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宸《学仁》读后:神学思考应该顺应当下文化发展

作者: 宇薇
来源:福音时报
2019-06-07 20:30:56
分享与播放

在学神学课程时,越多明白中国神学建立的必要,也越来越明白传承先贤的思想的重要。我对于赵紫宸先生的思想格外地喜欢与赞成,同时,在他的文字中所折射出的那份与上帝美好的关系、属灵的光景更是让我欢喜。

赵紫宸是中国基督教新教神学家、宗教教育家,是翻译家赵萝蕤的父亲。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历任东吴大学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又曾担任1948年8月普世基督教协进会成立大会的6位主席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北京燕京大学协和神学院、江苏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

学者多赞同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赵紫宸于不同时期的思想转变,第一个阶段是二十至三十年代中,作者的思想主要属于自由主义神学。第二阶段从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其时作者受到巴特的新正统神学影响,渐趋向保守主义。第三个阶段便是五十年代中国大陆解放之后。《学仁》大约写于第二阶段,所以就愿意来将赵紫宸先生的一本小书列入自己的读书计划——《学仁》。

《学仁》是一本以灵修书方式写的人生哲学,论到人生、个人、社会、国家、国际、天国等越来越大的程序。同时,以作者的角度来看,谋求整体的生活就是宗教,也是成全上帝旨意的活动,也是心灵修养的活动,所以,在本书中,特备注重人我的团结。本书还提到修养不只是要静修、默想,同时也要有活动、祈祷。人不能依靠他人的修养,而要心中有所见,灵魂自由所发动,才可以有帮助。

本书一共分为六章,每章分七节,每一节有经文、中国的名言,常是教训相同或相似,或是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是生发的观念、新人生的观念、思想背后的精神不同等。

内容概述:

作者第一章论述到人生,人本是最渺小的。人生的方式也是生之无量。人是有限的,确是有无限的要求,人因为不得满足便哀伤、空虚,同时,也会有持续不断的竞争。然而每个人都有欲望,必须有道德的约束,必须有信仰,而只有一个有权威、能满人意的信仰对象才会被接纳。人的觉悟,就是宗教的觉悟。耶稣的教训,大有权能,人的大自由、大释放乃是在他里面。

第二章论述到个人,人应当择善而从,我们虽然有时不能选择环境,但是却介意发出自己的小光,得以贡献环境。人要建立品格,第一要在环境之内,也要超乎环境之上,不能随波逐流。耶稣也教导人祷告要进入内室,同样,中国古代也有静修的观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宗教中也有出世入世的观点,耶稣教导我们需用出世的心作入世的事。人也当有献身的精神,为上帝,是合理的崇拜。

第三章论述到社会,大凡一个充分的社会观,总是有一个宇宙论做根基。社会的单位是家庭,家庭的中心是夫妇。而天下的夫妇,天下的家庭,活动连接,互通有无,而灌溉社会的生活,促之使长的是友谊。社会是一个机体,社会中有许多肢体,各有各的功用,而同时又互相联络、互相辅助,互相合作,使得全身得持续发展。但同时,社会也有很多的鳏寡孤独,我们也当博施救济。理想的社会中让然是要有公平。基督教的希望是上帝住在人间,中国的希望是天下为公。

第四章论述到国家,国家也是一个机体,是有生命,有力量,必要趋利避害,也要守护边疆而与环境有日益紧张的应用。内部的团结尤为重要,维护团结,就维系国命。一个国家有纲要,有法度,才能维系人心,是为道德;法度商人的外面,是为律法。同时,国家也要有人才,不仅是有学问、有才干、有经验,也要有品格、德行、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人们。国家之所以为国家,是因为有民众,民众也当爱国。民众、土地也是国家最大的力量。国家有纲要、有法度、有领袖、有民众、有土地,然而能使纲要不倾斜,法度不倾乱,为领袖的忠于谋国,为民众的发展事业而捍卫土地,才是国家的灵魂。

第五章论述到国际,世界本为一家,所以也需要国际法纪,也需要一个对于公理坚信的公共信仰,两国的外交、人民的国交都至关重要。求上帝可以破除一切的仇恨、误解,给予我们和平。

第六章论述到天国,天国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是心灵之国。天国以上帝的本性为法律,且只有一条法律,就是爱。天国的生活以爱为法律,以爱为灵魂,以爱为解决世上一切纠纷。天国是上帝的爱所灌输的团契,对内是人人相爱,对外是人人努力服务,他的特点就是清澈见底的饶恕、至其极。天国与世上的国度所不同的,就是世上的国度所注重的是操纵权势、管理人民,天国所注重的是忘却自己,服侍他人,不但是忘记自己,而且是重拾自己,做多人的赎价。我们在耶稣里面也是新造的人,在他的里面得到真正的自由。

读后反思:

每个人的文字都有其背后社会环境、文化的印记,赵紫宸先生的《学仁》也同样如此,在读完这本小书以后,被作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神学装备所震撼的同时,也看到作者与耶稣的美好关系,更是对于中国教会、中国基督徒、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关切与宽广,更让我们动容的是作者对于当时中国教会所处的社会处境下的特殊思考,虽然没有直接论及,但是字里行间里确是他深邃的思想。

本书的特点就在于强调中国的道德伦理与基督教社会伦理观的一致性----认为两者都具有人类一体性的蕴含。宗教的灵修不是封闭的、个人的行为,人本是整全的,道德性的言说与实践最终都会体现在人群社会之中。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必须放置在国家社会的大团结中,才可以得以实现。所以作者在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角度,带我们从人生到个人,又从个人、社会、国家、国际、天国,一起以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的、合一的视角来论述。

赵紫宸的天国明显是建于人间,至于天国的降临与否,“端在于人努力发展道德的人格与否,端在于人努力建设天国与否,端在于人努力遵行上帝的旨意与否。”但如上文所述,建立完善人格,惟有仿效耶稣基督。

在《基督教哲学》中,作者肯定耶稣是爱国者,而他的行动既是社会性的,又有程序和伦次。耶稣先为救同胞而努力,差遣门徒到以色列民间传道而不到异邦:「救国的程序,是很清楚的,自从自己建立人格起,直到解放同胞,救祖国救人类为止,清清楚楚地指出一条爱国志士应走的路径。此外,他赞许耶稣不像施洗约翰遁世于旷野,反倒为了关心同胞疾苦而选择入世。并且,因着深入民间,亲恤民情,悟出要救国,必需“辟祖国的文化”的道理。所以,耶稣推行他的教育大计──人格教育。耶稣以自身为榜样,教导十二门徒,作为寄托他真理生命的后继人,他的教育有清楚明切的目的,就是要门徒得到他所见的活的真理,要门徒成为人格高强的实行家,要门徒去宣福音,救祖国,救人类,建造天国。

作者强调人格具有两方面:一为个性,为个人所有;一为群性,为社会所引起。 要在地上建立基督倡议的天国,第一义即在个人的得救;因为没有良好的人格,断无良好的社会。有刚强热烈的人格,然后有公平巩固的社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儒家思想不断贯穿作者有关社会性的基督教思想。儒家重视社会人伦级别的关系,又强调入世,并以教育为改变世道的方法。作者说从耶稣的言行生活里,可找出三个重要元素:一、耶稣对上帝的觉悟信仰与深契;二、耶稣从时代思想的影响而抱持的末世观;三、耶稣的天国观和达到天国的博爱牺牲之路。作者认为第二点是暂时和不重要的,因此:

* 人若要求一个基督教的真相,就得用历史的研究眼光去了解耶稣和他的上帝观和天国观,一方面与他同入精神生活的实验,一方面从退密的修养里出来,作作者社会服务的根本工作,藉此而建设地上的天国。

* 这种既重内(人格),又重外(社会)的观念,无疑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满有内圣外王的味道。

* 基督徒本该以出世的心态过着入世的生活,不在是个人的信仰,而是活在社会中,活出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作者将两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展现,既表现出两种文化在这一方面的一致,也同样给抨击“基督徒不爱国”等思想以致命一击,细致表明基督徒的社会使命与耶稣所教导的爱神爱人的生活使命。同时,也使我们后辈看到我们的神学思考应该顺应当下文化发展,而不是应该形而上的悬置在中国文化之上,而是应当在神学思考的同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情况、社会人真正所在乎的、基督徒真正应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之中,这样的思考才会帮助我们如何面对当下的挑战。

(本文作者系90后基督徒,喜欢文字、音乐、做饭与思考人生。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