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13: 7-25】
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诗65:11】
紫气东来 齐传福音如丸走坂
承前啟后 共享主恩福溢满堂
——1853—1949漳州东坂后基督教会
1847年间美国归正教公会打字马等传道士曾三次走访漳州,1850年英国长老会的宾为霖等牧师也“常乘福音船到石码、漳州一带传道”,1853年4月他在“漳州走访了两个星期,他们对漳州都有好的印象。因此,教会在漳州市中心租了间房子作小礼拜堂”。同年5月,美国归正教公会与英园长老会决定聘请传道余安定和卢爹等人常驻漳州。由于当年“漳州有小刀会之乱,余安定被杀,设教之事,因而中上”。
1866年6月24日,闽南基督教会成立“集于石码,杜嘉德牧师为会正”,得知“漳州布道成绩,经已有人信道”,杜嘉德自请愿往漳州担任传道,“经公会同意正式委派,到此服务”,其间漳州信徒徐荣、魏连夫妇等人先后受洗入教,信徒日增。1866年,立“王红、陈连为长老执事之职”,王红逝世后,陈连升为长老,另选卢九任执事。“美公会认漳州地点适中,时机已到”,在漳州设教,初设附属石码母会。
同治十年(1871年12月18日),经石码长执会核准,正式成立基督教东坂后堂会,立长老卢九、吴志等人,陈连任执事。並在东坂后建小礼拜堂。“二、三年后,漳州堂会日渐发达,会友增多,旧堂无法容纳,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芗城新华西路兴建可容纳500多人的大礼堂。1882年郑鹏程(1882年6月21日按立牧师)任牧师,会众如群羊得牧,精神倍见焕发”,二年后郑牧应聘厦门竹树堂,改新街堂蔡耿光牧师到此继任。
龙山支会牧师楼
光绪十六年(1890年),原属东坂后堂会的天宝、山城、龙山3个支会,因教徒增多,成立天山龙堂会。蔡耿光(1871年12月21日按立牧师)牧师因年老体弱经大会核准于1893年初退职,年底龙海白水营陈甘泉(1882年6月25日按立牧师)应聘东坂后堂牧师。
新塘支会礼拜堂
1903年5月陈甘泉牧师“因病缠绵”不幸逝世。1905年开始由王能觉(1905年6月15日按立)牧师继任,1913年添增古湖社支会。1916年间教会合两派不合,“王牧身当其冲,不忍坐视”,会众挽留不及,即辞退去南洋,此时会友四散。1920年春堂会新聘东山县黄沧海(1899年12月10日按立牧师)到堂就任后,“会务亦有如从前活泼之气象”,新塘、古湖二支会合至本堂管理,信徒日增“旧堂湫溢,常有人满之患,必加充拓,方可引人入道”,且发现原旧堂“巳属朽腐,更宜改造”,教会“决心尽力在没有外来财政搓助的情况下”,黄牧招集会友,“每日早晚作公共祈祷会……为本堂重建祈祷,赴会人数,日增一日,直至三礼拜久,以圣神感动,诸会友提倡筹款,爱竭尽绵薄,慷慨解囊,认捐万余元”,于民国12年(1923年)开建新的教
RCA Missions annual report for原照片说明:1923年兴建的东坂后新教堂在楼角安放奠基石(创建资金8000元美金,全部由中国人筹集)
“救主降生1923年”兴建东坂后教堂的奠基石(庄静城 摄)
1923年新建的东坂后礼拜堂(现位于漳州市新华西路216号)
1925年6月一座造价20000墨西哥大鹰洋(约当时的8000美元)的礼拜堂终于建成。落成后的新东坂后礼拜堂举行“隆重的献堂庆典,容纳1200人的座位全部满座,三面内墙都挂满祝贺横幅,各教会和三个传教团及当地政府官员到场祝贺,陈启裕长老宣读了教会和新教堂的简史,与会众一致响应举行奉献仪式,声乐(会众)和器乐(寻源中学军乐团演奏)一个个增加本次庆典的气氛”。之后“建堂项目的实际完成,我们很高兴听到和看到教会更积极地争取人归向基督,并深化属灵生话的迹象”。
漳州寻源中学军乐团到堂祝贺
“这个教堂是漳州市里唯一的好礼堂。当反宗教、独裁当局计划举行室内会议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个教堂。我们漂亮的东板后教堂曾多次勉强逃过被征用。但有一次,尽管教堂方面尽一切努力阻止他们,他们还是三个晚上给教堂强行锁上了锁,教堂被舞蹈和戏剧亵渎,墙上贴着邪恶的海报。这表面上是为了筹集资金帮助灾区。但他们的方法失去了民众甚至是非基督徒的支持。”
民国时期,福建漳州境内除并存的国共两种政权、两种政区外,还产生一个短期的行政区域。民国22年(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年12月13日,将福建划分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漳州为龙汀省所在地。民国23年(1934年)1月1日,在漳州东坂后礼拜堂举行“龙汀省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典礼。1988年6月,东坂后礼拜堂被列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6月,东坂后礼拜堂被列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庄静城 摄)
漳州东坂后教堂黄沧海牧师辞职后,保夏礼被长老会任命为教堂的负责人。此外,这座教堂还聘请了一位优秀的年轻人担任传道者,他在上帝的带领下充满活力、积极主动、极具奉献精神,在这一年中取得了辉煌的进步。在主日学校的工作中,他们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更新、分类,为年轻人提供图表、黑板和手工的独立教室。并且,还举行了每周一次的主日学教师会议,以及一些行政人员和教师的社会聚会。“主日学校的入学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67人,其中几乎一半是非基督徒。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在各种校舍聚会的两、三百多名学童。”
主日晚上聚会持续了很长时间,出席人数超过一百人。受戴维斯(英长老会传教士)先生在年初举行的会议影响,教会中建立了许多祈祷团,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全年都在继续。春节期间,在个人事工和探访事工的特别努力下,增加了一些新的慕道友。
当年东坂后教会设立的《漳州益闻书报社》成为漳州人“一个散播种子的谷仓”:“……许多不去教堂礼拜的人不断来这里阅读《圣经》等书籍,这里成为私人传道的好场所,深化了民众的基督信仰生活。”
位于漳州城里的益闻书报社
作为东坂后教会的第一批成果,在教会负责人的领导下,成立了两个问询班。一个设在春季,增加了一些成员,另一个开设在秋季,增加了六个成员。除这些活动外,每个周三和周五晚上在基督徒家中都有举行聚会,邀请邻近的非基督徒参加,这些小聚会的地点和讲道人都会在每周天的讲坛上公布。
保夏礼牧师
美国归正教差会1930年的年度报告中指出,当年东坂后教会很成功。因着保夏礼作为负责人和蔡志澄作为传道人的各部门的有效运作,此时的东坂后教会几乎没有感到牧师的缺乏。在每周主日讲道者中,就有许多人接受完全圣餐,其中还有不少是婴儿接受过洗礼。1939年3月,保夏礼牧师回国,9月, 蔡志澄先生辞去了传道人之职,到福州协和大学学习,为将来的侍奉做好准备。因此,在这一年余下的时间里,教会没有固定的传教士。
1930年正巧这时漳州东坂后礼拜堂黄沧海牧师需离任返乡,经漳州教区推荐长泰岩溪礼拜堂林钦敏传道调任至漳州东坂后礼拜堂任传道。1933年10月11日在东坂后礼拜堂举行林钦敏按立牧师就职仪式,由石码礼拜堂欧阳侯牧师主持,长老陈啟裕致欢迎词,漳州区会各礼拜堂牧师组成牧师团、圣诗合唱团和闽南圣道学院、寻源、育贤、养正等学校师生代表及信教徒近千人参加典礼。
民国29(1940)年春,林钦敏牧师经漳州教区推荐和当时教育部批准“以该生姑淮作为廿八年度下学期同等学力新生”到福州协和大学学习,取得神学硕士学位后,又回漳州东坂后礼拜堂继续牧养。上帝赐予他力量和智慧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漳州东坂后堂的主日学校仍像以前一样运作,有一段时间主日学教师有一段离开后,这个重担被来自男子初级中学的一位优秀、足智多谋的年轻老师刘先生接手。他亲组建36个青老年读经班,人数达450人。除了满足教会和学校需求所开设的部门外,还在主内弟兄的家建立了二个辅导站,受洗入教人数逐年增加。这段时间林矜悯、吴景星(1927年6月4日按立牧师)、蔡志澄(1934年2月25日按立牧师)、黄国权和陈掌诊先后任堂传道。1942年3月东坂后教会兴建“百运楼”,以纪念基督教传入闽南100周年。
为了让长执会成员在福音传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东坂后礼拜堂多次主持召开由长老和执事参加的会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会以及教会建立神的王国的计划,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职务的重要性。1936年教会组织召开了漳州益德大会。
1936年益德大会在漳州举行
当年在圣诞节入会的教友合影留念
东坂后礼拜堂举行婚礼,林钦敏牧师主婚
林钦敏牧师“爱人如己”,关爱贫穷软弱的会友 ,对强势的人只要不照圣经原则,他坚决不去做。他经常要求每一位督教徒,要把《圣经》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行为准则,要过奉献生活和信心生活,在主的带领下东坂后礼拜堂越办越兴旺,成为当时闽南地区乃至福建省规模较大的教堂。
东坂后堂举办青年夏令营留影(第三排右3为林钦敏牧师)
1948年圣诞节,寻源中学师生在庆祝圣诞节上演出圣剧摄影留念
抗日战争爆发,教会带领广大信徒牢记《圣经》话语: “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 (希伯来书13:16)“实行基督博爱精神,见贫苦无依者,恒尽其所能,施之以财物”,采取各种办法,开展难民救济、难童救济、伤兵救济等活动。教堂长祷会每天的晨祷“安慰患难者”, 利用主日崇拜,圣诞节和走进社会开展慈善捐款、救济难民募捐活动。1944年10月10日,时任漳州区会副会长东坂后礼拜堂林钦敏牧师专程到石码礼拜堂以《如何处理非常时期的教会》为题证道,并为之祷告,当天就筹募捐救济款近千元。
1939至1949年林钦敏牧师任中华基督教会闽南第20届大会主席,兼任漳州市基督教会所属的闽南神学院董事、闽南大会宣教董事、浔源中学董事长等职,其间曾二次出席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议(全国总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图为1945年3月在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大会20届常会上林钦敏牧师(前中穿白长褂者)当选大会主席
东坂后教会多届举办基督教训练班。1934年11月堂会邀请旅美宋尚节博士到堂宣道,漳州布道队宣告成立,近20支布道小分队深入各县乡镇开展布道,宣传福音。
1939春年漳州基督教青年会维持部成员合影
1934年11月漳州市布道队成立大会合影(“大会”两字上面为宋尚节博士)
漳州基督教第三届训练学校职员合影
1946年11月6日漳州区会欢迎英国伦敦公会和美国归正教工会访问漳州东坂后堂合影(前排左一为闽南神学院欧阳侯董事长、二排左六为漳州东坂后堂林钦敏牧师)
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次年在漳的外国传教士陸续回国。1950年9月23日中国基督教会吴耀宗等教会领袖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出“三自宣言”,林钦敏牧师等传道人和广大信徒立即响应,在“自治、自养、自传”的爱国主义旗帆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开创了教会新的历史篇章。
1950年4月28日东坂后堂教会欢送传教士罗弥恩等传教士回国留影(前右二为林钦敏牧师)
今年是漳州东坂后教会立会150周年,因受疫情影响,堂会计划2023年立会153年及建堂(现在的教堂)100周年举行盛大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