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市望城区近郊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教堂,至今有13年历史了,是望城区境内31个基督教堂点之一。然而这里也是弟兄姊妹共同的家,是神自己的殿。如果你有一天无意中路过她附近的那片山林,听到赞美上帝的歌声,虽然不见得优美动听,但绝对是用心灵和诚实向上帝献上的馨香之祭。
这个名为“感恩堂”的小教堂,建造于1999年,现日常有30多位弟兄姊妹在此礼拜敬拜。
据教会的负责同工介绍,建堂之前,弟兄姊妹们每周都在一位姊妹家中聚会,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聚会的地方。那位姊妹是在1990年前后接受的福音,由她开始,福音在当地的乡村里传播开来,后来信主的人越来越多,姊妹家中再也容纳不下那么多弟兄姊妹,大家就特别盼望能够建一个教堂,一个可以正式礼拜的圣殿。
但那时候,想法和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要建教堂,钱从哪里来?建堂需要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
上世纪末,无论是经济还是物质上,农村地区还相对匮 乏,要建一个教堂,谈何容易?当不信主的乡亲们用嘲笑和怀疑的目光、观望的姿态等待着“洋教堂”建不成而“出洋相”的时候,弟兄姊妹们齐心祷告、日夜祷告, 唯凭着信心向上帝祈求。
圣经上说:“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如今要发现,你们岂不知道吗?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以赛亚书43:19)。神的应许从不改变。终于,在1999年初,土地问题批准落实下来了,弟兄姊妹们听到了无不满心欢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建堂的资金、材料,在动工前全部筹备妥当。弟兄姊妹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主的殿建起来,荣耀上帝自己的名!
1999年圣诞节,感恩堂正式举行献堂礼拜。众弟兄姊妹们无不欢欣鼓舞,在外飘流多年,终于有一个可以正式聚会和敬拜的“家”了。
当在教会服侍十多年的负责同工回忆起13年前建堂期间,涌现出的感人见证,仍然激动不已。
一位卞姊妹,当时身上带着病(体内囊肿),每天都疼痛难忍。建教堂时正值农忙季节,她与丈夫白天在庄稼地里收稻谷,忙碌了一整天后,还顶着身体的疲倦, 与丈夫一起,披星戴月,趟过河,爬过山岭,赶到五、六里地外的教堂,去看守建堂的材料和物资。早上天亮等工人来做事了,又赶回家照顾老人和上学的孩子。虽然身体极其疲倦、劳累,但她心里却很喜乐,白天在地里收稻谷仍然一边忙碌一边高唱赞美诗歌。
还有,当时教堂建好之初,因没有人看守,常被周围居民破坏门窗,因此教会负责同工们商量,在教堂旁搭建房屋,让家中条件十分贫困、房屋破旧的谢姊妹一家住进去,一方面看守教堂,另一方面也解决她一家四口的住房问题。
建议虽好,可教堂已经花了60000多元,弟兄姊妹几乎都已倾囊奉献,再建房屋,哪来的钱呢?这时,一位姓熊的姊妹主动站出来,把家中仅存的1000元存款拿出来,全数奉献。这位熊姊妹,家中经济情况并不宽裕,一双儿女正在上小学,夫妻二人都是凭劳力赚钱养家,辛苦得很。可她说:没有关系,赏赐是的上帝,收取的是上帝。我拿出来的钱财,本来就是上帝赐给我的。
像这样的见证,在当年,还有很多,不能一一细数。接受采访的负责同工总结道: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一切的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这个教堂,虽然小,虽然不起眼,但是,当你有一天无意中路过那片山林,听到赞美上帝的歌声,虽然不见得优美动听,但绝对是用心灵和诚实向上帝献上的馨香之祭。
早上七点多,先到的姊妹在打扫座位上的灰尘
当天为神作话语出口的传道人在祷告
教会一面墙上挂着的经文“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教会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