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协和神学院图书馆博雅读书会第八期活动于2013年10月11日在博雅斋如期举行,此次读书会推介书籍是今年八月份最新出版的《燕京大学:1919-1952》,并且荣幸地邀请到了本书作者陈远先生分享他的研究心得。陈先生以一个新颖的主题:“司徒雷登的启示:燕大去宗教化中的宗教思想”吸引众多同学参加此次读书会。本院严锡禹老师主持并回应。
根据陈先生的研究,在燕京大学的起源时期,作为其前身的三所学校华北协和大学、汇文大学以及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基督教服务,而非教育。在经历义和团运动之后,尽管传教士们开始反省办学宗旨,但是孕育时期的燕京大学,在整体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直到1919年燕京大学正式成立,司徒雷登对燕大的办学宗旨又做出更进一步的改革,把办学目的从以前的摸索阶段明确化,才使燕京大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接着,他回顾了燕京起源时期和孕育时期的办学目的及其转变,为的是让同学们对其转变的内在脉络有所了解。有了前面的这些铺垫,陈先生最后焦点放在了燕大的创建者司徒雷登身上。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司徒雷登显然存在着强烈的宗教情结,尽管在宗教认同上司徒雷登与其父辈传教士有着一致性,但是在宗教思想上已经超越了那些前辈,司徒雷登立了一个办学志向:“我所要求的是使燕大继续保持浓厚的基督教气氛和影响,而同时又使它不致成为(哪怕是看起来是)宣教运动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同时也是因为受到国内正在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的影响,司徒雷登采取的做法是:不硬性要求学生去教堂做礼拜,或强求他们参加宗教仪式,不再在学业上优待那些立誓信教的学生,也不要给那些拒绝信教的人制造障碍。它(燕京大学)必须是一所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大学,允许自由地讲授真理。
诸多既往的研究者都把这种去宗教化视为司徒雷登成功创办燕京大学原因之一,但是陈先生认为恰恰相反,此时司徒雷登已经把自己的宗教思想贯彻到办学过程,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1)燕大的基督化氛围,更多靠的是司徒雷登和教师们与学生之间的个人交往和人际关系,以及由此而营造出来的环境的熏染和精神的影响;(2)另一特色是于1926年组织起来的“基督教团契 ”,燕大的团契不仅反映了燕大的宗教生活,其作为一般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各种社交、学术、文体活动等等,对于联接师生感情、丰富学生生活、增进学校凝聚力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3)而最能体现燕大的基督精神的,还是司徒雷登和查尔斯·科贝特(C. H. Corbett)以及傅晨光(L. C. Porter)一起为燕京大学制定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陈先生指出,在燕京三十多年的历史中,这一充满基督教精神的校训,在后来的发展中已经超越了宗教,演化为燕京精神融入到了燕京人的各个方面,通过与燕大校友的接触,他发现每一个燕大校友身上都散发这种基督的精神。
陈先生主题分享结束之后,开始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同学们不但加深了对燕京大学及教会大学的了解,也重温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