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孕医心千里颂 芳留药末百疴除(组图)

来源:260
2009-06-11 06:18:57
分享与播放

近日,《南方都市报》登载基督徒医生黎德芳的感人故事,福音时报特此编辑转载,以飨读者。

黎德芳,祖籍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家境贫困的他自幼信仰基督教,在教堂免费读书识字,也满足了他求知的愿望。在教堂传教期间,黎德芳开始接触中医并对之产生浓厚兴趣。他靠自学获取医学知识,并于1927年开始自制药品。一开始,他靠在街头巷尾摆摊卖药过活,随着名气的增大,药品的销售批量增长。为了生活以及销售药品的方便,1948年,黎德芳举家从河源搬迁至惠州,在惠州市区及博罗县一代行医。

黎德芳擅长医治疑难杂症,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有着自己独特的治疗配方。他自制的药品享誉东江,分别有治霍乱疴呕的救急水和治疴呕、肚痛、感冒的济众水。据黎德芳儿子黎新恩介绍,“黎德芳急救水”、“黎德芳济众水”曾经在广州获得药品注册资格。

自学从医制药售卖

黎德芳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黎德芳并非出身中医门第,他最初的医学知识是来自驻扎在基督教堂里的部队医生。他跟随部队医生当学徒,医生开具的处方他都完整地保留着,经常拿出来揣摩和研究,此外,他还积极博览医学群书,提高自己的医术。1927年,黎德芳开始自制药酒销售。当时交通闭塞,运输药品或是药品器材需要船只从江上通行。船只隔一天才回来一班,并且不时会遇见强盗抢劫。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和损失,1948年,黎德芳举家搬迁至上游的惠州,在今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麻陂一代行医问药。当地上了60岁的老人,至今依然记得这位医术了得的名医。

药方简单且见效快

黎德芳擅长医治疑难杂症,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肝腹水等有自己独创的秘方。他自制的治霍乱疴呕的救急水以及治疴呕、肚痛、感冒的济众水具有神奇的功效。例如肚痛、牙痛或是心胸感憋闷,只要嘴里轻轻含点药水,疼痛和憋闷就会立即消失。又如,夏季蚊子叮咬用药水轻轻涂擦皮肤表层,药到痒痛皆消。再如,热水、热汤或是火烫伤时,只要在伤口涂上急救水,就不会长水疱,也不会留下疤痕。

黎德芳独特药方制作的药水,对治疗跌打疗效也很神奇。据黎德芳儿媳妇陈女士介绍说,有一伤者不慎被钻刀伤到,手臂上钻出一个小洞,用药水涂擦后,伤口自动愈合且不留疤痕。

黎德芳自制的药品疗效显著,登门拜访寻医问药的人骆绎不绝。黎德芳的儿子黎新恩说,有时病人一封信或是一个电报,父亲就会不计报酬地把药品邮寄给他们。遇见家境贫困的病人,他更分文不收地把药品相赠。据黎德芳儿媳妇陈女士回忆,曾经有一名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的病人,寻医时无处居住。黎德芳竟然豪爽地留她在家中食住。病人三更半夜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吸声,一度令全家人心惊肉跳,夜不能寐。这名重症病人在黎德芳的精心医治下,仅几天就康复回家了。又有一名湛江来的久治不愈的慢性肾炎患者,连穿衣服都需要家人搀扶侍候,眼看就要回天乏术。家属们四处打听找到黎德芳。黎德芳开具了简单的药方,3个月后患者即基本康复回家了。

黎德芳的药方简单且见效快。例如现代人经常遇见的喝酒过多肚胀胸胀却难以启齿。黎德芳开出的处方是:盛一大碗水,一半是热开水,一半是冷开水,加上用瓦煲炒过的盐粒,搅拌均匀后,全部喝下后出现大吐,吐完后全身就放松舒服了。

家中开设制药作坊

最初,自制药品出售只是黎德芳的副业,他同时还开过鞋店甚至干过其他杂活谋生。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及药品销售量递增,他便自己开设制药作坊,还自己打广告宣传。廖伯腾、张焕棠在1999年《惠城文史资料》的《解放前惠州工商业的经营之道》一文提道:“制药作坊有世宝堂、黎德芳、刘崇圣、黎德安、安得比等十多户做宣传广告。他们在街边显眼的墙壁上用石灰水扫层白底,书写黑色大字。如世宝堂的红毛丹、白毛丹眼药散,黎德芳的治霍乱疴呕的救急水,治疴呕、肚痛、感冒的济众水,刘崇圣的治皮肤病的癣癞水,黎德安的肚痛丸、鹅喉散,安得比的止痛退热散等。”

苏定明在2001年《惠城文史资料》的《美在民间永不朽―――剪纸》一文还提到黎德芳运用剪纸打药品广告的趣事:“黎德芳跌打药酒……功效不错,解放前用的商标是一个扎着飘带的葫芦,其深远的内涵令人一目了然。”据黎德芳儿子黎新恩介绍,黎德芳自制的药品享誉东江,上至河源和平、连平,下至东莞石龙,都有患者前来选购。他同时透露说,在抗日战争前,一打瓶装50ML的药水售价为0.72元,销售总量曾达到十几万支。

年逾七旬因意外归天

黎德芳把制药作坊设置在自己家的空房里,解放后没有雇佣工人,全靠家里人制作。1956年,公私合营后,黎德芳的制药作坊并入惠阳院药材公司,黎德芳成为该公司员工直至退休。1972年,黎德芳妹夫从广州到惠州游玩。年岁已高的黎德芳热情好客,陪着妹夫到风光旖旎的西湖边闲逛。走到五眼桥时,他不幸被一辆从后面上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跌坐在地,从此卧床不起。数月后,黎德芳荣归主怀,享年76岁。

以下是《南方都市报》对黎德芳后人的采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着的基督光芒。

爷爷教我们背药方和打大力拳

黎汉荣(黎德芳孙子,现任职惠州市妇幼保健院)

记者:你从医是受爷爷影响吗?

黎汉荣:从出生起,我就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从来不打骂我们,对孙辈的教育费尽心思,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教育我们的机会。记得小时候,他一有空就喜欢把孙子孙女们召集到厅堂,传授医学知识。对于年龄较小不听话的孙辈,他有时会拿糖果引他们过来听他讲课。他要求我们背诵古代诗词,也要求我们背诵中药口诀。很遗憾,我们当时年纪尚小,不能心领神会爷爷的教诲,爷爷的医术也没能传承下来。

记者:你爷爷喜欢打大力拳,他有专门传授给你们吗?

黎汉荣:打大力拳是爷爷的兴趣所在,他把它当成娱乐健身的法宝,几乎每天都坚持打,风雨不改,因此练就了健康的身体。他还喜欢召集孙辈一起练习,不过我们有时调皮不听话,不肯练。

黎德芳后人从医情况

黎德芳共有子女八人,四男四女,其中长子黎恩新自小跟随父亲制药买药。黎德芳的制药作坊并入惠阳院药材公司。黎德芳退休后,儿子黎恩新接替父职。黎德芳四个女儿均为早年大学生,其中三个从医。二女儿黎卫香在广州的医药大学当教授;三女儿黎祝香曾任职于中山医科大学的中医生(在珠海斗门);四女儿黎桂香在广州的公司卫生站当医生。黎德芳的长媳妇陈玉英也曾在桥西卫生所、惠州市人民医院、惠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任职。

黎新恩(黎德芳长子,长期跟随父亲制药卖药)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您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黎新恩: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人,很少发脾气,对子女要求严格但从来不会动粗打骂。他思想开放,没有任何重男轻女的倾向。不论男女,只要会读书,他就会尽力支持。在子女八人中,四名女孩全部获得大学文凭。

记者:您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黎新恩:父亲活到老学到老。他没有受过正统的医学教育,全靠自学成才。他充分利用时间背诵药方,就算走在路上,或是临睡前,甚至连上厕所的空隙,他嘴里都念念有词。父亲除了熟读中药口诀外,还积极博众家之长。他喜欢摘抄知名医生的药方,回家独自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开创出自己独特的药方。他出具的药方都用心整理成书好好保存。可惜的是,他亲笔摘抄和撰写的药方小册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全被付之一炬,无一幸免。正是他积极博众家之长,才成就了知名的黎德芳药水。

记者:能说说您当年追随父亲一起制药卖药的情形吗?

黎新恩:父亲在基督教堂传教时,从部队医生处学到了医学药方,1927年,他开始自制药品。1933-1934年间,他制作的药品获得了广州注册。作为家里的长子,我早年跟随父亲自制并销售药品。最初无人知晓黎德芳,我们只能雇佣一个工人挑着药品四处推销,父亲是随行的医生,帮病人行医看病,而我则是负责打广告做宣传的。当时的广告平台远远没有现在发达。每到一个地方,我们就找一个固定的点,在附近墙壁上打上黎德芳药水的广告。最远的地方,我们步行至河源和平、连平一带。有时出去卖药,2―3个月才能回家一趟。直到黎德芳的医术以及自制药品逐渐有了知名度后,我们才不用再四处奔波。

记者:您父亲有在医院任职或是专门授徒吗?

黎新恩:父亲早期在东江一带行医推销药品,有一定名气后,就在家开办制药作坊,从没在医院任职过。除了我长期跟随他行医卖药外,他没有专门授徒。曾有人建议他招徒授艺,他表示要把医术传授给孙辈,可惜等不及孙子长大懂事,他便撒手人寰了。

记者:请问父亲对你们有哪些影响?

黎新恩:很遗憾,我没能传承父亲的医术并使之发扬光大。父亲虽然离世了数十年,但他的影响仍然无处不在。他认为草药“知道是宝,不知道便是草”,他熟读医术,亲自上山采摘草药制药。他制作的药水远近闻名。目前我们已经不再制作药水销售,但是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等依然记得父亲的灵丹妙方,遇见病痛时还求助于我们。现在我们也会自制药水,自用或是部分赠送给亲戚朋友。

最爱肥猪肉

说起河源紫金,最令人容易想起的便是客家餐厅里鲜美无比的农家猪肉汤和鲜嫩无比的客家酿豆腐。据黎德芳的媳妇陈女士介绍,黎德芳喜欢吃咸鱼和客家酿豆腐,对肥猪肉更是情有独钟,可谓无猪肉不欢。如果哪天哪顿饭没有肥猪肉,他就会觉得整顿饭菜索然无味。陈女士还透露,黎德芳生活节俭。

早些年,他会每天一大早起床,趁着早茶时间到茶楼、商场、店铺推销药品。每次卖完药,他都舍不得花钱喝早茶,而是直接回家吃家里人准备的简易早餐。在儿媳妇陈女士的眼中,黎德芳是一位幽默且可爱的老人,喜欢开玩笑,他走到哪里笑声就到哪里,经常把身边的人也逗得哈哈大笑。例如全家人一次围坐着吃饭时,他端着饭碗,各夹少量不同种类的菜放在饭碗里,然后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边开玩笑地说,他在酿豆腐。家里人乍一听愣了一下,再细想就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一颗细腻心

长得人高马大的黎德芳却有一颗细腻的心。据黎德芳媳妇陈女士介绍,家里人口众多,有时亲戚朋友送来的礼品不够平均分配给每个人。记得有一次,家里有客人送来了茶楼购买的新鲜肉包。那时女人上茶楼是稀罕事,就更不用说能吃到茶楼的新鲜肉包了。因此陈女士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打那几个肉包的主意,哪知身为一家之主的黎德芳竟然背着众人悄悄把包子塞给了她,以慰劳她终日操持家务。陈女士直到现在都还记得家公当年这一细心且体贴的举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