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许多的基督徒,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类讲章,不会按照“真”还是“伪”的角度去审度,相反,只会去考虑它们是“学术”还是“实际”,是“过时”还是“现代”,是“保守”还是“前卫”。
尽管我们有时发现了这些问题,但在所熟悉的、习以为常的事物面前,我们很难去相信那些事实的本相,并将这些已经养成的信仰习惯进行到底。
比如,我们说自己有罪,这类话都是鹦鹉学舌,哪怕跪着祷告也是如此。我们只看到自己思想洁净的一面,却常常对那些最起码的义务视而不见。
就如同我们常常关心自己母亲的属灵生命,却不关注自己的母亲身患风湿病,如此,我们越为她祷告,她的痛苦就变得越加深。
我们也常常看到某位传道人为自己的妻子或儿子的灵魂迫切祷告,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又在心安理得的责打和辱骂妻子或孩子。
每一次,我们与别人之间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甚至不欢而散之后,都只会深信自己非常的无辜,并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并且,我们对别人的指责会火冒三丈,至少会感到很委屈。
就祷告而言,我们常习惯于鹦鹉学舌式的祷告,或让自己的祷告变得非常机械式的祷告,尤其是初信者,他们会努力酝酿一种模模糊糊的祷告情绪,而其心志和理智根本就没用专注在祷告上。这样的祷告,纵使耶稣向我们发出祂的异象,或马其顿的呼声,我们也根本听不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曾这样形容自己的祷告:“未启唇,未屈膝,而只是单单把耶稣的爱纳入自己的灵里,任自己沉浸在一种祈祷的感觉中”。是的,这样的祷告一直会蒙蔽我们。
我们常常把目光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不再定睛于耶稣。我们常常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并按着自己的意思,努力在心里制造出各种感觉。
比如,我们想让耶稣赐下仁爱,就会在自己的心里努力营造这种仁爱的感觉;我们想让耶稣赐给我们有勇气,就会努力在自己的心里营造这种勇敢的感觉;当我们祈求宽恕时,同样努力去感觉自己的罪已经得赦免……但问题是,我们所求的这一切,我们真的得到了吗?没有。
我们口里所说的那位“上帝”,其实是指坐落在卧室天花板的左上角,只在自己的脑海里,或只是在墙上那一图《耶稣受难记》的画像。我们常常向我们所制造出来物质而祷告,却没有向制造了我们的这位上帝来祷告。
记住,我们祷告的是上帝自己,而不是我们心目中自己营造出的上帝。
懂得把自己交托给那位完全真实、客观和肉眼看不见的上帝,祂是此时此刻就与我们同在的上帝,祂是我们无法完全看透,却又能完全看透我们的上帝。
对于魔鬼而言,耶稣基督,是牠能够感知得到,躲也躲不过的上帝。耶稣基督对魔鬼,是那种恐怖的亮光,像刀子一样痛,又像火一样的炙热。耶稣基督,也是魔鬼永恒痛苦的根源。
本文转自作者博客。原文:如何在信仰生活中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