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人说中国教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羊多牧人少”,这句话说出了一部分教会的实际情况,但并不适用于全部的中国教会。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中国教会都存在这个问题。至少在一些沿海地区的城市教会,人才济济,根本就不缺传道人。他们所缺的不是传道人,而是优秀的传道人。对于这些教会来说,传道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传道人既是有影响力的教会领袖,由于其影响力也包括了负面的影响力,故此传道人是否能忠心服侍,是否足够优秀,便事关重大了。在培养传道人方面,宁缺毋滥仍是重要的原则。不要因为教会里面缺少侍奉的人,就乱抓壮丁,什么人都往侍奉的岗位上推。有些重要的侍奉岗位是特别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比如,讲台,就是最最重要的岗位之一。
记得马丁路德曾警戒我们说,一个人若不清楚上帝的呼召,就要逃避作传道人,就像逃避地狱的火。在路德生活的年代,他亲眼看到天主教的神职人员肆意妄为、生活糜烂,这群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传道人。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将人引向灭亡的道路。但叫人跌倒的人有祸了。一个所谓的传道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讲道,他所残害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群人。这笔账要找谁来算呢?
一、审视自己的内心,清楚上帝的呼召是第一步
所谓的蒙召清楚,就是指清楚在成为传道人这件事上有没有上帝的感动与引领。尤其是,当我们想要去读神学的时候,也要好好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去作这件事?是谁或什么原因让我产生出这样的念头?
是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传道人,我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而去读神学的吗?是教会的牧长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让我去报考神学院,我是为了牧长的邀请、不想辜负牧长的期待而去读神学的吗?是因为传道人是教会最受人尊重的职分,如果作了传道人就可以成为教会领袖,将来还可以按立牧师、长老,所以才作出如此选择的吗?
还是说,我的内心真正感受到了上帝的呼唤,感受到了教会的需要,在环境中看到了上帝的带领,也意识到了传道人这个职分所涵盖的神圣职责,因而作出慎重的抉择吗?在蒙召这件事上,人们应当清楚传道人所肩负的使命及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因为我作为一个传道人,如果不能忠心服侍,而是为利混乱上帝的道又或者无所事事、得过且过,那么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整个的教会。
这里所指的“代价”不一定就是“经济上的拮据”,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摆上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能为主舍弃自己的一切。作为传道人,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是上帝的仆人,必须要向上帝负责。换句话说,作为传道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只有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才能跟主到各各他。
二、既然踏上这条道路,在全然摆上的同时也当细水长流
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依然踏出坚定的步伐,选择以祈祷传道来服侍主的基督徒,应当对自己的服侍有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规划。在立定心志,全然摆上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细水长流。因为过分的热忱往往是情感有余而理智不足。
传道人的服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不要一下子就将自己燃烧殆尽。另外,当我们想要为主大发热心的时候,也要想到“大发热心”是指“心志上的热忱”,而不是“盲目地、无序地投入到各样的事工”。否则的话,只怕有始无终,虎头蛇尾,没有上帝的带领,没有耐心的祷告,没有想清楚一连串的后续更进,仅仅凭着一腔热情,到头来跟可能会中途夭折。
传道人的服侍应当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服侍,“承上”是指承接上帝的呼召。当我们成为传道人后,不是急着要去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而是先好好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当初我在上帝面前领受的感动及呼召是什么?上帝要我在哪里服侍他,要我如何来服侍他?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传道人的侍奉是否走在上帝旨意及圣灵带领之中,是异象性、动机性、目标性及方向性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已经迷失了方向,接下去肯定会像无头苍蝇那样东碰西撞或者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另外,“承上”也是指承接教会的传统。上帝的感动、呼召、具体的带领方向等固然重要,留意教会的传统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传道人的服侍毕竟是在一个具体的教会中进行的,而上帝也已经带领这个教会从建立的第一天来到了当下。在这段历史中,必然留下过上帝作为的痕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寻索这些蛛丝马迹,去了解这个教会过去都经历了些什么,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有着什么样的属灵传统。
传道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法师,而是已经成为了当地教会的一份子,承担了牧养的托付,要负责任地照管好主的群羊。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应当小心翼翼地切入当地的教会,融入弟兄姊妹中间,承接美好的属灵传统,也持续观察教会的问题,看准了再循序渐进地“对症下药”。
有了这样的“承上”,传道人才能更好地“启下”,所谓的“启下”,其实就是有目标、有策略、有步骤、有忠心地开展各样的事工。笔者所说的“有目标有策略”指的是,传道人可以根据“承上”在当地教会制定出一个大致的牧养方面的计划,比如三年计划或五年计划。根据自己的托付及当地教会实际的情况,建立一两个新的事工或对原来的事工进行改革。
第一要确定的是,做这项事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尤其是想要对某个原来的事工进行改革的时候,更要问,对这项事工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为什么非改不可?改革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问题问清楚后,就可以制定规划了。不管是三年还是五年计划,都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划,而这个规划也应该是一个分阶段的规划,比如将每一年当成一个阶段。
有了目标及策略后,就是“步骤与忠心”了。“步骤”就是如何一步步地将某项事工开展起来。有的时候,目标与策略都很好,就是缺乏细致的步骤,以致前功尽弃。比如,所有的都准备好了,就是不经过负责人及堂委会议的同意,就急忙开展了。如果这位负责人比较强势的话,就一定会阻碍这个事工,这个时候,如果传道人仍要继续该事工的话,好事就要变成坏事了。本来是让教会蒙福的事工却有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步骤,处理不当而成了分裂教会的导火索。
另外,即便有了细致的步骤,事工也顺理成章地开展了,仍不代表万事就大吉了。因为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的烂尾楼工程实在太多了。我们的服侍不应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服侍,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做到那里,而是应当做一个成一个。除非从客观上来看,该事工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否则就该想办法将它做好。
根据笔者有限的经验,传道人刚进入教会服侍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着将所有的事工都铺开,因为这样做就无法聚焦力量,很有可能到头来一个都做不好。另外,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便你传道人能力很强,并不代表你教会里的弟兄姊妹,义工们也具有相同的能力,如果一下子将几个事工同时铺开的话,很有可能会将身边的同工都拖垮了。一个健康的教会应该是不会“太空,空得没事干”,也不会“太忙,忙得人晕头转向”。
三、平衡的生活、稳步的追求
在职场上工作的人,上班时间是“职业人”,下班之后便是“自由人”,上班的时候要持守职业公德,下班之后就可以自由发挥,尽情放纵,只要不干违法的事,什么都可以做。(重要的公众人物除外)
基督徒却不能这样,传道人更不能如此,不单因为传道人也是公众人物,更是由于传道人不能两面三刀、表里不一,否则就是自证己错,用自己的行为啪啪啪地打脸。这就告诉我们,传道人必须注重平衡的生活,不能顾此失彼,管好了教会,却失去了家庭,讲得头头是道,做得一塌糊涂!赵紫宸说,基督徒的人格是统一的,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敬拜上帝,同时也要用全部的力量做国民生活,敬拜上帝的我也是做国民生活的我。
真要这么做,对传道人来说,首要的挑战就是时间与精力上是否能分配得当,而我们在时间上是否能有合理的分配则取决于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自控力或节制力!在这方面,我们还要留意的是,时间与精力不是同一个概念,我们在时间上能分配好并不代表在精力上也能如此。故此,生活的优先次序也是十分重要的,将最宝贵的时间段,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用来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次要的时间段则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做点家务或做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最后,我们若想成为一个有分量、有涵养的传道人则应当采取“稳步追求、稳步进取”的策略。这是因为成功学、成功神学及极端灵恩对传道人可能构成的重要影响。衡量一个传道人的标准是什么?是“恩赐”,亦或“成就”?如果周围的人都是用这两样东西来衡量我们,并在同一个教会用这些标准对不同的传道人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对那些“恩赐”不怎么明显,“成就”平平无奇的传道人来说,就有很大的压力了。
而这些压力要么让他变得萎靡不振,要么让他变得急功近利,去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想要以此来证明自己。不过,就算一个人能迅速得到许许多多外在的光鲜亮丽的东西来显示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能力,从属灵的角度及长远的角度来看,仍是得不偿失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也因此已经失去了属灵的动力。
好树结好果子,既然属灵的生命已经变质,又岂能结出好果子来吗?久而久之,这个所谓的传道人会彻底失去属灵的能力及影响力。要知道“能力”绝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积累”及“锻炼”出来的。那些外在的光鲜亮丽在让我们变得眼花缭乱、失去焦点外,还能使我们的生命加增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这么多年服侍下来,我们感觉自己是在成长还是在退化?关键乃在我们是在循序渐进地不断地积累还是不断在消费及消耗自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