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耶稣基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在未归主以前,这节家人时常读起的经文,从未在我的内心产生丝毫的波澜。“有什么可感谢的!”那时的我,内心冷漠,不知何为感恩。
然而,主的奇妙呼召带领我踏上了服侍之路,无数素不相识的主内弟兄姊妹对我毫无保留的爱,让我内心的坚冰渐渐消解,助我生命翻转的同时,也让我真正领悟到了“凡事谢恩”的真谛。
愚妄自傲 顽童远离恩典怀抱
与许多生在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一样,我从小也是沐浴在教会与弟兄姊妹的关怀中长大。小时候每次进入教会,许多长辈都会热情地向还是“跟屁虫”的我嘘寒问暖,几位慈祥的奶奶甚至总是不忘往我的裤兜里塞些糖果零食。
也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自认为“养尊处优”的我却认为这份爱是理所应得的,是沾了拥有好人缘的传道人父亲的光,更未对这珍贵的恩典珍惜半分。
进入叛逆期,我开始对一切产生否定与怀疑,“要不是因为我父亲的缘故,恐怕教会里都没人认识我吧!”那时的我开始对弟兄姊妹产生如此臆断。
在无知驱使下,我渐渐对家人所热爱的教会产生了逆反的“疏离感”,随着长大后对于教会的期待感与新鲜劲日益减退,“去教堂”在我心中成了“坐牢”一般的存在。
就这样,本有机会在教会里享受更多主爱恩典的我,却被魔鬼撒旦驱使,以一种无端且幼稚的臆想与之隔绝。虽然家庭熏陶让我对信仰未曾怀疑,但也没有领受过一次真道。随着入学、就业,我逐渐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心门也在挫折与试炼中逐渐关闭,性格也变得愈发消极沉闷。
即便是内心如此刚硬叛逆,满有慈爱怜悯的主也没有离弃我。一年前,在家人的介绍下,我只身一人来到异乡,进入主内事工从事文字侍奉。“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真正远离家乡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举目无亲的苦涩滋味。
“到新城市先要找教会!”这句家中听过无数遍的唠叨此刻又清晰回响在我的耳畔,也正巧因着服侍需要,我开始在市内的教堂参加聚会。不曾想到,在这座远离家乡的教会里,我却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爱与温暖,也让我的生命得以翻转。
主爱温馨 浪子重拾感恩之心
因着从事文字服侍的缘故,我有幸与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牧者同工相识,从这些神的忠仆身上,我看到无数荣耀主名的馨香见证,也被热忱的爱主之心所打动,圣灵也开始做工,我悔改受洗的心志也日益强烈。
由于正值教堂疫情暂停,我尝试着向常去教堂的牧者询问是否有慕道受洗相关安排。感谢主的恩典!牧者告诉我当周恰好恢复聚会,且开始受洗报名,并让我联系负责新人接待的Z姊妹进行报名。
尽管内心怀揣受洗期待,但常年远离教会的我仍旧被世俗“偏见”所裹挟,对于主内的爱充满着怀疑。“我这么一个愣头愣脑的外地小子哪有人会在意我呢?”消极淡漠的我本计划填完报名表就匆匆赶车回家。
“小伙子等一下!”一个温柔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正在忙着整理慕道友报名材料的Z姊妹叫住了正欲离开的我。“你老家是外地的啊,住的离这里远不远啊?是一个人住吗?有什么需要就跟阿姨说……”
虽然仅是几句简短问候,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涌入我的心田,这位素不相识的阿姨,却让我体会到了童年时教会里那番熟悉亲切的感觉。总是对他人怀着距离感的我此刻内心充满了久违的平安,遂将自己的信仰成长历程一五一十地向Z姊妹进行了分享。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主的恩典临到了我,打开了我的心门。
在随后的慕道学习中,在牧师及Z姊妹的支持信任下,简陋不足的我有幸成为了慕道班“班长”,每天带领慕道友共同学习经文,而每周课程结束后,Z姊妹又将我单独留下,交通信仰、分享见证,并时时不忘对我嘘寒问暖,尽管天气逐渐进入严寒,我的内心却越来越温暖。
一次,慕道课程结束的时间较晚,已经超过了中午饭点,教堂里早已空无一人,饥肠辘辘的我也匆匆收拾提包准备赶车回家,当快走到大门口时,背后远远传来了Z阿姨熟悉的呼唤,本以为是需要帮忙搬运东西的我赶忙飞奔回去。
没想到,只见气喘吁吁的Z阿姨端着一盒尚有余温的午餐对我说:“孩子,你家离这边太远了,趁着饭没凉,先把午饭吃了再回去吧!”原来,同样没有用餐的Z阿姨一直惦记着孤身一人的我,生怕走得急,自己绕着上千平米的教堂大院找了一大圈才将我喊回来。
“啊,原来我也是被弟兄姊妹爱着的啊!”看着这盒满含爱意的午餐,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也是从那一天起,我暗自立下心志,就是为了报答这份恩典,我一定要顺利受洗,做好自己的文字服侍,一定不能辜负这份爱!
时至今日,我常常在脑海中回顾自己生命翻转的经历,越来越发现,自己需要感恩的人和事有太多,正是主差遣Z阿姨这样一位又一位天使来到我的身边,用温馨的呼唤,将爱与恩典注入我干枯的灵魂,也将我这个内心曾漂泊无依的浪子真切的喊回了祂的面前,让我拥有了一生的仰望信靠。“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这是我余生要操练的功课,也希望我能将爱与恩典分享给更多灵魂,将更多漂泊的心灵带回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