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声音的传播是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的,但却有时效性;但文字的传播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的,但却有恒久性”。最近有个非常深的感受,就是每当我分享、查经、讲道的时候,人数可能只在一百人之内,甚至更少只有二三十人,而一旦我将所分享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书写下来时,会被看到的人更多。
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神的话,读懂上帝的心意,其实也要感谢圣经,更应该感恩圣经(神的话)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令我们今日的基督徒大得福音的好处与奥秘。正如提摩太后书3章16节所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圣经对我们今日的信徒而言,太过宝贵、太过重要了。其实,圣经中有四十多位作者,共同参与到了这一伟大的事件中——记录。
介绍两个圣经中所记载的人物,可能他们的名字对你而言印象模糊,可能他们不像先祖亚伯拉罕、雅各、约瑟等人;也不像使徒彼得、保罗、约翰类的;也不是像君王大卫、所罗门诸王的;也不是像祭司亚伦、以西结、耶利米这等名号人物的,他们这些的名人名字非常响亮。但在圣经记录的过程中,也是有非常值得我们今日基督徒去关注感恩的人物。一位是旧约《耶利米书》的代笔作者——巴录,一位是《罗马书》的代笔作者——德丢。他们两个都参与到圣经记录的伟事当中,他们不是原作者,却他们却以记录员的身份,将先知和使徒对当时以及对今天我们的教导和劝勉都记录了下来。先知耶利米的敏感而有脆弱、丰富的情感以及与神关系的峰回路转,都让我们看到在公元七世纪左右的耶利米,他是如何作那个时代的先知,如何作那个时代“上帝的出口”的。所以上帝在晓喻先知耶利米的时候,尼利亚的儿子巴录,不下20次将上帝所启示的话给记录下来,纵使被犹大王给烧掉烧毁,仍再次记录下来。
另一位则是《罗马书》的代笔作者——德丢。圣经罗马书15章22节:“我这代笔写信的德丢,在主里面问你们安。”除了此节之外,德丢的名字没有在任何地方出现过,仅此一次。但我们看到了非常了得的教义性的书卷《罗马书》。这卷书曾让奥古斯丁悔而改之,他在《忏悔录》里说:“我没有读下去,也没有必要再读下去,刚看完这句话,一道明亮的光充满了我的心,一切黑暗疑云刹时消失了。”这是奥古斯丁因着罗马书的13章而被圣灵光照,奥古斯丁对基督教乃至思想界的影响也都是有很大一席之位的。马丁路德也曾因着罗马书而有一些动人的故事。后来的约翰卫斯理、巴特等等非常多的学者和神学家都对罗马书非常情有独钟。今日,也让我们见识到《罗马书》的魅力所在,而在前提则是因着这位德丢的记录,被传递了下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文字的价值所在。几百年后的一个人看到此书,可以悔改;一千多年后的一个人看到此书,可以改革;两千年后的我们看到此书,可以认识基督教的教义。当然,我们不可忽视圣灵的工作,但也不要小看文字的价值。有时的文字,更像圣灵像是是利剑,能剖开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能够在主的面前认错、悔改、称义和成义。
记得曾在福音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浅谈微商在教会中的影响》,那是两年前的事。年前我看到一位好友发了一个视频,在一个市里的基督教牧者会议中,一位领袖当众在念我写的这篇文章,听同学半开玩笑着说:“俺领导说,这是一位牧者写的,对今日教会中微商的态度观点。”我当时立马脸红不好意思,因为同学深知我的遭遇和情况,那个时候,我还在海上漂泊。我想说的是,不是有位领导说我是“牧者”后沾沾自喜,而是我的文章却是在市两会公众的会议上被诵读,这是更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我的观点与想法在被传开,我写的文字也逐渐在被认可。
其实,今天教会需要重视的事工,除了素常我们所做的所说的,也需要我们重视今天文字的传播,文字的事工。也许,有很多人都在以文字的形式已经开展这样的事工,通过网络、通过微信、微博以及公众号等等不同的通讯软件,在做这样文字的事工。但却还是小数,每个教会中都需要有记录员,需要有书记官,来记录教会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教堂的百年庆典,感受到这些百年教堂的魅力,而我所处的教会,什么时候建的、谁建的、为何建的、建后的光景如何等等,都是一无所知!而这些事这些人也都在随着历史的潮流前进,让我们也逐渐在忘记。
我在农村教会服侍,就深深感受到有这种缺失,就是三十年前信仰资料正在逐渐流失,一些老的牧者、一些老的信徒,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信仰,其实,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是宝贝,更是一笔财富,而这个宝贵和财富却正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