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民族报首期刊登了该媒体所总结的“2015年十大宗教学观点”,其中第一点为“基督宗教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2014年,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举行了60周年纪念活动,并将纪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命名为“‘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紧随着全国两会的步伐,江苏省、河北省、湖北省、陕西省、福建省、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等地基督教两会,也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开展了讨论。2015年,国内部分地区基督教两会和神学院也举行了“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试图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这一话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2014年10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基督教中国化”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同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四届“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此次研讨会主题为“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2015年,学术界围绕此话题开展的研讨会也较多。
以下为中国民族报所登“基督宗教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相关内容:
2015年,教界与学界继续探讨基督宗教的中国化问题,而且更加深入与细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在《探索基督教“中国化”之路》一文中指出,当今中国倡导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种适应特别要求宗教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其中有着文化和政治两大含义。基督教理应主动坚持中国化方向,而中国社会也不会对这种自然而然的中国化进程搞任何运动式的强求或强迫性的规定,基督教中国化是古今关联、中外沟通,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渐进和共和,是优势互补、美美与共的同化和升华。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徐以骅在《从“正定教堂惨案”谈基督宗教的中国化》一文中指出,在我国,基督宗教实际上需要经历两个中国化:一是教会管理权或主权的中国化,这在上世纪50年代初已经基本完成;二是基督宗教教义、神学和礼仪等的中国化,而这是更为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实际上,时至今日,我国不少教会信徒还在抱残守缺,言必称西方教会,甚至把西方教会也早已抛弃的一些教义教规和神学思想视为金科玉律。因此,可以这样说,虽然在教会主权和归属等政治和组织机构问题上,我们已摘掉了“洋教”帽子,但是在教义教规和神学思想上,这顶“洋教”帽子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中国基督宗教要在教义教规、神学思想和学术研究上取得真正独立自主的地位,还任重道远。
中国基督教华东神学院讲师苏志明在《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建设:帮助中国教会建立神学上的“自我”》一文中指出,基督教中国化是指基督教在当下中国处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中国秩序、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之间有合宜的协调关系。对基督教而言,与中国秩序协调好关系,就是要明确中国基督徒的政治身份和公民意识,要尽到基督徒爱民族、爱同胞的社会责任,要热爱、熟悉中国文化,认清中国基督徒的文化责任,并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复兴贡献智慧。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构建,我们要坦然面对《圣经》、传统、经验、处境等之间的张力,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要认识到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教会自身发展应有的要求和神学觉悟,充分认识到基督教中国化建构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基督教中国化形构的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