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中国古人言:“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董仲舒,《汉书·董仲舒传》);“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巴罗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雨果也说:“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对于教会的牧者同工来说,千万不能不读书不学习,神学家们都强调读书的重要是无可取代的。德国著名神学家卡尔巴特说:“传道人要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法国神学家加尔文说:“如果你要成为好牧者,必须要先成为好的学习者。”显然,古今中外,教外教内都注重读书,读书与读好书的重要性已然成为天下之共鸣。
读书学习是摆在牧者面前的必修课。本文旨在简扼论述牧者不读书的原因、危害,以及牧者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切望牧者们奋起读书,成为不断长进的人,复兴主的教会。
一、牧者不读书的原因
牧者不读书的理由多多,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但不乏以下几种类型:三个“没有”,三个“取代”。
1. 没有足够时间
牧者同工总是过于忙碌,似乎永远停不下脚步。总有探访不完的弟兄姐妹,办不完的培灵会,开不完的各种会议,还有紧接而来的追思、乔迁、结婚、祝寿、开业等各类礼拜。许多牧者三餐无规律、休息不充足、夫妻缺沟通、孩子乏陪伴,就是由于这样“所谓忠心耿耿的服侍”,使得他们几乎没有丝毫时间留给自己。最终摧垮了身体、家庭不和、教会矛盾。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当牧者忙乱得没有时间读经与读书时,这究竟是谁之过?是否打着“忙”的旗号,让不读书有了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呢?
2. 没有买书经费
牧者的薪酬普遍不高,而书籍很贵,尤其是正版的好书特别贵。为了买一本书、一套书,可能都要攒一阵子的钱,或挤掉其他的采购项目。所以,出现一种现象是,有些传道人除了一些免费的书籍之外,很少再自费买书,更别提去买那些价格不菲的好书了。
3. 认为没有必要读书
有些牧者不是没有时间看书,也不是没钱买书,而是有书也不看。有的牧者事奉的时间长了,甚至认为讲道就是本着圣经加点新闻与故事,短短几十分钟,何必大费周折翻书看书呢?特别是身处农村文化水准不高的牧区,书读得多出口成章的牧者或许还不受欢迎,这可能也是导致牧者认为自己没有读书的必要的原因之一。
4. 上网取代阅读
有些牧者具有“创新精神”,懂得“与时俱进”,认为不如用看书的时间来刷刷微博、微信,看看新闻。现代人每天被新的资讯包围着,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新的阅读方式正在取代传统的阅读习惯。比如:其一、图片浏览取代文字阅读;其二、娱乐视频代替经典阅读;其三、浏览式的浅阅读代替思考式的深阅读。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和知识是容易的,但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理解力得到塑造却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难免让阅读变得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了。
5. 花边取代经典
牧者当中阅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了。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的作品,值得后人细细品味。所谓经典之作,如圣经、文学、历史、神学与哲学,是经得起历史的推敲与考验的,纵然经历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当今牧者亦有可能随大流,倾向于选择在娱乐、网页、朋友圈、花边新闻、奇葩视频中消遣,却不愿与经典会晤。
6. 查阅取代深读
有些牧者的阅读是功能性或功利性的,这类阅读多是浏览式与查阅式的,为了预备课程与讲章而翻开所需书籍,目的达到之后书本又被搁置在书架的角落里。这是功能性的查阅,却无法令牧者静下心、深入品味整本书的内涵,更加无法获得该书原本所能带出的最大益处。
二、牧者不读书的危害
司布真曾说:“不读书的人永远不会被人阅读;不引用别人的人永远不会被人引用。不使用别人头脑中之思想的人证明他自己没有头脑。弟兄姊妹们,这道理对传道人来说是这样,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也是这样”。不读书的牧者,可以说是伤己害人损教会的,危害多多。
1. 知识单一短缺
牧者若不读书,生命就会单调枯燥。若不提高自己,从教牧专业的角度来说,难免会把圣经的经文意义谬解、错解、误解、甚至随私意解;从知识的角度来说,一旦无法开拓视野,过于封闭自己,就变得知识单一,很难全方面去思考问题和牧养信徒,很难与教外对话,更甚的是导致教会无法在社会上发声。
2. 难担牧养重任
牧者若满足于自己那微薄的知识和肤浅的灵性,固步自封、抱守残缺、不思进取,这种状态会让牧者的事奉与思想不进则退、无法立足于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当牧者无法牧养自己,更不能牧养他人;牧者自己不成长,就不能帮助信徒成长。牧者若只流于表面的事奉,不注重学习和阅读,久而久之,其知识会枯竭、灵性会枯萎,最终剩下一副皮囊而已,成为白占地土者。
3. 讲台供应不足
牧者不读书不长进,一定会造成供应不足的现象。其一、台上讲一些稀奇的梦,梦见什么,上帝告诉他什么;其二、将家务事当作新闻联播一样,滔滔不绝;其三、伦理教育片,婆婆妈妈式的唠叨。一场聚会下来,全是以自己的“灵性”经验在教育信徒,却将圣经晾在一旁;其四、无法系统与创新地讲道,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三篇”;其五、逻辑思维薄弱,讲道中心易偏,无法把握重点,内容分散、不够充分。这样的牧者是无法喂饱羊群、复兴教会的。
4. 不能安静思考
牧者应该是善于思考的人,若其读书偏重娱乐,讲究短平快,轻视心灵的沉静,在方便与便捷的同时,其阅读与思维能力也慢慢被扼杀。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可见读书与思考应当要结合,而非照单全收。牧者,您是愿意思考,还是被动接受各样信息且无法分辨就信以为真呢?阅读不仅仅在于获取资讯、了解故事,而是用心去领悟与思考,只有深思才会带来生命成长,促进事工的有效开展。
5. 无法事奉得力
牧者忙碌是一个事实,但若持续在忙碌中,失去读经与读书,失去思考与积累,失去一切追求和长进的机会,其事奉肯定不能得力。耶稣短短三年半的传道生涯是极其忙碌的,但他忙而不乱,始终知道自己为什么事奉。他的秘诀在于适时离开人群,退到旷野开启“进修模式”,耶稣的进修乃在安静中祷告与聆听从父神而来的圣言。牧者需要效法耶稣,放下事务,在安静中读经、阅读、祷告,别让事奉太忙碌,无暇关顾自己的灵魂。印度有句谚语:“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相信这也是给牧者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
三、牧者读好书的意义
牧者只有真正洞悉读书,尤其是读好书的意义,才能自觉读书学习,犹如渴鹿爱慕溪水般地追求知识和灵命的长进。
1. 扩大知识层面
牧者需要全方位装备自己,扩充获取知识的界面。其一、拓宽阅读的领域:包括神学、历史、文化、法律、哲学、音乐、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医学、美学、建筑、时事等;其二、拓宽阅读的媒介:不单是纸质书刊、报纸,还可以囊括电子与网络阅读等。如此拓宽眼界、博览群书、加添知识,使自己适应新环境、新潮流,从而不至落伍而愿与时俱进。
2. 塑造美好灵性
牧者的阅读会让自己的灵性更加美好,且带来丰盛的祝福。有人说:“图书是极好的宣教士”。许多被神使用的人,皆有很深的造诣。约翰·加尔文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他精通法学,152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531年专攻神学,直至1534年归信基督新教;1536年在巴塞尔出版《基督教要义》,该书对新教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新教百科全书。加尔文从法学转神学,点燃他的灵性之火,塑造他的生命,最终他所出版的书籍影响力不可估量。还是要提醒牧者们,务必在美好的神学及灵修书籍中下功夫,从中受益,用生命影响生命,把祝福带给他人与后人。
3. 做好牧养工作
当代牧者们的挑战是空前的,基督徒的知识层次越来越高,牧者们不仅要面对事奉工作所在的堂会和其中的信徒,还要面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与新兴知识。牧者需要在各方面知识上不断进深,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更好地供应当代信徒的需求。
4. 突显专业水准
牧者当有“打铁还要本身硬”的精神和实质,突显其专业水准。唐朝散文家韩愈曾言:“闻道有先后,学术有专攻。”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下功夫,例如牧者若教授系统神学、教会历史等课程,可在这些方面系统学习研究,融会贯通。如此培养教会有专业专课的师资,做好教会的培训工作,利于教会的健康发展。
5. 成就超凡人生
只有爱学习的牧者才能成就不凡的人生。约翰·卫斯理一生喜爱读书,在他成为牧师之后由于要骑着马到处布道,所以不得不把阅读时间放在马背上。虽然每天到处奔走很疲惫,但他还是在马背上读完了几千本书。阅读成就了他不凡的服侍,也使他成为了卫理宗的创始人。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作为嘉奖。随后他卖掉奖章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夜读寒冷难耐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到辣得满头大汗。鲁迅用驱寒方法苦读,成就了他不凡的人生,成为我国著名且多产的文学家。会读书的人,他的人生是精彩的,而拥有精彩人生的人亦是最精彩的“书”。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4:13)保罗留下了值得我们效法的好学之美好榜样。牧者只有透过读经与读书,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学习,方能从单薄的生命和简易的信仰中走向成熟。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牧者若不读书,不但思想停止,更是让事奉受阻。因而牧者当自牧,需要长期在阅读中积淀,以期装备自己成为求学、好学、博学的人,最终达到神人共悦。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两位作者系福建省教会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