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从1928年起,福建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福建长汀后,各地群众焕发出极大的革命热情,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创建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了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等革命根据地。在福建八闽土地上,不少的基督教堂对中国革命作出贡献!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峥嵘岁月,同心同德 、同向同行,共享国盛教兴太平时!
古田山里教堂:中共古田一区区委旧址
2015年新年伊始,福建省古田县山里村迎来另一个喜事,山里村基督教堂落成
福建省古田县山里村地处古宁罗三县交界处,四面环山,是个山青水秀,美丽的小村落。山里教会最早于1904年福音传播到这里,之后全村皈依基督,是古田县唯一的福音村。历史上,山里教会不但为全村百姓带来祝福,还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96年建立了简易教堂。新教堂于2014年5月破土动工,同年12月落成。
山里村是革命老区重点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叶飞、陈挺曾到这里开辟红军游击区。在革命岁月里,古田山里教堂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作出卓越的贡献。
1934年4月由叶飞、陈挺、阮英平等红军领导人来到山里村大厝教堂整编队伍,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陈步田、沈关国三位同志常住大厝教堂,以教会活动为掩护。1936年8月,中共古田区委在教堂设立。为了有利区委会工作的快速开展,恢复党的组织,扩大红军武装,罗(罗源)古(古田)宁(宁德)中心县委书记江涛在山里教堂常住,期间叶飞、阮英平、江涛、陈挺、陈步田等曾在山里教堂多次召开重要会议,1935年春到1937年底,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二、三纵队也都在大里教堂整编。1938年2月,闽东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江涛被任命为闽东特委常委,兼工运部长,坚持在闽东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江涛身感责任重大,率领一支游击队到宁德、屏南边境地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唤起工农民众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之后,同闽东特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范式人,闽东特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王助取得联系。在闽东特委领导下,江涛奉命转到罗源、福州郊区桂湖、琅岐以及古田、闽清等地继续革命活动。
福州花巷基督教堂:辛亥革命福建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
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传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当时为了社交的需要买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会”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尚友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八一七北路花巷内,又称花巷基督教堂。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省纷起响应。福建革命党人筹划起义,将革命军司令部设在花巷尚友堂西侧院落,作为辛亥革命福建革命军总指挥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州地下党人经常组织福州大专学校师生在尚友堂集会,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统治,迎接福州解放。
1993年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苍霞基督教堂:掩护党的地下活动,对中国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礼拜堂
1870年(同治九年),英国圣公会在苍霞洲广裕楼租房设立布道所,原堂容纳不下众多信徒。1918年(民国七年),圣公会福建教区召开教区议会,决定买下倚霞桥一家的旧茶仓(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加以修缮作为教堂,1924年由英国圣公会重建,占地面积805平方米,为哥特式三层砖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呈十字形排列。该堂是福州地区现存的具有典型欧洲哥特式建筑,可容纳1500多人礼拜。
革命战争时期,苍霞基督教堂曾支持、掩护党的地下活动,众多的战争受难者在福州苍霞基督教堂得到庇护,教堂的博爱抚慰了信徒,甚至支持、掩护入党的地下活动。部分地下党人为求得掩护,假借教徒身份住进教堂,并利用“做礼拜的机会进行碰头联络”,为闽浙赣边区省委收具了大量的重要情报,被载入中共闽浙赣边区史记,1984年时任省委书记项南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时曾说:“苍霞基督教堂掩护党的地下活动,对解放事业有贡献……”。
2020年苍霞基督教堂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教会兴办的哲理中学钟楼:闽中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旧址
1865年起,基督教卫理公会在福建莆田城乡开始传播,也开始启动莆田近代文化与教育工作。1890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蒲鲁士夫妇奉派到兴化卫理公会创办的培元书院任校长,1898年培元书院更名为西学堂。1899年美国人高德理来莆田,在朱紫铺和仓边巷之间辟地数十亩,(现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建起三层楼房一座,继续办学,他先后三次出任该校长,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为纪念这位德绩双馨、舍己救人的高德理校长,学校改称兴郡哲理中西学堂,后称莆田哲理中学。校内有一座用红砖砌的四层老式洋楼,底层为当时教师宿舍,名“映雪楼”(后称钟楼),平顶阳台,中央建一小亭,悬挂铜钟,作为学校作息报时之用。
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中学的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教,住在哲理中学钟楼二层。1926年2月,陈国柱在钟楼宿舍内召集经过培养和考察的进步学生开会,宣布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书记陈国柱,组织委员陈天章,宣传委员陈德来,直属党中央领导,使闽中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
同年6月,陈国柱将原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党员,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支部改建后,积极向农村发展党员,在斗争中物色发展对象,吸收骨干分子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同年12月,经与中共福州地委共同商议,决定中共莆田支部升建为中共莆田特别区委,改由中共福州地委领导,机关仍设在哲理钟楼内。1927年4月,莆田发生了四八事变,中共莆田特别区委机关被国民党分子查抄,陈国柱等人被迫转到农村继续开展地下斗争,区委机关也随之从哲理钟楼迁往城郊等地。
哲理中学的钟楼建立的闽中第一个党组织成为点燃莆田以至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莆田党组织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逐渐发展为领导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
哲理中学钟楼于1986年4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同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感谢《福建民族宗教》杂志编辑部提供部分资讯,文中照片均来自网络)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