,教授最多,副教授次之,讲师最少。老师们教授们都忙着职称煽乎为钱奔命时,学生不是杀人就是自杀。这种迷思让人触目惊心,猝不及防。我们的生命已经处于远离两个方向的极限状态,向下没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没有挑战危险的爆发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间地带,其感觉日趋麻木。

约翰多恩《紧急时刻的祷告》有这样一段话:“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丧钟即为死者鸣响,也为我们而鸣。如果这世上的生命便是一生,我会促请诸位好好享受生活。别管什么道德、美善,更无须忧虑后果,只管放纵私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死亡不是终点站,而他只是中转站。

当哲学家呼吁把自己生命照看好,保护生命,把心安顿好。于是文学家也说:保持生命的单纯,彼此也以单纯的生命相待。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理学家说:拥有成熟道德的心,在一片疑惑中,人类开始呼唤生命的本相。“在黑暗中,人们什么也看不见,人们就是盲目的,人们受到制约,人们不自由。在雾中,人或许是自由的,但这是在迷雾中的人的自由。(摘自刘晓波沉重的肉身昆德拉《遗嘱》)“在迷雾中前行,过不寻求有意义的人生的生活,是否真能心安理得”?在伦理的思考中,在费尽唇舌争辩的生命道理中,如何才能找回自己心中的那杆秤。”人要在遍体鳞伤、满目疮痍、忏悔中才开始寻找生命的价值,此时方大悟。

人的生命是由内在出来的,人除了身和魂之外,还有一个“灵”的层次,这个灵的层次就是生命的方向和本相,而这个方向让你能够面对死亡时还有勇气去跨越的。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省擦是一种对生命认识和超越,那是用神性来经历的。我们的灵就是神为我们点燃一盏生命的灯。上帝造人的时候,在人的心中留下一块空白,只有他能够填满。所以神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敬畏耶和华的,得着生命,他必恒久知足,不遭祸患。”人是在困惑和迷思中觉悟的。沉思让我们把生命指向了信仰,信仰才是生命的支柱。信仰是一种恩典,他揭开生命的奥秘,开启造物主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人来说,恩是在上帝手中,不在人手中。云影天光中只见自己,人就迷失了。

乱花渐欲谜人眼,浅萆才能没马蹄。”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心中有完美,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是哲人。心中有完美,眼里有正直,在渴慕中照着永恒真理来成就,那是成圣。认清了要做的事,每天都为最后而活。你就不会迷思了。

水落石出, 云影天光中去认识我们从哪来,去哪里,不在迷思。沉静甘美得享生命,“我的肉身也能安然居住”。因为我的神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诗篇16篇)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