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的圣诗,除了音乐元素之外,诗歌的文学元素也不容忽略。现在的教会似乎较重视诗歌的音乐元素,并且觉得音乐远较歌词重要,这与古代教会的想法有很大的分别。早期教会对诗歌的看法是较着重其教化作用。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事实,现代教会在选取诗歌、教导诗歌时,应否多一个参考点?而不是纯粹以音乐是否悦耳,容易上口为选取标准?
我们要知道一首诗歌的歌词反映了诗人或词人所处的世界和生命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本身的世界观、文化、人生的遭遇、个人性情和信念的整体表达。因为教会音乐与一般音乐不同之处就是一般音乐不太重视歌词与内容,只要音乐是喜欢的,歌词听得懂不懂都无所谓。但教会音乐尤其是崇拜用的音乐是功能的音乐,她有特殊的目的:将歌词的意义传达出来。若我们所唱的歌无法传达歌词的意义,则音乐没有发挥礼拜的功能。礼拜的音乐是为传达上帝的话语、也成为上帝启示的媒介,并表达会众对上帝的认罪、感谢、赞美、恳求及委身等的意愿与情感。然而有时我们却得不到这些效果,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礼拜到底是在做什么,有时礼拜的各项程序无法配合,缺乏逻辑的进展;有时选的诗歌并不适合,或未能唱出其风格与情感;有时祈祷缺乏切身实际的体验,以致流于八股仪式,无法感动人。
现在教会看到很多喜欢唱“敬拜赞美”的诗歌包括诗班,“敬拜赞美”所唱的歌很多是属于流行音乐风格及十九世纪末的福音诗歌型。我们知道十九世纪以后一些西洋的教会开始俗化,人们不喜欢来教会,觉得礼拜无意义,教会为了要吸引外面的人,就开始写一般与歌厅类似的歌,即以当时所流行的歌风创作圣诗,也就是现今我们所唱的福音诗歌,这类英、美教会流行歌风的圣诗较容易唱,旋律较活泼、和声也很简单,任何人都很快学会。但这些歌有些内容浅薄而无深入,神学不健全,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地祈求上帝为“我”服务,让我得到祝福、平安、常只沉浸于赞美、感恩、离世、天堂属灵的满足,而没有表达上帝对我们的挑战。另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词曲的不配合。“敬拜赞美”所唱的歌,绝大部份都是翻译的,常看到的诗中,意思是译出了,但缺乏诗的美,而且有许多旋律音与国语抑扬顿挫的变化相抵触,以致产生笑话或误解,更谈不上美了,译词与音乐未能达到信、达、雅的意境,它们的音乐多停留在西方十九世纪福音诗歌及当代流行音乐的风格。华神康来昌教授说得好:“新、速、浮、简”是今日敬拜赞美的特点。我在此须声明的是我并不是绝对反对使用“敬拜赞美”与流行音乐风的圣歌,是强调使用的方法与精神。为了吸引对教会没兴趣的新新人类,这些流行乐风的圣歌可能有帮助,但我们教会中有受过高深的音乐教育的,也有连音都唱不准的,有喜欢流行乐的,也有讨厌的,在这许多不同的音乐文化之中,我们应当如何选择或协调?
总之,一首好的诗歌,歌词的内容、神学与音乐感情是互相配合的,诗的体裁与修词,歌词与音高之搭配都是创作者与翻译者必须努力的目标。今天我们切勿把一些低劣品质的“圣歌”拿来破坏礼拜,降低音乐艺术。因为唱诗不只包含音乐的部份,它还牵涉到许多层面:音乐与礼拜无法分开,音乐与歌词、神学无法分开,音乐与艺术无法分开,教会内外以及我们的文化也无法分开。音乐能够刺激感官,使人产生感情;感情又引起想象力,促使人思考歌词的意境,进而传达到理性的领域,也就是信仰的深处。愿我牧长及教会音乐同工共为警惕。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教会一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