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突然发现身边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了,因为抑郁症而跳楼或用其他方式自杀的人也多了起来。今天,这种疾病已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危害生命、危害家庭,也同样危害社会。
有的基督徒以为,抑郁症不可能和基督徒三个字连在一起。一个有基督信仰的人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那不就是没有信仰的表现吗?
笔者在读神学的时候,有一天从一位姊妹哪里听到一个噩耗,那位曾为我施洗的长老自杀了,是因为压力过大,得了抑郁症而自杀的。那位长老在我心目中绝对是一位属灵的长辈,而他的自杀也令我在震惊之余,开始承认基督徒也有可能得抑郁症,并且这种疾病也需要去进行心理的干预、甚至需要去医院治疗。
一、理解抑郁症患者
如何去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在笔者看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理解这个群体的人。不要一提到“抑郁症”这三个字就产生负面的联想,以为这是一种十分羞耻的毛病。其实,抑郁症就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疾病,并不是精神分裂症。
从广义来看,抑郁症就是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大部分的人都能算是抑郁病人,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抑郁的倾向,只不过不明显而已。比如,有的时候会失眠,偶然会感到心情低落,食欲不佳等。有这些情绪不都很正常吗?那么,有这些情绪的不都是大多数人吗?也就是说,普通人与抑郁症患者的区别只是后者在抑郁方面的倾向更加明显罢了。
这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意识到我与抑郁症患者拥有某些共同的东西,才会使我更愿意去接纳他们,去将他们当成正常人看待。在心理学这门学科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共情”,有点类似于“同理心”,就是说,使自己在情感方面能有就近,以便去理解并接受对方。一个有共情的人,相处起来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会使对方感到你是平易近人的。反过来,一个不会共情的人,他自然会在情感上刻意与人疏远,甚至抗拒对方,使人感受到强烈的“不被接纳”,以致产生人际关系的障碍。
一个想要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的人,绝不能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教训、甚至指责的口吻和他们说话,而是要尽量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分析现状,看清自己真实的需要,使他们重新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并鼓励他们不断地挑战自己,最终走出精神上的困境。抑郁症患者不是另类,而是与我们有着同样性情的人,只不过由于过去种种不堪的遭遇,他们变得更加敏感、更加脆弱、更轻易否定自己以及更容易以消极的心态、负面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二、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肯定及鼓励
当我们想要去帮助抑郁症患者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我们首先是去帮助一个病人,使他能逐渐摆脱病情的折磨,恢复常人的生活。故此,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以一种先知式的口吻去要求他们悔改。这不是说,他们可以不用悔改,而是说,我们所用的方式若不能体现出对他们的接纳,那么不管你说的多么有理有据,铿锵有力,都将徒劳无益。至于悔改,我们可以去慢慢地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在上帝以及在人面前的亏欠,千万不要将我们的观点强加在他们身上,以免适得其反。
我们知道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就是“消极”、“否定”及“绝望”。得了抑郁症的人就像戴上了一副灰色的眼镜,他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灰蒙蒙的一片,没有色彩,没有希望。也许,他们也不想活在这样的光景中,却是欲罢不能,越是挣扎,那些抑郁的情绪便越是强烈,使其挥之不去、痛不欲生。这样的折磨的确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使他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抑郁症患者也想要迫切摆脱自己抑郁的心绪,那么当我们去帮助他们的时候,就更要将焦点放在给予他们温暖、肯定及鼓励这些方面了。
给予温暖就是给予关爱,就是用基督的爱多多关怀他们,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问候,是一个灿烂的微笑,是一点点绵薄之力或举手之劳,都能给他们带去正能量。给予肯定就是用真理的道肯定他们在上帝面前的价值以及肯定他们在生活中的某些表现,以便使他们低落的自我形像能被提升与恢复。给予鼓励,就是给予正面的暗示,就是使他们看到自己是一个有盼望的人,只要专心仰赖耶和华,就必能找到一条生命的出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