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拉开了近代基督新教入华的序幕。马礼逊鉴于当时清王朝的特殊处境,决定采用文字事工的方式,在华传播福音。
正如美国来华宣教士包忠杰所言:“作编辑犹如做牧者。牧师所牧养的是看得见的羊群,编辑却是牧养一大群看不见或难以接触的羊群。如何选取对灵命有益的‘天粮’供给主的羊群,乃是好牧人最需要关心的。”这也是来华传教士格外重视文字事工的重要原因,很多国人认识福音其实就是从传教士编写的各种书籍、小册子开始的。
1815年8月5日在米怜的协助下,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这份月刊主要是介绍基督教的教义,也有少量的介绍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马礼逊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山鼻祖”。可见,传教士的文字事工,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几乎所有研究中国新闻史的学术著作,都追溯了马礼逊。
此后来华的麦都思、林乐知、亮乐月等等传教士,都继承了马礼逊文字事工的衣钵,在华创办了各种教会报刊。这些报刊除了宣扬基督信仰教义外,还大量介绍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促进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当时传教士是带着热忱传福音的,但林乐知、丁韪良等人认为,由于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缺乏了解,成为接受福音的拦阻。因此只有在中国推广西方科教文卫的知识,才能消除国人的误解。这种宣教方式,客观上为急于寻求救国之路的有识之士打开了一扇窗户,得以从西方文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作为救国的良药。
以广学会创办的《万国公报》为例,既关注教会之事,同时大量介绍了各种时政消息。每期扉页上附印一行字:“本刊是为了推广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成为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李鸿章等维新派、洋务派人士必读刊物,被誉为“西学新知之总荟”。从而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代来华传教士所创办的刊物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鲜为人知。而了解传教士的办报历史,对于今日中国教会文字事工的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中西文化交流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传教士中文报刊史》就是一本全面总结、概括传教士文字事工的力作,本书界说清晰,搜罗丰富,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学术史梳理系统而有分析,既有对传教士与中文报刊的宏观论述,也有对重点报刊的个案介绍。全书既吸收了学术界的已有成果,也有作者赵晓兰,吴潮自己的心得,堪称关于传教士与中文报刊的集大成之作。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