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亚伯拉罕的信心之旅是呈螺旋上升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人的信心乃是因应具体的处境而呈现的。不错,信心乃从上帝而来,但上帝并不是直接将信心赐给人就万事大吉了。信心固然从上帝而来,只是上帝并没有一次性地让人在所有的层面上都满有信心。上帝在人生命中的塑造是有一个过程的,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塑造的。
亚伯拉罕经过前几次的事件后开始对上帝有关土地的应许有了确实的信心,现在他不再担心饥荒的问题,不再担心如何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如何生存下去。然而,后裔的问题仍是他的一个心结。即便他已经相信上帝所说要让他的后裔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不可胜数,却仍然选择听从妻子的建议,娶了夏甲为妾,想要借此兑现上帝的承诺。
后裔的问题比地土的问题更为艰巨,因为亚伯拉罕和她的妻子年纪老迈,生育功能基本丧失。再说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没有生育。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人的信心能完全建立在上帝的应许上,而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去相信一件在常人看来是完全不合理的事,才可以。
一、上帝的沉默与启示
当亚伯拉罕听从撒拉的话娶了夏甲并生了以实玛力之后,他的灵性似乎也因此落入到了幽暗之中。因为自此之后上帝似乎沉默了,不再向他说话,直到他九十九岁。
这段沉默的日子,对亚伯拉罕必然也是不同寻常的,也许他会觉察到他与上帝的关系没有之前那么亲密了,而这一切似乎跟他听从妻子的建议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如此,上帝没有责备他的仆人,而是等到日子满足的时候再次向他的仆人显现并赐下宝贵的应许。上帝指示他的仆人,他是全能的上帝,作为他的仆人,应当存完全信靠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类似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说,他是全能、充足的上帝,作为承受应许的仆人来说,一点都不需要担心应许是否能应验的问题。人完全不需要去为上帝担心什么,也就不应该在信靠上帝的事上三心二意了。
二、信心不是行为,应许不是交易
在《创世记》十七章一至二节,经文中丝毫没有任何“交换”或“交易”的成分在内。上帝并没有以亚伯拉罕的完全来换取他所要赐给他的恩典。
如果上帝真这么做,虽然并不过分,却也不切实际。因为对一个充满罪污,在他自身无法完全的人来说,他不可能靠着自己成为完全人。如果上帝勉强一个不完全的人成为完全人,岂不终究落空?
故此,我们需要仔细查看这两节经文,以便找出经文所要表达的原义是什么。当上帝告诉亚伯拉罕,他是全能的上帝,他当在他面前作完全人的时候,不是在向亚伯拉罕提要求,而是在消除他的小信,好让他能放心依靠上帝。
这里的完全人首先不是指行为上的完全人,而是信心上的完全人(这样来理解完全人,显然更加切合经文的上文下理)。而信心上的完全,就是不受环境干扰、始终如一信靠的意思。
上帝要亚伯拉罕不看人看环境看自己,始终如一信靠,这并非要他行出什么样的“好行为”,而是让他完全接受上帝的应许。这跟人努力行出好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既然如此,那么这几节经文完全就是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并没有任何“交换”或“交易”的成分在内。
三、白白的恩典与昂贵的恩典
上帝的应许是无条件的,亚伯拉罕只要完全相信、完全接受,便能领受这应许中的白白赐下的恩典。不过,白白得来的恩典绝非“廉价之恩”,也不是什么人世间的“小恩小惠”,因为这恩典乃关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永远的福祉,不仅关于他们地上的,更是天上的福祉。
当上帝将如此宝贵、贵重的恩典赐下时,他不是要回报,而是要他所爱的人能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就好比倘若一个乞丐有幸成为了尊贵的王子,那么他的生活就当与王子的身份相配,而不是继续停留在乞丐的生活中。
这种生活上的转变是人在上帝恩典激励底下才有的转变,并不是单单由于人对自己有所要求之后的结果。
那么这种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在亚伯拉罕这里又是指什么呢?如果我们继续往下读,就会发现,上帝在赐下他的应许后,向亚伯拉罕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他和他家里的男丁都接受割礼,将上帝的应许及上帝的约立在他们的肉体之中。
割礼就是立约的记号,对接受割礼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醒,使他们时时想到这约,时时想到自己是蒙恩得救的人,更是想到自己是上帝拣选的圣民,应当活出圣洁的生活。
也就是说,割礼不是让人感到骄傲及自以为义,而是让人感恩及更加谦卑,并且更加积极地回应呼召他们的上帝。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