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无神论科学家希格斯为什么命名了“上帝粒子”?

彼得•希格斯(P.W.Higgs),作为一名无神论者,解释了 “上帝粒子”这个术语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科学家们称他们已经发现希格斯波子,也称为“上帝粒子”,能够帮助解释是什么给了宇宙中,每一样物质的大小和形状。

据纽约时报报道:苏格兰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和其他科学家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预言:在粒子间相互作用的那些亚原子粒子,就是人们称为的希格斯波子或者“上帝粒子”。科学家们称这样的发现为“希格斯现象”,是理解为什么宇宙间存在生命之多样性的关键。

希格斯说,他反对 “上帝粒子”这个命名,因为他担心此命名可能会导致宗教人士不满。在2008年《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并没有说明,他的感觉可能会冒犯关系,是否在科学家所相信的宇宙起源与宗教人士所相信的有一些固有的矛盾,特别在粒子上。一个类似的想法曾出现在《卫报》的报道上,使用这个词的是另一位物理学家,而他所预期的则是完全不同的命名。

这个粒子的有神论昵称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雷诺•莱德曼(Leon Lederman)所起,但希格斯本人却不喜欢这个称呼。“这很尴尬,我本身不是一个信徒。我认为这是一种术语滥用,有可能会冒犯某些人。”

“这甚至也不是莱德曼本人的选择,“他想称这样的粒子为:“G-D-粒子”,但他的编者却不让他如此做。”希格斯说。莱德曼在自己的书《上帝粒子》也是如此说。

这个粒子对今天的物理学是如此重要,对我们对物质结构的最终理解是如此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它又是难懂的,使得我给其一个昵称:“上帝粒子”。为什么这样叫呢?有两个原因。首先:出版商不愿意让我们称它为“G-D-粒子”,尽管按着其本身的性质和所耗费的力量来说这是更合适的称呼;其次,就是这样的话,会与较早的一本书差不多,有一些关联。

然后,他写了关于巴别塔的故事,以及他所阐述的“好奇的知识压力”。

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一次采访中,维多利亚.马丁,爱丁堡大学的物理学和天文学讲师,希格斯从前的学生,解释了为什么不喜欢“上帝粒子”这个称呼。

希格尔:我想问问有关“上帝粒子”这一昵称的事情。“上帝粒子”?希格斯在做什么?据我所知,希格斯是无神论者,他怎麽会考虑给 “上帝粒子”这个称呼。

马丁:其实我还从未直接问他,但我确信他不喜欢这个称呼。几乎所有的粒子物理学家都讨厌这个名字。

所以这个名字就卡在了这里,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人们会知道我们所谈论的是什么。真的,在私底下我们都讨厌这个名字--“上帝粒子。”

科学作家丹尼斯奥弗拜,星期三新闻专栏主持人,曾在2007年为纽约时报写过一篇精彩的文章,关于是否将上帝引入到科学写作中,尤其是在写“上帝粒子”的时候。

上周,有位读者指责我试图通过扔“上帝肉”来吸引有宗教倾向的读者。

这已经不是我首次被指责我借着宗教来推销科学,或借着科学推销宗教了。

在这一切当中当然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来自科学界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经常提到上帝能够给一个人足够的想象力去想他和那“老我”能有一个相遇的日子,要么喝点咖啡,要么打场网球。即使说:“耶和华是微妙的,但那恶者,他却不是。”

我从不梦想着去剥夺任何将来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他/她所具有的明显的或者不明显的修辞手法。

美联社是这样解释科学发现的:希格斯波子,一种到现在还都只是理论上的粒子,被认为是理解物质为什么具有质量的关键,结合重力给一个物体重量。这个想法正像重力和艾萨克牛顿所发现的重力:在牛顿解释重力之前,重力就一直存在。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与希格斯波子非常相似的物质,并且能够把知识进一步使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核粒子加速器,一台价值100亿美元安置在瑞士和法国的边境上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已经进行了高能质子对撞的实验去调查暗物质,反物质以及宇宙的创造,提出了许多发生在一次巨大的爆炸(被人们称为宇宙大爆炸)的推理。

悉尼先驱早报登出一则笑话:希格斯波子走进教堂,按照那个笑话,它是一个圆圆的轮子。牧师大声说:“不许希格斯波子呆在这里!”可希格斯波子听到后,反问到:“如果没有我,你怎么能有质量呢?”

《今日基督教》杂志七/八月刊的封面登文——两个科学家的故事:"他们都同意使用科学的方法,不同意在‘起初’所发生的。"(起初,神创造天地——圣经•创1:1)


(据christianitytoday)

编辑推荐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