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基督教万善堂主堂将原地重建

来源:福音时报
2015-03-04 17:48:00
分享与播放
广州万善堂的复建方案图(图: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网站)

在2011年因暴雨倒坍的广州基督教万善堂将原地重建,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已在网站上发布了批前公示。万善堂的重建由广州市基督教协会负责。

万善堂的重建位置在荔湾区西华路芦荻西街50号自编1栋,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网站上还分享了复建的方案图。

曾任万善堂牧师的梁图光写过一篇万善堂历史的文章《中华基督教会万善堂简史》,该文收录在广州文史网中。

梁图光牧师介绍,万善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1912年,伦敦差会传教士祁理信牧师本着《圣经》“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这一教训,在上西关万善里租赁平房一间开设福音堂。这一带地方原系劳动大众聚居之处,故于此设堂传教,以求合乎《圣经》教训。

20世纪20年代初,广州市长孙科把市内之无主庵堂寺观划归公产,开投拍卖。万善堂就在此时买下芦荻西50号原为和尚寺的“地藏庵”废址,兴建礼拜堂。至于购地与建筑费用,一部分系伦敦差会拨来,一部分由教友捐款,并向丛桂新街堂教友刘体志牙医师借来白银一千元,新堂才得建成。

万善堂是一间穷教会,信徒多为店员、工人、手工业者、小商小贩。

1926年冬,举行礼拜堂落成礼拜,取名芦荻巷礼拜堂。万善堂设有崇拜的主堂、花园、主日学室、祈祷室、妇女服务团室、教牧人员宿舍。

新堂建立之时,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已成立,伦敦差会参加了这个组织,故冠以“中华基督教会”,又因该堂发源于万善里,乃袭“万善堂”之名,示不忘本,且“万善”一词极有意义,因而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万善堂。

1933~1949年是万善堂的兴旺时期,该堂曾在广州被日军攻陷时期开办了一系列慈善事业,还创办了教会刊物。

1938年10月,广州被日军攻陷,许多百姓处于饥饿之中。这时,万善堂向国际救济会广东分会及天主教石室方面领来大批粮食,开办施粥救济。每人可得白粥一大碗,黄豆煮大头菜一匙羹,每天来堂吃粥者最多时逾千人。遇有生病之贫困教友或教外人之来求助者,则介绍往博济、柔济(今中山二院及市第二人民医院)免费医治。该堂在广州沦陷期间,从施粥救济、开办福音识字班到由此扩充为万善中、小学与童光孤儿难童院。

今天的一些教会办了教会的刊物,这个不是当今教会的创新之举,万善堂在1938年就有教会刊物。当时的教会刊物的内容有讲道文章、教会及教友消息、灾民情况、教会历史考究、喻道小品、《圣经》专题论述、教友信息、中外教会动态、征信录等,并附登万善中学及万善小学与童光孤儿院的情况。

1959年冬,广州各礼拜堂开始进行大联合,不再有宗派会别之分。中华基督教会万善堂亦同时加入了今之“基督教锡安堂”。

据羊城晚报报道,万善堂划归锡安堂后,万善堂建筑曾作为小学、制衣厂、宿舍等使用,2000年左右主体建筑空置,2011年8月,年久失修的万善堂因暴雨倒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