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特稿】首尔信仰之旅(一):杨花津外国传教士墓园与“一粒麦子死了”的福音)
首尔这座城市的中心位于光化门附近:方圆几公里内,保存着古代的景福宫与德寿宫,它们好似北京故宫的地位一般,周围又坐落着当下韩国最繁华和现代的商业、文化和媒体圈,以及热闹的街头。
徜徉其间,左手传统、右手现代,两手却又交叉在一起,让传统和现代这两个不同时代的风采水乳交融、滴水不漏而相映生辉,共同服务于今天的百姓福祉。
而这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过渡点、或者说历史贡献者之一的韩国最古老的教堂、韩国第一家监理会(Methodist,又被译为卫理公会)教堂贞洞教会(Saemoonan Church)却鲜为人知。它其实就静静得矗立在德寿宫旁,等待有心人探寻它的故事。
2月季,基督徒开始预备迎来复活节,寒意未消春已到。
穿过德寿宫外富有艺术韵味的石墙小路,一幢北美哥特式尖顶的教堂建筑亭亭玉立,红色砖墙映出一团盎然的暖意,门口的绿色招牌上用古朴的汉字隶书写着“基督教大韩监理会贞洞第一教会”。
这座落成于1897年的百年老教堂在韩国基督教会史、韩国现代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今天韩国重要的国家保护文物,而它和中国也颇有渊源,最初建造它的石砖就从中国运来。
德寿宫外富有艺术韵味的石墙小路
进入基督教大韩监理会贞洞第一教会
贞洞第一教会的外景
艰难的环境中传教士来到韩国传福音建立教会
1885年4月5日,美国监理会的传教士Henry Gerhard Appenzeller 来到朝鲜,他是最早的几位到韩国的新教传教士。1884年最早的长老会传教士Horace Newton Allen来到朝鲜,1885年和Appenzeller同年来到朝鲜的是另外一位长老会传教士Horace Underwood。
“来到的这一天是很有意义的一天,他们(这些传教士)想拯救不认识福音的朝鲜的百姓们。”贞洞第一教会历史资料室的金干事如此回忆和评价说。
但其实摆在他和所有传教士面前的环境并不是能够让人可以轻松呼吸下去的:一方面,朝鲜的传统文化认为拜祖宗是很大的德,但为了发展医疗和科技让宣教士进来;朝鲜皇室只是因为希望借助西方来抗衡虎视眈眈的日本,所以给予一个非常狭窄的传教空间,于是传教士开始在王宫附近比较安全的使馆区传福音建立教会;但非常保守的人们接着编造和散步了各种不利于传教士的谣言,比如看到照相机的镜头说是用小孩子的眼珠做的、把孩子交给传教士做的学校就是让孩子被人绑架了....
然而,Appenzeller等飘洋过海而来的传教士带着对上帝的信心。他抵达的那天恰好是复活节,他献上这样的火热祷告:“我们复活节时抵达这里。但愿已经复活节这天炸毁了死亡障碍的上帝,今天能够在这里打破人们之间的藩篱让大家彼此连接,并且把他们带向上帝儿女的光芒与自由之中。”
在最初传教的基础上,Appenzeller开始筹建教堂,从美国教会那边拿来了礼拜堂的建筑图纸,礼拜堂叫做伯特利,从上面俯瞰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寓意深刻。
当时,古老而落后的朝鲜对如何建造现代西式的建筑还没有多少头绪,连砖头和做砖的技术都没有,于是就从中国进口,再从日本进口而来讲台,“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的基督教更快发展的,宣教士是先到日本和中国的。”虽然教堂后经过战争被毁,但地基的石砖就是当时从中国进口而来的。
教会除了主门之外,两侧还各有两个门,因为当时还是非常保守的时代,男女授受不亲,一侧是男人进来的门,一侧是女人进来的门。
伯特利礼拜堂1897年10月11日落成,奉献礼拜于当年的12月26日举行。
落成时,教会宣讲“今日大辟成为尔生救主”,意为”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1)
这就是韩国新教最古老的礼拜堂建成背后的故事。
不久之后,越来越多人过来,礼拜堂已经承载不下,于是教会又把礼拜堂周围的地方容纳进来,俯瞰十字架的建筑逐渐成为了一个四方形的建筑。
同时,Appenzeller牧师在各处布道建立教会,从首尔到平壤传福音,并且随身携带两个很小的圣餐杯,在哪儿都可以给信徒举行圣餐礼,他是第一个在朝鲜百姓中主持圣餐仪式的传教士。
Appenzeller牧师还致力于把圣经翻译为韩语。就是在一次前往南朝鲜的一个港口木浦参加关于圣经翻译的会议的路上因为撞船事故而丧生大海,真正践行了他一生的信念: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15:13)
传教士Henry Gerhard Appenzeller
礼拜堂内被细致的保存着曾经的乐器。
礼拜堂内景。
礼拜堂内景。
礼拜堂的管风琴,这是亚洲第三个管风琴。
从日本进口来的讲台。
教堂最初的砖头是由中国进口而来。
1976年,韩国监理会纪念传教100周年建立的纪念塔,左边是贞洞第一教会的新礼拜堂,老堂作为青年人聚会和纪念场合时使用。
建立学校医院培养人才为韩国现代化打下根基
贞洞第一教会因为是最早的监理会教堂,同时开拓了许多教会,因此被称为是监理会的“妈妈教会”,也是韩国新教历史上最重要的教会之一。
但它的历史地位不仅仅局限于此。“医疗传教士还在这里建立了医院,并且建立了最早的西式学堂...把韩国从非常传统的改为现代的,带来韩国本质性的改变,起到韩国现代化转型的起点位置的作用,是韩国新的文化的起点。”贞洞教会负责讲解历史的同工如此说。
在Appenzeller牧师于1885年4月来到韩国传福音的同时,他还在8月份开办了培才学堂培养青年男子。最开始只有2个学生,现在早已发展成为中学、高中和大学。另外一对传教士夫妇Scranton开展了医疗传教和妇女教育。
W.B. Scranton开办了门诊。当时给普通朝鲜百姓带来极大痛苦的一个东西就是传染病,曾有一天1000人被感染的数据,患病之后家人都害怕被传染因此离弃他们。传教士做的“施医院”拯救了当时很多朝鲜的百姓。
他的妻子Mary开办了女子学堂,最开始建立时非常不容易,因为当时老百姓不太信任外国人,误以为孩子要被拐走一样,所以最开始的孩子很多都是孤儿,
加上其他谣言和误解让传教士的工作举步维艰,但后来慢慢学生多了,大家也看到她们的努力和真诚,后来还得到了当时朝鲜王室的赐名“梨花”,意思是希望这里的学生像梨花一样纯洁美丽。培才学堂和梨花学堂培养了韩国第一批的抗日人才,后来也成为韩国独立后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为韩国独立做过卓越贡献的韩国第一任总统李承晚、民族独立女性运动家柳宽顺、诗人金素月等很多近代韩国的重要领袖都是从这些学堂出来的,也是贞洞第一教会的会友。
培才学堂的校训“欲其大者,当为人役”来自于圣经中耶稣的教导,“你们中谁愿意为首,就必做众人的仆人”,如今它已经成为中、高和大学,梨花学堂也已经成为韩国最有名的梨花女子大学。
在培才学堂的遗址上,后人修建了纪念馆,里面还保留了最初学生上课用的板凳桌椅,也纪念着Appenzeller一家人的服事对于现代韩国的深远意义。
不仅如此,这个教堂也与韩国抗日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做出过卓越贡献。日本侵略朝鲜时,韩国独立运动的的33个代表其中2个是贞洞教会的牧师,这些代表们在牧师的家中聚集,为韩国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贞洞教会礼拜堂的管风琴也颇有故事。这个管风琴是1918年从美国专门运来的,是亚洲继中国和日本后第三个有管风琴的国家。外面看是管风琴,其实里面打开有个通风管可以进去,在抗日过程中朝鲜民族独立人士就是在这里躲过了日本人的眼目,用手写了呼吁独立的资料。
培才学堂纪念馆上写着的校训“欲其大者,当为人役”
培才学堂纪念馆。
还原的当年教室模样,旁边以卡通形式介绍着当年传教士Appenzeller建立培才学堂的历史和对今天的启示。
培才学堂的发展历史。
培才学堂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纪念馆储存着当年培才和梨花学堂毕业的每位学生的名字。
传教士Appenzeller和Noble家族的纪念馆,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福音事业。
培才学堂当初的书桌和板凳。
贞洞第一教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监理会贞洞第一教会这里有过韩国历史上多个第一的记录。
这里举行过韩国第一次的圣餐礼,在1885年10月11日,由Appenzeller牧师主领。
贞洞教会建设的伯特利礼堂韩国第一间维多时代时代风格的哥特式红砖建筑物。
这里成立了韩国监理会第一个女子俱乐部:贞洞女子救援会。
这里是韩国第一个管风琴之地。
这里举行过韩国最早的一些基督教婚礼。介绍教会历史的金干事幽默得回忆说,当时虽然朝鲜是很保守的环境,男女授受不亲,即使做礼拜时也不得不是一边门是培才学堂的男学生进来,一边门是梨花学堂的女学生进来,但有意思的是,最后这两个学堂里面出来的学生结成的夫妻很多,牧师也做过联合的结婚仪式。
韩国最早的神学家也出身于这里,就是接替Appenzeller主任牧师之位的Choi Byung Hun,他也是韩国最早的本土牧师。他写了多本重要的设神学书籍,并藉着宗教对话带领许多本土人成为基督徒。
教会历史资料室的同工介绍教会历史。
这里举行过韩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圣餐。
这里举行过韩国最早的一些基督教婚礼。
韩国第一位神学家、韩国第一位本土牧师Choi Byung Hun
已经100多年的贞洞第一教会的老堂目前仍在使用,它是韩国教会和韩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2016复活节特献:首尔——“圣洁的城”信仰之旅盛大开团!
今年复活节,我们诚邀您,一同踏上一场特别的信仰体验之旅:
——聆听上帝的声音,体验不一样的“韩流”~~
浮华之中,带上我们的信仰
走近古朴肃穆的杨花津外国传教士墓园和殉教地,
探访传教士在韩国建立的第一间新教教会的历史,
感受多家超大型教会与数千人共同的敬拜与赞美,
探寻“韩流”中那些基督徒明星真实的信仰见证
.......
出团时间:
3月24日-28日
3月31日-4月4日
报名咨询:
电话:15313767581
微信:enhui08
欲了解详情可按此:复活节信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