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太仓圣马太教堂就要先从基督教中华圣公会说起。圣公会,也称英格兰圣公会或安立甘教会,英国国教会,是基督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之一。由于圣公会在礼仪上、教制上等,仍保留了不少天主教的传统;而在教义上,多接近于基督教新教;故此,有人称她为“最接近天主教的新教教会”或“介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教会”。
圣公会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到达广州传教,并在1818年于马六甲出版了《年中每日早晚祈祷叙式》, 可算是第一本华译的公祷文。1835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麦都思与施美夫二人,至上海、宁波等地,开办教会,并在1844年在上海翻译《祷告文全书》。
往后,英、美、加拿大等圣公会差会陆续在我国设立了十一个教区,其中江苏教区设立于1845年,为最早设立的教区。在1909年3月27日至4月6日时,圣公会全国主教与圣品,平信徒在上海召开会议,草拟联合教会的宪纲与规例,通过采纳“中华圣公会”为联合组织的名称。至此,“圣公会”正式成为安立甘教会的中文名称。
中华圣公会在太仓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上海中华圣公会差派吴虹钰牧师来太仓传教,设立布道所于城内皋桥南首。数载后,上海中华圣公会又派遣俞莲生医生到太仓行医传教,居住于城内飞云桥楼姓房内。而后,先后设立了医院、医局、阅报室。
此后数年,先后有朱玉堂会长、唐青云会长、吴子良会吏在太仓主持教务;华嗣秋会长、顾春林会长、西牧麦甘霖会长兼理教务。而后,另行租赁官厅西杨宅为堂址。此时由于有沈嗣信会长等人来太协助牧灵福传、行医办学,教会人数逐渐增加,日渐兴旺,并开始在双凤新市镇等处设立分点。
沈嗣信会长接管太仓教会事务后,筹得千元,于民国三年(1914年)除夕,购买城内皋桥南朱姓房屋一所及周边余地若干。1915年上海中华圣公会郭斐蔚主教差派圣约翰大学毕业生石晋荣教士来太传教。后,石晋荣教士将此房屋大加修理,改建为礼堂及牧师住宅,系圣马太堂的前身。1917年石晋荣由会吏升任圣马太堂会长后,又创立了培德小学。
民国22年(1933年)开始,石晋荣牧师在上海、太仓等地筹款4000余元,仿上海圣彼得教堂而建太仓圣马太新堂,于1935年建成。新堂位于城厢皋桥边,建设面积132.5平米,附房320平米,教堂采用中式建筑,为清一色清水砖砌,肃穆端庄,设有董事会等。
民国26年(1937)淞沪坑日战争全面爆发,牵连太仓,石晋荣牧师在圣马太堂坚守至1937年8月13日开始撤离,举家逃亡至上海亲戚家。抗战时,教堂一度停止活动,无人主礼日常活动,至1940年后,圣马太教堂恢复礼拜活动。1942年,石晋荣牧师回太仓圣马太堂复任旧职,并兼任嘉定善牧堂牧师。
解放后至1958年,太仓城区的两所教堂(另一所教堂为圣公会所建造)实行联合礼拜,圣马太教堂停止活动。1966年文革开始,太仓城区的两所教堂均停止活动,堂产充公,由房管所代管,教堂改作仓库、民居。1992年落实宗教政策,于1992年4月重修后,再度对外开放。
1998年8月,因政府实行老城区改造,圣马太堂及城区的另一所教堂先后被拆除。后政府补助拆迁经费15万元,选定城北西路重建新堂。新堂于1998年8月破土动工,至1999年7月竣工,历时整整一年。1999年7月25日新堂开张做礼拜。目前这新堂设计面积为738平方米,其中主殿面积为398平方米,其尖顶耸天,极为肃穆,更可喜的是,教堂外还设计建造了5000多平方米的爱德花园广场。
2007年政府改造城区外立面,再次拨款50万元对教堂的外墙进行了装饰,贴上青砖。2008年陆续建造了约70平米的传达室和卫生间。2008年6月在市政府的帮助下,将原由城管局建造的约350平米的房屋,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同年10月份进行了装修,作市三自爱国会的办公和住宿用房。
参考资料:
1. 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太仓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娄东文化丛书》第四辑《太仓宗教》。
2. 太仓博物馆著,《尘封的记忆:太仓老照片》,西冷出版社。
3. 基路伯的博客,《圣约翰大学1915年毕业生石晋荣牧师的见证》,http://blog.sina.com.cn/u/1937959752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一名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