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使徒行传15章36节)这是圣经中记载的一次使徒保罗和同工的一次探访。实际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也在他生前多次到门徒和信徒的家里去探访。比如主到彼得家探访,看到他的岳母有病在身,就给予医治:“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着。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退了;她就起来服事耶稣。”(马太福音8章14至15节)这是主耶稣基督探访、治病的一次真实的记录。
我们信仰上帝,就要有爱人如己的奉献的精神。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那么在今天我们的各个教会基本都有探访小组,由我们的牧长们、弟兄姊妹们组成,主要任务就是到肢体的家里去探访,也是在效仿主耶稣基督和那些我们信仰的前辈,因为在这方面主和门徒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是我们的楷模。
一位市基督教两会的主席回忆:20多年前,他们去到一个偏僻的山沟教会去探访。当他们把车里拉的东西和资金送到那里的时候,被教会的贫困所触动,感觉这些远远不够。于是主席就号召大家每个人把兜里的所有钱都拿出来奉献给这个教会,大家倾囊相助。由于那个年代没有微信,只能是用现金,所以当他们开车回来的时候需要加油,都已经没有钱了,幸好一位同工有信用卡,总算加上油顺利的返回了。由此可见,探访,不是简单的和老弱病残在一起摆拍,然后发朋友圈。其实,探访也是一种无保留的全然奉献。
奉献一: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探访方面一般都是我们教会的牧长、或者是教会的团契、班组的负责人,其实他们每天都很忙,有各种圣事圣工需要做,有的还有自己的工作,还有自己的家庭等等,但是这些都要合理的安排好,事情再多,只要有探访,就不能放下。
我认识一位义工传道人,他在当地有自己的生意,做的也挺好。他除了坚持十一奉献外,每到探访的时候,都要放下自己的生意,交给别人打理,自己带领弟兄姊妹去到肢体家。我问他:你这不是耽误自己赚钱了吗?他说:一切都是神给的,做生意也是神给的,我应该奉献。
一位弟兄是卖粮油的店主,也是教会探访组的成员。每当年节探访的时候,他会主动的用自己的车把店里的米、面、油按需要的份数装好,奉献给教会,并且和同工们一起出去探访,送到探访对象家中,他也从来不让别人说这件事,就说是教会送的。
我还遇到一件有趣的探访:在一个乡村教堂,当主任牧师找探访组的一位姊妹时,她回答:等一会啊,我把我们家的羊赶回来就去!
探访,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奉献二:要奉献自己的收入。
不要以为教会的探访,仅仅是拿着教会的钱,或买些物品去探访那些老弱病残的肢体,而探访的“领头羊”除了自己在教会奉献外,也要拿出自己的部分收入奉献给探访的弟兄姊妹。
一位农村的教会长老,她没有退休金。每个月教会给她一千元的工价。这一千元她奉献出十分之一给教会, 然后在探访的时候每次都要自己掏腰包给探访对象现金,少则百元多则二、三百元。最后,她自己这点微薄的工资也所剩无几了。
一位教会的长老,有自己的海产品养殖基地和销售公司。她富裕了不忘教会的弟兄姊妹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经常要拿出资金奉献。她每年为教会养老院的养员们做两套衣服,送价值5,000元的海参,带着爱去探访。
当然,探访中的个人收入奉献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是要尽心、尽意因人而异,穷寡妇的奉献再少,主也悦纳。主看重的是一颗爱神、爱人的心。
探访,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奉献三:要克服困难,包括自己的身体疾病去探访。
探访,无论在城市或者乡村,实际也是一件比较累、比较苦的事工。有的农村教会去探访,牧长带领同工舍不得打车、坐车,要步行三个多小时才到一位肢体家里。特别是在东北的冬天,他们还要冒着北风烟雪,步履艰难的走向探访对象的家里;南方的教会探访,有的时候要在雨中、要趟着河水走很远,有的地方车过不去,就背着、扛着物品过去……。
还有的牧长和探访组的成员,自己的身体不是太好,有的人腿也有毛病,但是他们要克服这些疾病,即使探访对象家住在7楼,也要爬上去,一天下来,走的身体疲惫,晚上回家自己用药……。
探访中的苦难在乡镇和农村教会还体现在路途上,比如分散在几个山沟的信徒,行程远。笔者曾经和广西上思县教会的黄享弟兄去十万大山深处的教堂去探访,崎岖的山路要行驶约两个小时;还有的教会去探访的信徒住的地方不能走车,只好翻山越岭;南方夏季要在40来度的高温下、北方在冬季要在零下40来度的严寒中……。
探访,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奉献四:要放下自己的个人事情和个人利益。
我们的大多数教会,包括聚会点,都有探访组。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做义工,是在教会兼职,因为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生意等等,探访的时候,那就要放下自己个人的事情和个人的利益,去奉献爱心。
有的姊妹在家里服侍卧床不起的老人、有的在家里带孩子,到了探访的时候,也要放下这些事情,找人代替,去参加;有的个体户还要暂停营业,关门;有的打工的宁可被老板扣工资,也去一心参加探访。
有的探访组成员常年把自己家的车作为交通工具,义务的为教会探访出车;还有的姊妹不会开车,就把自己的孩子找来开车去探访;春节前后的探访,由于家家都要筹备过年、打扫卫生等,实际很忙。但是,还是要拿出几天的时间连续探访……,这类的事情很多。
探访,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奉献五:要献出主内的爱、关怀,送去温暖。
探访的过程也是一个和探访对象传福音、交通、交流的过程。要了解他们的情况,特别是在信仰方面的情况,要和对方如春风沐浴一样的交流、安慰。可以说,对一些鳏寡孤独的老年信徒探访最主要的是送去基督里的爱和关怀,他们当中有的人真的“不差钱”,而需要精神的抚慰和帮助。我认识的一位老姊妹,自己有退休金,儿女在国外还经常给她汇钱。他们需要的就是有弟兄姊妹常来看看、一起听道、祷告、赞美,需要主内的探访、“唠嗑”、嘘寒问暖的抚慰。
我曾和教会的诗班到教会的养老院去探访。当大家把慰问品发到老人们的手中时,他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至今难以忘怀。探访慰问结束后,他们几乎全部都到院内,有的老姊妹过去是教会的班组负责人,她们拉着牧师和同工拍照合影,有的拉着牧者说话,车要开了,老人们挥手,大声说:再来呀!车走远了,他们还在挥手……。
人老了怕孤独,探访就是奉献爱,是除去孤独的“良药”。
我们生活在现实当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环境甚至是挫折,探访组的成员也是这样。但是他们要把主内的爱、主内的关怀、主内的温暖送给探访对象,那就不要顾自己了,献出一颗基督里的爱心。
一位姊妹年过60,自己得了肿瘤疾病已经多年,虽然在恒切的祷告中蒙主的医治,没有归天家。但是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同时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她就是祷告、靠着自己的信仰,坚强的活下来,积极的参加教会的探访,她从来也不落下。
至于探访组的成员有高血压、心脏不好等慢性疾病情况,也不算什么了,在探访中他们有喜乐、蒙神恩典、也得医治。
人,生活中的挫折难免。一位退休的长老,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丈夫就撒手而去,一个人在教堂吃住。她现在年已70岁,腿不太好。但是她爱主、爱信徒的心不改变。教会每年的春节前探访她都坚持要去,而且要两三天都始终跟着同工们一起行动。有的老年肢体看到她来了,很高兴,因为当年他们曾经在一起同工过呀。
探访,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奉献六:要禁得起误解,献出自己的真心。
探访既然是奉献,那就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有的探访组成员把自己家里的好东西,包括衣服、粮油、米面、家电,甚至是锅碗瓢盆都送到那些有困难的肢体家里,当然上面说过,也有人把自己的钱送给探访对象,这就会引起周围不信主的亲属的误解,甚至是不满;有的信徒,自己并不富裕,生活上省吃俭用。积攒的有限资金就在探访的时候奉献出去,不信的人会不理解;还有的忙于教会的事工,包括探访,被周围的人非议,说他们精神不正常。
对这些误解,探访的弟兄姊妹都能够正确对待。因为他们是信主的人,信主的人就要包容、饶恕,禁得起嘲讽和误解,正如一位弟兄所说:我们是为主做,面向神,不面向人。
探访,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奉献七:探访需要迎难而上,有一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奉献精神。
探访有的时候是有风险或危险的,尤其是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
今年7月份,湖北随州的水灾史无前例,有的信徒们家里遭受损失严重。随州基督教两会的主席廖牧师,带领同工们逆向而行,两次奔赴灾区前去探访、慰问,送去资金和各种物资。在水灾严重的地区交通已经断绝,他们就辗转通过其它的交通工具前往灾区,到信徒家里。他们这善举,受到了《人民日报》的表扬。
还有的教会,在水灾之后,派同工去探访,并且把家被水淹的信徒及其家人接到教堂暂住。
在广西北海麻风康复村,北海基督教堂的张牧师多年坚持带领同工在节日前去探访、慰问,送去慰问品、春节帮助打扫卫生、贴春联;还有主内其他的同工去那里探访、做义工奉献。一位弟兄本来也是麻风病患者,但他痊愈后,在这里服务了十多年。谁敢说这一点风险也没有?
就说到医院的探访,也不是就平安无事的。那里是医院不是旅游,也不是到了公园,尤其在疫情之后,虽说常态化了、比较稳定了,毕竟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要是没有爱心、没有奉献精神,是不会这样刚强壮胆的。
探访,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13章4节、8节)探访是我们主内的一项重要事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为可贵的就是不畏困难、甘心乐意奉献的、常年坚持探访的同工们。他们是神的好儿女,是我们值得尊重的、最可爱的人。让我们一起手拉手把这件爱的奉献坚持到底!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