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足球发源地在哪?为何能够球星辈出?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1-12-27 08:32:04
分享与播放

在上周结束的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梅州客家队绝平昆山FC,如愿获得中超的参赛资格。这创造了中国足坛两大纪录,一个是首支县级市(五华)的中超球队以及唯一在顶级联赛都拥有男女足的俱乐部。

如此传奇的战绩实在令人点赞,可回顾历史,又不难发现尤其必然性。因为梅州从近代开始就被誉为“足球之乡”,这里也是中国内地最早开展现代足球运动的地方,而这一切得从现代足球刚刚走向世界的那个时代说起。

1847年,瑞士的巴色会(现名崇真会)差遣黎力基、韩山明(文)(是国际上第一位研究太平天国的学者)等传教士来到中国宣教。巴色会成立于瑞士巴塞尔,在神学上属于路德宗,但在礼仪上则参考了加尔文宗(改革宗)。而这个传教机构与客家人关系颇为密切,比如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资政新篇》的作者)就是韩山明的得意门生,韩也从他那里知道了不少客家文化的信息。

客家人成了巴色会重要的宣教对象,他们所居住的五华地区是差会在华宣教重地,在此修建教堂、学校、医院。在近代时期,教会学校的开设,一般都会成为西学东渐的平台,而现代足球也随着传教士来到中国。

1864年秋,德国人边得志来到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次年他的同胞毕安也来到此地。1866年随着信徒增多,元坑建立了教堂。此后各种设施不断建立,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而边得志和毕安都是足球爱好者,并且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魄,于是就在学校里教孩子踢足球,从此现代足球进入了中国。

根据1991年出版的《五华县志》记载:“同治十二年(1873),德国、瑞士巴色传道会在长布区元坑乡开办中书馆,开设了体育课,设置单双杠及体操、球类等项目,并有篮球场、足球场设施。”这是目前中国内地关于开展足球运动的最早记载,而这个观点也被国家体育总局的专业研究者所认可。

足球运动很快就在梅州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运动。而在1917年有位叫瓦尔特·乔治·恩斯特的瑞士传教士来到梅州乐育中学担任校长,而他同时兼任体育老师。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万保全”,他对学生悉心调教,提高了他们的球技。

万保全还大力在梅州地区推广足球,不仅是学校,很多工厂、企业都在他的影响、鼓励下建立了足球队,并经常举办比赛。他所组织的强民体育会足球队在对外比赛中屡获佳绩,尤其是多次击败外国球队而声名鹊起。可以说正是万保全对于足球运动的推动,才造就了梅州高水平的竞技水平。

浓郁的足球环境,也让梅州地区球星辈出。1909年,有个四岁的孩子随着母亲从香港回到五华生活,而他很快就爱上了足球,经过勤学苦练,加上过人的天赋,长大后成为民国时期中国足球的代表人物,他就是享誉世界的“亚洲球王”李惠堂。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梅州更是被誉为“足球之乡”,在七八十年代有“北大连,南梅州”的说法,是中国足球的“半壁江山”。而七八十年代的蔡锦标、杨宁、古广明、黄德保、池明华,谢育新、张小文等等国脚,都是梅州走出的优秀球员。

而如今,当年巴色会传教士推动足球运动的元坑村的足球遗址,已被作为中国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被人们铭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