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一个正在成长的教会最令人敬赞的地方是,其内部会不断自我警醒、反思和省察。中国教会正处于这样的时刻,无论是体制内的信仰群体,还是神学的纯教理意义,都成为沉思和反思的核心议题。
显而易见,这个核心议题必定包含着基本信仰的认信、圣经启示及确认解读经文的范畴、政教关系、弘道与事奉、福音与律法、体制教会和非体制教会、信徒与会众、信徒身份和公民责任等等。
中国化简单扼要地说,就是在信仰不变的基础上使基督教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结合,用中国本土化的形式来表达信仰,使中国教会符合自己的本土处境,摆脱过去的“西洋”及封闭落后的观念。在时代中调整神学思想,学会养成处境化地神学思考习惯。
【关键词】改革 反思 启示 中国化 教会 神学思想
引言:
1517年10月31号,马丁·路德将其95条论纲贴在德国维滕堡城堡教堂大门上,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到今年正好是宗教改革500周年。这对于基督教新教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人类文明史有四个重要的环节,包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罗马法复兴。宗教改革是其中之一,其历史意义就在于它不仅影响了德国及欧洲,更是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思想和文明。同样,一个正在成长的教会最令人敬赞的地方是,其内部会不断自我警醒、反思和省察。中国教会正处于这样的时刻,无论是体制内的信仰群体,还是神学的纯教理意义,都成为沉思和反思的核心议题。这个核心议题必定包含着基本信仰的认信、圣经启示及确认解读经文的范畴、政教关系、弘道与事奉、福音与律法、体制教会和非体制教会、信徒与会众、信徒身份和公民责任等等。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西1:24),所以如何有效的活出基督生命的样式和弘道惠民,成为每一个基督徒内在的德性与理性的思考。五百年后的今天,但愿我们在回顾中去明了它带给我们的启发。
一、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对照今天教会的实况
我们回顾下马丁·路德对教会改革的背景。首先根本原因是: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次主要原因是: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直接导火线是,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我们主要看教会当时的背景:教廷的腐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教会内存在着腐败,首先就是买卖教会的职位,一层一层地“卖官鬻爵”;第二个就是针对普通的平信徒,发明了“赎罪券”,买了赎罪券以后就可以为自己赎罪,后来教会腐败到一定地步,以鼓励信徒捐钱参与重建大教堂的名义,开始贩卖赎罪券(大赦的证明书),甚至还说已经死去的人可以免去炼狱之苦;就连教会的神圣职位也可以用钱买得。这引起了教会内马丁·路德等虔诚信仰的修士的强烈不满。约翰·威克里夫、约翰·胡斯和弗罗伦萨等人对教会不满,曾提出过改革,有的被迫害致死。直至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写了跟赎罪券有关的辩论《九十五条论纲》,将其贴在威登堡大教堂的大门口,随后引发了宗教改革大潮。
中国教会目前的情况是特殊的,无论是从信徒的精神气质,还是从教会传统来看,借鉴加尔文制度化地推进路德的改教理念模式,参与国家的现代化,都要求教会以制度化的形态在信仰、伦理和精神方面做出奉献。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最紧迫的神学话题,就是如何从法治层面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教会系统和教制结构。
同样,今日教会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做出改变。一位牧师这样描述末世代的教会:“社会罪恶满贯,人民生活腐败,教会显得世俗化,毫无属灵生命与活力,事工只是因循地运作下去,重生得救的人数不多;基督徒对神缺乏活泼的信心,其实际生活也缺乏见证和光彩;神的话语没有放在崇高的地位,圣灵的能力不能彰显出来。”
我们看到500年前教会的腐化情况,今天虽不至于此,但“文革”以后近二十年,教会教牧人员因忙于建教堂,恢复各种活动,而其所传讲的信息还是停留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之下。教会信徒人数发展较快,但这却使一些本来没有神学根基以及不大有神学思考的教牧人员更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容易看到神学思想滞后对教会前途的严重影响。
如果我们所传的信息还是用陈旧的神学思想包装起来的,我们就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聆听和接受。当年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带来的就是新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新约,新约就是来发展旧约的。在马太福音五章耶稣曾多次提到:“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天国的信息会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其外在形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所以,我们的神学思想也需要更新,才能令人信服,对基督的信息才能被人重视。中国教会在即将开始的新世纪里能否坚持走三自爱国办好教会的路,关键就在于神学思想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国教会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其宗旨关系到中国教会的前途和命运。
宗教改革通过传讲律法与福音平衡之道,重建个人的品格,重塑社会的风气,既高举上帝的主权,又强调人的责任。不仅传讲上帝的慈爱,也传讲上帝的公义;不仅传讲上帝恩典的救赎,也传讲上帝公义的审判。所以在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研究宗教改革的改教思想与做法,并对其改教过程中的教义学说做出有益于中国教会成长的解释。教会领袖或者神学家们带着其教会事工的具体问题去进行研究,丰富了整个基督教新教的神学传统,也会自然而然地联系着中国教会成长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从马丁·路德对当时教会的解决方案得启发
那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纲领》说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重点就是救赎问题,究竟上帝是救赎的主体,还是教会是救赎的主体?如果上帝是救赎的主体,赎罪券有什么用?按照“赎罪券”的观点,教会是赎罪的主体,教会发行的赎罪券是赎罪的工具,上帝把救赎的能力让渡给了教会。但马丁·路德认为,教会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是在滥用这种能力,赎罪券没有任何意义,这是马丁·路德整个《九十五条纲领》的核心。
马丁路德改教时有三个原则被高举:唯独信心,唯独圣经、和信徒皆祭司。这三个原则对应都是天主教当时的神学错误,因为当时的天主教已经彻底沦为一个功德宗教,你捐多少钱,你就能得救!再多捐多少钱,你家人就能得救,得救跟信心已经没有关系了,而是跟钱有关系。
面对教会这种腐败,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须购买赎罪券。诚如他所言:“义人靠信心生活”、“信心使我们成为义人”。所以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今天我们需要回到圣经里面,以现实的视角对圣经重新建立一个认识,当时马丁·路德主张“唯独圣经”,所以他把圣经译成德文,又致力于扫除文盲,使人皆能读圣经。
当时,宗教改革运动内部分裂,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论,因此各教派为了防止“异端”传播,便用教理问答的方式进行启蒙教学。新教非常热衷于为儿童办学,把教育从贵族子弟扩展至社会中大部分儿童,推动义务及免费教育,成为欧洲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同样的我们今天走的路就是文艺复兴者走的路,我们需要回到圣经里面,以现实的视角对圣经重新建立一个认识,而不应该一辈子活在天主教神学的牢笼下面,马丁路德的改教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今天作为他托钵的继承者,我们目前来看仍旧是失败者。
看今日教会的主日讲台,迄今基本上还是以主题式信息为主,因此信徒对真理的了解,往往是东一点、西一点的,容易让异端钻漏洞。唯有让信徒对真理有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认识,才能使异端邪说无缝可钻。要达到这个目的,逐卷、逐章式的解经讲道,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不可否认中国教会文革时代以来的属灵前辈已经不多了,他们以经过火的试炼之见証,树立了威望。但是在老成逐渐凋零的情势下,属灵领袖的传承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说这对于今天的教牧人员需要更深更多的培训,在真理上要有更深的装备,要做到不满足现状,要随时充电。
迄今,我们需要重新检讨这个策略。如果我们确信福音能转化文化,中国教会就应该鼓励更多的基督徒,以文字出版和大众传媒来传递我们的立场和观点,并以生活及职场的见证来凸显我们与世俗迥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会在不同时代和处境要作出不同的回应,并传出时代的信息。今天中国教会的现实处境是处在社会主义中国,教牧人员在教会事工上和神学上要常做处境化地思考,从中可得到许多看见和亮光。
举例来说,我们不能封闭自己,应善于向社会和世界开放。如此,才能使教会和信仰与时代和实际联系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我们还可以从教外发现有许多真善美和有价值的东西,如讲公德,助人为乐等等。透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影响中国社会,进而重新塑造中国的文化。
结语:
虽然宗教改革已经过去了整整500年,但我们今天的任务并没有彻底完成。20世纪时,新教产生了一大批神学家,路德解决的是教会信仰之于新教教会的基本理念,加尔文在改教中所完成的是教会制度的改革和新教教会伦理结构的建立。
因此,关于中国教会神学的思考就会自然地将外面的思路引入教会迫需在信仰与制度管理上去思考。五百年过去,厚厚的历史尘埃蒙蔽不住改教者遗产之光辉,教会的责任乃是体现在跟随基督参与更新和圣化世界历史的诸般事业和使命之中。
值此宗教改革的500年纪念时间,我们需要有一颗路德一样的心志,不断的将信仰归正,成为基督眼中可喜悦的新妇。纪念我们的先贤是必要的,而如何将先贤的路走得更加光明,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参考书目:
1、王艾明著:《加尔文神学与中国教会》,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出版,2011年初版。
2、曾立华:《教会职事的重寻与更新》,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 1996年4月初版。
3、丁光训:《丁光训文集》)(南京:译林,1998)
4、《圣经启导本》。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96年3月。
5、《圣经灵修本》。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2009年4月。
6、彭圣佣著:《教牧与教牧工作》,中国基督教协会神学教育委员会出版,1989年6月。
7、詹姆斯·基特尔森著,李瑞萍、邓小梅译,《改教家路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9。
8、王忠欣主编:《基督教与中国——历史、神学与对话》加拿大恩福协会出版
9.燕京神学志,2002年12月。
10.张学敬:《教会领袖学》,广东协和神学院。
11.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下册,上海:金陵神学院托事部,2006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教会一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