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从多个方面影响人的生活。一种说法是,宗教信仰虔诚的人比那些宗教信仰相对淡薄或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健康、更快乐,也更愿意参与社区活动。为了验证这一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花费10年时间,在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研。研究人员将受调查者分为3类,分别为“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有宗教信仰,至少每月去教堂、庙宇或清真寺参加一次祈祷仪式)”“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有宗教信仰,但不经常参加祈祷仪式)”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以下是调研的5个发现:
第一,在所调查的近一半国家中,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要比那些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以及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有可能形容自己“非常幸福”。在一些国家,这一差别是明显的: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群中,有36%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幸福”;而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以及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均为25%。
第二,宗教信仰与人们将自己描述为“健康非常好”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在控制了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如年龄、收入和性别后,26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3个国家和地区,即美国、墨西哥和台湾的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其他群体更有可能将自己描述为“健康非常好”。事实上,这一群体在肥胖率和缺乏锻炼方面可能比其他群体面临的健康问题更大。
第三,调查发现,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通常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可能不吸烟、不饮酒。在获得数据的19个国家中,除两个国家外,其他国家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可能不吸烟;同时,除1个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更可能不吸烟。在饮酒问题上,19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其他人群更少可能一周饮几次酒。
第四,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通常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有可能加入其他类型的(非宗教性)组织,如慈善机构和俱乐部等。在接受调查的26个国家中,有8个国家如此。在12个国家,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更有可能加入非宗教性社团。在美国,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群中,有58%的人至少参加1个非宗教性志愿组织,而在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分别为51%和39%。
第五,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通常比其他人群更有可能去投选票。在西班牙,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群中,有83%的人表示他们一直参加全国选举的投票活动;而在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这个比例分别为62%和53%。在美国,69%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表示他们总是投票;相比之下,不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中,分别只有59%和48%这样做。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群参加投票的可能性会明显低于其他群体。在投票偏好问题上,上述3类群体在巴西、荷兰和新西兰以及其他几个投票为法定义务的国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应该说,在现代语境下,宗教与人的快乐、健康等福祉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宗教徒个人通过功修、自我约束以及参加公益组织来满足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宗教也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功利结合,成为损害个人福祉、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消极因素。就后者来说,近日发生在日本的麻疹疫情事件颇有代表性。据媒体报道,日本医疗机构今年接到的麻疹病例报告数量为10年同期最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区的宗教团体如“救世神教”宣扬接种疫苗“损害”信仰,这一教条导致不少信徒因没有及时接种疫苗而感染麻疹病毒。面对汹涌的病情,“救世神教”正在修改“教义”,允许信徒接种疫苗。
在宗教与人的福祉这一议题下,也许值得一提的还有近期发生的两个新闻事件,一个是1.2亿人狂欢的印度教大壶节(圣水沐浴节),另一个是英国国教最高权力机构修改400年历史的宗教律法,宣布星期日的礼拜不再是强制的宗教义务。印度和英国这两个在宗教虔诚度上迥异的国度,它们的国民到底谁更幸福、更健康、更爱参加社群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