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对科学、艺术、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同样对教会牧养也带来机遇和挑战。下面就现代主义的四个特点进行探讨以及教会的应对策略。
一、后现代的人追求感觉、神秘体验
由于物质生活的富裕,科技技术的更新,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后现代的人追求感觉,神秘经验,风靡华人世界的瑜伽、以及很流行的灵修培训班,心灵导师课程,强调灵体结合,超觉静坐的心灵体验,甚至有的也崇拜撒旦追求特殊的能力,都是想把个人的日常生活与超凡境界连在一起。
所以在牧养策略中,光是讲道理,许多时候并不能改变他们。因此在教导、牧养中如何把牧养融入生活,帮助他们在生命中经历神,活出信仰。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防止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过于强调经验而轻视理性和思辨,我们无须设法制造一些认为的刺激感官经验的经历,让他们感到新奇,如果信仰是建立在这些感动上,却不是扎根的神的话里面。试想,如果没有长期的对于神的话语的委身,那这样的宣讲就好像建房子在沙土房子上,遇到患难就倒塌。加强灵修和退修的生活有助于帮助这个时代的人脱离物质欲望的捆绑,在个人生活里与神相遇。
二、绝对真理被普遍怀疑,一切都是相对的之观念大行其道。
后现代主义者其中一个有名的比喻,就是盲人摸象。有学者说得好:“一群盲人就‘终极真理’展开的对话,只能是‘瞎说’,只能重蹈不可知论的覆彻。”他们可以说:人人都是对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人都是错的!都是不全面的!后现代主义者的终局就只是迷失和混乱。后现代主义者的共识常常是最低的共识,有共识与没有共识的差别不大。多元和包容主义否定有最终真理,后现代主义者很关注人是否尊重他们,给他们有话语权。
教会牧养中,由于宣讲我们是独一的真理,耶稣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唯有耶稣基督才能够赐给我们永生。当宣讲“信耶稣上天堂,不信耶稣下地狱”的时候,后现代的人不仅不为下地狱感到恐怖,而回会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们需要检讨宣讲方式,我们宣讲的手段是否需要变通.怎么把不变的真理用人们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扬出去。
三、自我为中心,反传统,彰显自我
后现代主义的人喜欢博人的眼球,喜欢被关注,也喜欢说些出格的言论,结果很多青少年人不懂分辨,将很多出格和激烈的言论带到家庭和学校。特别是在最近中国台湾地区讨论比较多的“同性平权”议题,很多同运人士说出了很多对社会、家庭带来负面的言论,反而有人叫好,并且广为传播,反而捍卫传统价值的言论不被接纳。现代人执着个人“小善”的人权,容易否定别人应有尊严的人权,是值得我们反思。
面对后现代的人,聆听和对话是很重要的交流方式,我们必须重新注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基本的礼貌。我们不要盲从,但必须学习聆听。不少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批判是有洞见的,并且他们渴慕被尊重、被聆听、被了解和欣赏。爱心里说诚实话是圣经的原则,痛斥时代和罪恶的强权是先知的榜样,但责备有时,尊重,聆听也当有时。保罗说得好: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四、圣经及神启示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很多后现代主义者的信仰和神学是没有权威的。对他们来说,神学只是诠释,真理只是意见。他们不愿意聆听真理,那么我们也不一定要聆听他们的意见和诠释。
我们需要活出信仰,基督徒不应单单分析时代,当世人困苦流离和充满埋怨时,我们更需要委身基督,敢于承担责任,有使命感,是我们应该向年轻一代发出的挑战。
(注:本文原载于“全人关怀”微信公众号,福音时报蒙允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