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你能享受“多做多错之乐”吗?

在现实的工作或教会中,我们常陷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如不做”的泥潭中。多做了事却经常被骂,反而不做事的人看起来悠哉安哉。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多做多错“的呢?

在一个教会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刚毕业、年轻有活力的人满腔热情,很想在教会好好干一番,可我们会发现真会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没做没错”,所以有些人就会灰心而且只想当担当“不如不做”的角色。我们如何能打破这种局面?

一、会的抢着做,不会的学着做!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错过、经历过,成长才快。如果从一件事情做得是否圆满来讲,自然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但我们不妨想想侍奉是为了什么啊?是为了用神给我们的知识、能力为所在的教会创造价值,所以不做就没有价值,是最错;少做就少创造价值,而多做多创造价值才是正路。 古人教导我们说:“这世界上除了没出生的人和死了的人,没有人可以不犯错误!”如果让我们来排心目中的好同工,多做、偶尔犯错、但不断进步的同工,比起那些不做不为的同工,根本上有质的区别。我们当然更偏爱前者,前者会不断进步。能从错误中学习,说明他会思考。后者就是在混日子,站着个坑。如圣经所说的“白占地土”,所以会做的事我们要抢着做。

不会的,要虚心谦卑地勇于学着做。在学做的过程中,不怕做错,当然,错了以后要及时、深刻地总结教训,以后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本身也是一种成长!正确的处事经验是在错误中积累的,多做固然会多多发生错误,但同时也提供多多正确积累的回报,如果抱着多做多错的观念,将会永远失去这些积累的时机。总之,是错还能补救。只要学会了就好。如果一个人想不做不错,那这个人才是没得救了,做不等于错,做应该做得更好,而不是应付,终究没有错。反之,“不做不错”甚至会造成“不作为”而贻误事工,所以我们要记住有些东西只能通过实践而获得经验,这是最最重要的,无恒心不成大事,成大事必须付出!所以,对于会做的事我们要抢着做,不会的则要虚心谦卑地勇于学着做。

二、从小事做起。

会的事当中,也不只是挑一些人人都看到的大事去做,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件小事上都愿意主动去做,特别是一些小事。在教会,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一天快黑的时候,有三个信徒想到堂里做祷告。第一个信徒走到教堂门口,因为天快黑了,他想开灯,他就到门后的墙上去摸灯绳,他摸了摸没有摸到。后来他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灯绳断了,掉在地上了。这个信徒就非常气愤,说:教会的长老、牧师都是干什么的,灯绳什么时候断了都不知道,如果有个年龄大的进来碰到了怎么办?我得去找牧师、长老,然后就走了。第二个信徒来了,重复着第一个信徒的动作,去摸灯绳,然后发现灯绳掉在地上了。他也非常气愤,说:教会里看门的人是干什么的,灯绳断了,怎么都没有人管这事,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还在教堂里边做什么。然后他就非常气愤地去找看门的弟兄去了。这个时候,第三个信徒来了,当他重复前两个人的动作时,发现灯绳掉在地上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弯下腰捡起灯绳,然后搬来一个板凳,站在板凳上把灯绳接好。当他把灯绳接好,把灯拉着的时候,教堂里一片光明,不但照亮了他自己,也照亮了所有进来的人。 可能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也许我们到教堂的时候也会问为什么椅子有点儿乱,为什么这里有一个纸团……但当我们只想着为什么没有人做这个的时候,我们可以动动自己的手把这个椅子拉一下,去把这个纸团捡一下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让我们主动迎接挑战,从小事做起,跨过面前的这道坎。只要你坚持不懈的耕耘,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因为机会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

三、要知道批评其实是一种关爱。

一个人做得越多,其犯错的机率就越大;同样,其犯错的次数越多,挨骂的次数也就越多!很多教会的同工特别是刚毕业出来的同道,在面对“做得多、错的多、被否定的多”的时候,或许会认为那是耻辱,并不能深刻认识到“批评其实是一种关爱”。 可惜的是,既然认为是耻辱,却没有纠正的动作发生。开始是怕被否定,继而逃避否定,所以最后大多数人最终都选择了放弃,直到连自己也被放弃。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有了毛病和缺点却没有人帮助指出,任其发展就会由小错酿成大错。许多罪犯在事发后都在自己的忏悔书中这样说:如果当初能有一个人在身边及时地提醒我,多给我一些批评和帮助,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下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爱之深,责之切”。对一个人的要求与期盼越高,那么对他的批评也就越多。如果不是空穴来风的指责,谁能说批评不是一种特殊的关爱呢?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可是自己往往注意不到,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会中如果有人常常愿意提出我们的缺点,提醒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那是我们的福气,那样我们才能进步,毕竟现在敢于说实话的人太少了,我们要把别人的批评当作镜子,时刻检查工作和学习疏漏之处。我们更应该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各方的不同意见,而不要一味沉溺于别人的赞誉之中。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愿意听不同的意见,或者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一提起批评就非常反感。甚至有人暴跳如雷,认为别人批评自己是给自己难堪,是和自己过不去。其实,善意的批评也是一种关爱。
真诚地感谢那些以特殊方式关爱我们的人吧,同时也要记得适时关爱自己,善待批评!至于那些不得当的指责,就当是生活这杯酒中加了点醋吧,本来多点滋味才会丰富多彩啊!

总结:“多做多错”,曾经是我们社会广泛存在的观念,哪怕是现在,这种观念还是有广泛的“市场空间”。中国传统文化中“明哲保身”的观念影响深远,在我们传统视野里,勤劳的出头鸟常被机关枪瞄准,更别说因此而犯错。但作为神的子民,更是在神家中服侍的同工,我们有不一样的领会,我们彼此勉励:会的我们抢着做,不会的我们学着做!也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虽然有时候会做多错多,要知道批评其实是一种关爱,让我们在当中不断地完善,在经历多年教会风霜之后,我们会深感:多做多错其实不错,并逐渐感受到多做多错之乐。

(本文作者为广东揭阳一传道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