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昆明一个偏僻的村落,有着一个拥有上至花甲古稀的老人、下至十几岁孩童组成的特别诗班。”《冷暖人生》栏目组继续讲述着苗族蒙恩堂唱诗班的故事,它拍摄于2019年冬天。
画面开始,栏目组人员走进了一位老信徒家,房间里有些黑,地上有火塘,他们边走边交谈,说家里正准备过节。老奶奶说着方言,告诉来访者二楼有丰收时的玉米,并指引他们上去看。她的儿子说,这个家庭靠养鸡和猪来生活。她讲述了家里的情况,祖辈都信主,还翻出赞美诗,顺时唱了起来。
弟兄给客人看了父亲用过的脚踏风琴,曾用它在教会里服侍,他说那时自己读小学四五年级,买风琴的费用是200元,差不多是家里一年的收入。他们抬出风琴,弹了一会儿。他继续分享,后来家里为了让他学琴买琴,还卖过一头牛,那时一头牛价值1500元。
他回忆起了上学的时光,家里要借钱,吃的就把玉米面带到学校。那时整个村子只有两个初中生,这已经是最有文化的人了。他有些难过,因为那时一起读书的同学很多,但大部分都辍学了。
他们看起了照片,多年后,村里已经建起了新式小洋房,弟兄的大儿子已经神学院毕业。由于信主,整个家庭一直很和谐。
画面一转,王子文牧师赶羊回来,他分享,家里自爷爷辈就开始信主,他是第三代信徒。在特殊时期,他们只是暗暗地做信徒,在心里默默唱诗和祷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1979年末和1980年初,他开始带领大家聚会。
“耶和华,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只有信主耶稣,凡事都能满足。一位老信徒唱着唱着,说到信仰时满脸的喜乐,她6岁开始就参加了唱诗班。
教会的圣诞节感恩崇拜到了,大家整装出发,教会的人排成两边,欢迎前来过节的人。
张绍辉牧师分享,1906年,福音由内地会传教士带入苗族地区,教会就有了秋收感恩节,那时周边教会的信徒都过来,一起庆祝。张牧师回忆起了那时的盛况,信徒们都奉献,供应传道人的生活,他们各自背着粮食、土豆和玉米,一起到教会过节。
“那时没有苗文圣经,教会最早用寓道故事,结合汉文圣经进行讲道,之后还结合了苗族的故事与传说,不少苗族人觉得一些故事和本民族的经历相似,一下子就接受了福音。”张牧师说。
在后厨里,同工们即兴而唱,火塘里烤着土豆、灶上锅里蒸着馒头。摘菜、剁肉及其他服侍的同工们也是随口就来,唱起了赞美诗。”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进我的心窝……”。聚会之余,他们一起做饭食,享受爱宴。
最后,栏目组拍摄了圣诞感恩崇拜现场、牧师的祷告、活动现场以及唱诗的场景,一个教会唱诗班的故事就此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