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从彼得“下海打鱼”看侍奉之路

圣经当中所出现的一个湖,通常被人们被称作海,就是加利利海。准确来说,加利利海其实就是一个湖,它在圣经当中出现的称呼有很多,有提比哩亚海、革尼撒勒湖、基尼烈海。这个湖的主要水源来自于约旦河,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渔业资源丰富,很多人以此谋生,彼得等人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加利利海对于主耶稣的使徒彼得等人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这个地方不仅是他们曾经的工作场所,是谋生、养家糊口之地;而且,他们也在这个地方遇见了主耶稣。自从遇见了主耶稣之后,他们就顺从呼召,舍弃了渔网,转变了行业,专心跟随主耶稣,与祂同吃同喝、同住同行,大约有三年之久。

主耶稣钉十字架,对于门徒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在此之前的大约三年的时间里面,他们都是一直与主耶稣同在,几乎形影不离,他们作为主耶稣的门徒,从主那里领受真理、教训等等。而且,他们那时的目标也很清晰,就是为主耶稣的门徒,做一个“得人如得鱼”的属灵使者。

但是,随着主耶稣被钉十字架,这不仅使他们被迫离开了主耶稣,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形影不离;最为关键的是,既然主耶稣离开了他们,而且还是以“罪犯”的名头,那么他们之前被呼召出来的属灵使命也就随之消失了,因为主耶稣作为他们的头,使命的发起者、呼召者都钉十字架了,那么他们也就没有这项使命可言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当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不久之后,彼得就决定重回到加利利海,重操旧业。而当彼得把这个决定说与其他门徒们听的时候,几乎是一呼百应,其他的一些门徒也都随着彼得,要下海打鱼。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主耶稣已经离开了世界,在当时的他们看来也就意味着他们要重新开始生活、工作,因为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了,或许可以留恋,但总归还是要向前看。

对于彼得他们重新下海打鱼的事件,在教会中的解释有不同版本,其中被不少人接受,而且看起来很属灵的教训,就是认为彼得他们的信心不够坚定,主耶稣才离开他们不久,他们就开始变节,离弃了主耶稣给他们的使命,这太过于小信;甚至更有甚者,认为彼得等人是过于贪爱世界的享受,为了赚取几个小钱或者是“吃饼得饱”而放弃了主耶稣所给予他们的属灵使命。

果真如此吗?不一定,甚至可以直接回答,并非如此。因为我们需要把彼得等人下海打鱼的事件,放在当时整个大环境中去看待。当时,彼得他们的领袖,也就是主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被埋在了坟墓里;而且,当时几乎整个犹太教阶层都认为主耶稣的言论等有违神的旨意,并非真是神的儿子。

主耶稣的离去,以及当时整个大环境的不允许,迫使他们群龙无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前行;或者他们心中有理想、有使命,想要前行,像以前一样;但是环境变了,主耶稣也不在了,根本无法再继续前行。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们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必须要有所行动,在明知无法继续使命的同时,也只能无奈的选择下海打鱼,起码可以养活自己。

不过,好在他们下海打鱼的时间并不算长,只有一整夜的时间,主耶稣就及时向他们显现了。主耶稣向他们显现之后,不仅给了他们满网的大鱼、为他们烧饭吃,最为关键的是,重新呼召了他们,要他们去牧养主耶稣的羊群。这是他们被迫下海打鱼之后的再一次蒙呼召,这一次的呼召,也意味着他们在短暂离开侍奉之后,再一次踏上了侍奉之路。

因此,我们从彼得等人在加利利海边的这些经历,可以使我们知道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人的信仰呼召乃是一次性的,但是侍奉上的呼召,有可能会有多次,比如彼得在侍奉上的呼召就有多次,其他的一些神的仆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摩西等人。他们之所以会被再次呼召或有多次的呼召经历,有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原因,也有的是来自于外在的原因,或者是两者之间的综合。

我们还会发现,他们在没有蒙再次呼召之前,也都有过离开侍奉道路做其他事的经历,只不过在时间上有长有短,摩西是四十年时间,彼得他们是一夜的时间。从他们身上的这些经历,可以给神仆人一些启发,就是彼得他们也有“下海打鱼”的时候,这或许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然,他们也有再次蒙呼召走上侍奉之路的时候。总之,凡事都有个定时;最为关键的是,要珍惜时间,做好自己,预备好自己,好让神的旨意通过自身得以成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