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些势力为何从不为侵略认罪?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2-07-28 07:14:05
分享与播放

这几年精日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日益得到了网友的关注与愤慨。而精日的产生其实与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否定大屠杀,美化侵略战争的宣传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精日分子受到了这些言论的影响,才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做出了为军国主义洗白,伤害民族感情的事。

有些人因此感到疑惑,为何同为二战的发动者,德国与日本竟然采取完全相反的态度,前者真诚地认罪,而后者则是极力洗白。可必须承认,日本国内并非所有人都美化侵略,比如前首相村山富市就在演讲中指出“我国在不久前的一段时期,国策发生错误,走上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村山谈话”得到了中韩等国人民的认可以及部分日本人的欢迎。可在日本国内有些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教科书争议、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等举动,引起了中韩等国的强烈抗议。为何日本有些势力在对待二战问题上始终不愿认罪呢?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人是想清算裕仁天皇,将这个头号战犯送上审判台的。可是出于对统治日本的需要,他们逐渐认识到,保留天皇制对于占领的重要性,这能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崇高威望,稳定日本人心。加上冷战开始后,日本成为美国战略遏制苏联的重要一环,因此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得到了美国人的青睐。比如被称为“满洲之妖”的军国主义分子岸信介(安倍晋三的外公)就担任了日本首相。恶贯满盈的731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不仅逃脱审判,更是被美军聘为顾问。

因此,尽管有东条英机、松井石根、谷寿夫、山下奉文等等战犯遭到了惩罚,但他们只是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一部分而已,还有很多人逃脱了战争责任,其思想流毒自然一直影响着日本社会,这是日本在认罪态度上消极的重要因素。

而从深层看,则与日本的文化有密切关系。正如《菊与刀》一书所说,日本人不是罪感文化,而是耻感文化。他们其特征是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舆论。故其行为被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这种文化心理只有荣辱观,而缺乏是非观,一件事不在于是否合理,而在于别人怎么看,即使做错了,只要没有被发现,那么就不用认错。

曾经有位在日本宣教的葡萄牙耶稣会士曾指出,日本是个非常可怕的民族,他见过有个日本人入室杀死了主人,而当凶手在门口遇到死者的家人时,他居然可以非常恭敬地问好,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这位传教士笔下的日本人形象,正是耻感文化最好的体现,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他们极力掩盖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

而且日本虽然受到中国文化深刻影响,但有个最大不同就是神道教的信仰。而在近代日本的国家神道中,天皇是神在人间的代表,直到战后才被迫放弃了这种思想。很多日本人觉得为天皇奋斗甚至战死是最崇高的美德,并不存在任何罪恶,因此没有认罪的必要,甚至是可耻的。此外,武士道文化中对于强者的认同以及弱者的蔑视,让一些日本人产生了一种想法,他们是被美国人打败,这点我服。但并没有中韩等国打败,向他们认罪,那是非常耻辱的事。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日本为二战认罪如此难了。

最后有些受害国的领导人对日本军国主义过于包容。有些日本战犯逃脱审判固然有美国出于战后利益考量的因素,但不可否定的是,有些受害国并未对战犯提出起诉。最为典型的是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冈村宁次,他在蒋介石等人所谓“以德报怨”的腐朽思想作用下,居然被无罪释放,这引起了不少国人的愤慨。

而一些东南亚国家虽然受到了日本侵略,其国民也遭遇了暴行。可其国内有些人却认为日本是“解放者”,带领他们摆脱了西方的殖民,因此对鬼子“充满感激”。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有位印度法官居然荒唐地认为日本战犯无罪了。

同样的问题反观德国,就会发现有很大不同。在战后,掌握德国政坛的主要是基民党与社民党,他们在战前都是纳粹主义的反对者与受害者,对于纳粹罪恶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带领国民认识纳粹的罪恶。

但最根本的还是,德国是一个深受基督宗教影响的国家。虽然历史上基督徒同样会犯严重的罪,可当他们认识到错误时,都会立刻向上主忏悔。原罪-认罪-救赎,是基督信仰的重要教义,也是基督徒信仰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德国人来说,认罪不是耻辱,而且是救赎的唯一途径。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受害者对于纳粹战犯的零容忍,最典型的莫过于以色列,他们从建国开始,就对纳粹分子全球通缉,甚至能不远万里,把刽子手艾希曼抓回国内受审。正是这样的态度,才让纳粹思想得到了更为彻底的清算。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