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2015新常态下的公益事业发展论坛”于上海举办

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新常态,体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随着公益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融合,公益事业如何在新常态下寻出新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公益界的新课题。510-11日,由爱德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上海爱德公益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新常态下的公益事业发展论坛”于上海举办,来自政界、学界、公益界的专家及NGO从业人员共近200人参会,旨在勾勒出公益发展的新常态轮廓,以期更好地参与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爱德基金会秘书处丘仲辉在致辞中表示,新常态下公益事业发展,基于公益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依然重要。透明、专业、价值导向,依然是公益行业发展坚守和努力的方向。其次,新常态下公益事业的发展要强调互联、互通,多元参与、跨界融合,并且有坚实的落脚点。另外,在解决好国内问题的同时,也要向外承担国际责任。“我们公益界也应该承担人道主义责任,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推动区域性合作和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征程中,不断有所作为,更应大有作为。”丘秘书长说。

成立于1985年的爱德基金会是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民间团体,而同样作为此次公益慈善论坛主办方的仁德基金会则由爱德发起,成立于201112月,该基金会致力于支持民间公益、推动公益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是上海市获准成立的第二家民间公募基金会。

面对新常态,仁德基金会副秘书长束鹏以仁德基金会的公益社区建设为例,探讨了基金会发展的新路径。他表示,社区的发展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地发展。仁德基金会目前不仅搭建了社区基金会平台,还会培育大量与社区粘合度高、有很强的“造血”功能,并且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从而让社区公益在新常态下健康发展。

另外,束鹏告诉福音时报,作为有基督教背景的公益组织,上海YMCA(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社区发展和与政府的合作上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经验值得借鉴。

提到有宗教背景的公益组织,美国永亚公益咨询公司创办人卢咏女士和福音时报同工谈到了美国公益慈善事业因着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支撑而具有的明显优势。卢女士在美国顶尖的非营利机构有着长期的管理和研究经验,她认为,支撑美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宗教。“以基督教为主导的宗教信仰可能使得美国人比较容易看轻现世的身外之物,并且因为信仰而增强了个人改变世界的信心。”她说。另外,美国大的慈善家如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等都遵循着清教徒奉献的传统,他们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基督教文化价值观念在大多数美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对于我国有宗教背景的公益组织,卢女士认为可从美国这类组织中借鉴的经验是,在从事公益事业时要成为连结社区的纽带,并且不要以宗教信仰去划分服务人群,即在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时,不要只是给自己教派或本宗教内的人提供服务,而是要有更宏大的爱心和胸怀,去服务更多需要服务的人。

围绕着论坛主旨,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浦东新区民政局社团处处长赵颖、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董强、中山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秘书长周如南、上海仁德基金会副秘书长束鹏、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管建华,以及美国永亚咨询公司创办人卢咏、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发展官员王海军和日本社会组织国际合作中心秘书长Eiichi Sadamatsu等人分享了各自对新常态下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想法和经验。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