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一个女传道人讲述她的探访经历:一张姓姊妹的宠物狗狗因病死掉了,她哭得死去活来,不肯来参加主日崇拜。于是女传道人去张姊妹家探访。一番安慰后就回教会了。此次短暂探访,刚巧被住在隔壁的王姊妹撞见了,于是王姊妹心生不满,就到教会里哭诉说,女传道人偏向张姊妹!她自己就住在隔壁,可传道人却不探访她一下就走了,还气冲冲地说:“难道我一个大活人还抵不上一条死狗金贵吗?”
除此之外,我还听一个牧者讲过,每次做完礼拜后,他都习惯站在大门口,跟每个会友一一握手,道别。没成想有一次,一个姊妹抱怨她感到不被尊重和重视,理由是牧者跟其他人握手时,都专注地看着对方,轮到她时,牧者却看着别处……
在我看来,教会里的小摩擦,可能是指上述这些非真理、非原则的小事微情。正如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充斥着我们的教会生活。这些小摩擦看似微不足道,但若不引起重视,加以处理,最终也会直接影响到每个弟兄姐妹彼此之间和睦的工作。时间长了,势必也会让教会生活蒙上一层阴影。那么,产生这些小摩擦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首先,沟通不足容易产生误会。正如上述女传道的经历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听说后来经女传道人登门解释,致歉等,王姊妹才解除了误会。原来那天女传道人探访完张姊妹后,急匆匆回去是因为要赶时间参加一个会议,并非王姊妹猜疑的那样。
其次的原因是嫉妒纷争。教会是由一群蒙恩的罪人组成的,有时候难免有嫉妒和私心等,由此引发一些小摩擦就不足为怪了。
处理小摩擦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彼此饶恕,彼此原谅。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因为主耶稣原谅我们,我们就当以他为榜样,原谅我们的弟兄姐妹。但具体怎么行出来呢?
牧者处理小摩擦的步骤,一般是自己先做到静下心来祷告。再进一步了解双方冲突的原因何在,也许是因为背景、文化不同,也许是语言、看法不同?无论如何,牧者作为中间人,切记始终要做一个使人和睦的人,两边都去安慰,千万不要站边。最理想的是做到经过调节后,彼此能拥抱,彼此说声对不起,也就烟消云散雾也开了。
最后,面对这些小摩擦,我们又要避免哪些误区呢?
第一、不要退缩。承认产生小摩擦也不是坏事,不怕让问题显露出来,怕的是逃避和退缩,玩鸵鸟政策等等。其实,正确面对以及开诚布公的讨论,甚至吵一架,都比逃避和退缩要良性得多。
第二、对事不对人。千万不可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要猜测对方原来的动机是什么。
第三、不要满口喊真理话。千万不可随便找一句经文来压对方,觉得自己讲的才是真理,别人都是不属灵的。因为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闹不好还会激化矛盾,将小摩擦不断升级。
综上所述,能做到化解小摩擦成为肢体之间彼此擦出爱的小火花,当然可圈可点,但是作为教牧同工也要有思想准备:即使如此应对,可能那些千奇百怪小摩擦还会层出不穷,不能全部被遏制住,因此,不必为有人离开教会,暂时分开一段时间而过度忧虑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