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长哥尼流带给我们的提醒——要踏出舒适圈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2-10-14 00:01:09
分享与播放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第一位基督徒名叫蔡高,他于1814年受洗信主。那么,大家知道第一位外邦基督徒是谁吗?这个问题会有点难。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来看《使徒行传》第十章。这里记载了一位罗马人也是外邦人,名叫哥尼流。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哥尼流是第一位外邦基督徒,向他传福音是使徒彼得。神在异象中指示哥尼流去找彼得。神也在异象中更新彼得原来的观念,神说“神所洁净的,人不可当作俗物”。彼得需要突破自己的观念,走出舒适圈,才能明白救恩的计划。神爱犹太人也爱外邦人,救恩临到犹太人,也要临到外邦人。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既然福音是关乎万民的,我们也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将福音的好消息,带给世人。

一、哥尼流蒙主指示

《使徒行传》十章一开始说在凯撒利亚(犹太地的一个城市)有一个叫哥尼流的人,他是意大利营的百夫长,就是他是一个官长任职在凯撒利亚。当哥尼流在犹太地任职工作时接触到了犹太教的信仰,并且在生命中归信了犹太教,对以色列独一的神耶和华非常的虔诚,不仅自己接受了,也带领全家都信靠敬畏神。

从经文中知道哥尼流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多多”说明不是一次两次,不是偶然,而是时常、恒久。他恒久做善事,给那些贫苦的、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扶助。哥尼流周济的百姓是当地的犹太人,请彼得来的人告诉彼得说百夫长哥尼流是个义人,为犹太通国所称赞。正是因为他爱当地的百姓,所以才被犹太通国所称赞。

哥尼流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不是为了在人前伪善,而是出于生命中爱心的自然流露,他不仅是个爱人的人,也是一个爱神的人,常常祷告神,与神有亲密的交通。第三节说有一天,约在申初,也就是下午3点左右,在异象中看见了神使者的显现。犹太人有一天三次祷告的习惯,分别在早上的9点钟,中午的12点以及下午的3点。神的使者进到了他的面前对他说:“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那天使对他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这是天使对哥尼流所说的第一句话,说他的祷告和周济达到了神的面前,被神所记念了。这提醒我们,我们在主里所做的所摆上的,主都知道,主必纪念你,在《圣经》耶稣所讲的绵羊和山羊的比喻中,那些绵羊说:“我们什么时候在你饿了,我们给你吃,你渴了,我们给你喝……”他们所行的善事是左手所做的,没有叫右手知道,自己都忘却了,但是神知道他们每一次的作为,也记念悦纳他们单纯的爱。神不仅记住了哥尼流所做的,更是记念了他所做的。当我们信主以后我们对别人祷告和帮补,上帝也都纪念。

异象的第二句话是吩咐他去一个叫约帕的地方,大概是50公里之外,找一个叫西门彼得的人,这就是哥尼流异象的内容。哥尼流如何回应?哥尼流他立刻派人去找。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圣经》记载,哥尼流叫了两个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个虔诚兵来,把这事都述说给他们听,就打发他们往约帕去。

从这里开始,经文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彼得身上。如果你是细心的听众,你肯定会想:彼得会不会来?坦白说,彼得有很好的理由拒绝。首先,彼得是底层人士,哥尼流是社会名流。阶层的差距太大,可能让双方都有一种排斥心理。哥尼流是一名罗马百夫长,罗马军人伤害过犹太人,压迫他们、剥削他们、破坏他们的家园,甚至有一次,罗马人将猪肉放在祭坛上,彻底激怒犹太人。所以,彼得向哥尼流传福音,实在不容易。这就像一名中国人向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日本军人传福音一样困难。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在彼得的观念中哥尼流是不洁净的,因为哥尼流是外邦人。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就很好理解,神为什么要让彼得看见异象。这个异象是彼得生命的转折点,也是福音突破犹太民族,走出全人类的转折点。神在异象中让彼得知道福音不只是关乎犹太人,也是关乎万民的。跟彼得一样,我们的观念需要被神更新。

二、彼得的异象

彼得的异象到底是什么呢?《圣经》讲到,有一个晚上,彼得在顶楼上祷告,然后得到了一个异象。彼得看见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有声音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彼得说:“主啊,不可,凡俗物和不洁净的我从来没有吃过,因为根据摩西律法的规定,如果你吃了不洁净动物的肉,你自己就会变成不洁净。”第二次又有声音向他说:“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声音是一连三次,这句话彼得印象最深。但这声音说完了,这些东西随即回天上去了。我们注意彼得没有吃,东西收回天上去了。彼得一直跪在那里祷告。

为什么这个事情这么重要?如果继续看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异象不单只是说食物是否洁净的问题,而是外邦人是否洁净的问题,神让彼得清楚知道这是天上来的启示,神要改变他之前对外邦人的观念,让他明白教会不仅是一群犹太人组成,还包括外邦人,就是那些被看作“不洁净的”的人。神也愿意洁净他们,换句来说,救恩是关乎全人类的。

弟兄姊妹,我们需要反思一下,犹太人会把人分为洁净与不洁净,我们会不会也有这方面问题吗?有些人信主了觉得自己是洁净的而不愿意与不信主的交流,觉得他们是不洁净的,我们会以这个洁净与不洁净去衡量别人吗?我们比较愿意靠近的是什么样的人?比较不愿意接近哪些人群?我们会认为某些人是不洁净,不能靠近的吗?我们也需要被改变。

三、彼得的改变

他在观念上被神更新了。经文17节说,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就在这个时候,哥尼流派来的使者,刚好到了西门的家门口。圣灵清楚告诉他:“有三个人来找你。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这个时候彼得明白了没有?应该是。他开始看见这些不洁净的昆虫和走兽,其实是指他眼中的外邦人。原来外邦人也是上帝所爱,决不要视他们为不洁的百姓。上帝要他打破狭隘的民族观念,把眼界扩展到全世界去。也就是说神爱犹太人,也爱这些外邦人。既然神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彼得也应该如此。彼得对使者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所以我被请的时候,就不推辞而来。”所以,你看到没有?彼得的观念,已经被更新了。

不但观念转变了,他的行动也转变了。经文记载,彼得就请他们进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们同去,还有约帕的几个弟兄同着他去。这里有两个细节,第一是“请他们进去,住了一宿”。如果我们想象一下,那个晚上,彼得跟他们住在同一屋檐下,一同吃饭,这是一个突破;第二是动作,“次日起身和他们同去”。彼得愿意去哥尼流的家。从《使徒行传》十一章看到,去外邦人的家是突破了犹太人的禁忌。所以,彼得的生命真的改变了。

所以彼得一开口就向上帝颂赞:“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接下去便向哥尼流介绍救主,介绍他的为人、被钉、复活、升天及将来审判,并把从前先知的一切见证都集结在基督身上,向哥尼流指出一个简单的救赎法:“凡信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对于在座的一切听众,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意味着犹太教拉比们所倡导的立功之法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外邦人从此也因信基督的名而蒙赦免,不是根据血统功劳乃凭着主耶稣的血。

当彼得愿意顺服把福音传给外邦时,圣灵也动工了,圣灵降临在一切敞开心门接受基督的人身上,那六个同来的犹太弟兄竟大觉希奇。这些未受过割礼的人怎么能得上帝这么大的恩赐呢?但事实总归是事实,彼得勇敢地打破了旧束缚,老传统,虽然他们都未受过割礼,还是为他们施了洗。这次工作是教会工作上的一次突破,存在于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隔离禁区被打破了,彼得还与他们同住了几天,这简直令守旧的犹太人不能容忍,为了这事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彼得也有所准备,将上帝在哥尼流身上的计划说的清清楚楚。

四、带给我们的提醒

我们也需要转变,不要再墨守成规,求神打开我们的眼界,信仰不再是狭窄的,不要再只顾自己、只顾自己的教会、只顾自己的地方,只满足于自己有而不管其他教会的需要,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我们的教会是不是也这样呢?当别的教会需要的时候是否充耳不听,最多只在自己的金山里丢一块硬币而已。我发现深圳龙岗区的教会在爱国会的带领下突破了很多,就像这次广西山区教会没有地方聚会,龙岗区几个教会帮忙,有的20万,有的10万或者5万,一下子就凑了45万给他们买了教堂。不是我们有了才做,像我们自己的教会自从买了堂还欠两百多万,而我们愿意把仅有的一点拿出来先给更需要的教会。但愿我们各个教会都明白天下教会是一家,你我要一同服侍祂。我们要有国度的胸怀,互相帮助,不要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向所有人群传福音,特别是新闻福音的群体。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是一个灵里贫穷的、道德破产的、属灵上不洁净的人,却因着信心,凭着恩典被神所接纳,所洁净,成为天国的子民。那么,我们对所有人的看法都应该被福音改变。有一位牧师说得很好,所有的族群都应被接纳为救恩的候选人,因为神已经打破隔阂。神要我们成为福音的使者,和平之子,将福音和盼望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族群。特别我们踏出舒适圈,愿意走出去,帮助其他需要的教会,特别是一些农村教会,贫穷的山区教会。很多教会愿意走出去帮助少数民族的教会以及鲜为福音的人群。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上帝所喜悦的。

现在的人有一种习惯,就是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待着,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这舒适的小屋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我们要走出去把福音传出去。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传教士,他的名字叫做汤姆生。有一天,他乘坐一艘美国商船进入朝鲜这个国家。当时,朝鲜闭关锁国,禁止外国人前往,违反者一律处死。你也许会问,既然被禁止,这艘美国商船为什么还会去?因为他们想从韩国买一些货物带回美国,那么他们都会成为富翁。为了这个目标,铤而走险。可是,汤姆生是一名宣教士,他也想发财吗?不是。神呼召他向这个地方传福音。他跟美国人做一个交换,只要允许他向当地人传福音,可以免费为他们做朝鲜语翻译。

这个时候,船正在慢慢靠近平壤,但是,情况不妙,被人发现了。朝鲜人坚决不让它靠岸,于是发出警告:“必须马上离开。”但是,船上的人没有理会。于是,船被炮火击中,开始着火。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肯定沉没在大同江底下。船长做了一个决定,必须上岸。除了汤姆生之外,所有人都拿着枪,准备杀出一条血路,最后还是被打死了。汤姆生也上了岸,他的手里没有抢,而是抱着一大丢书。韩国人用棍打他,也要把他杀死。在乱棍之中,他一边用有点蹩脚的韩文,喊着说:“耶稣!耶稣!”一边把手中的书放在军人的手中。大家知道,这本书是什么?就是《圣经》。据说,有一位军人得到了这本沾满汤姆生鲜血的《圣经》。他把《圣经》保存起来,福音的种子开始撒在这片土地上。弟兄姊妹,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要我们成为一名宣教士。重点在于我们需要走出舒适圈,将福音带给所能接触到的人,跟其他人分享耶稣,从你的孩子,你的亲人和朋友或者你的同事等等。

小结

弟兄姊妹,对于我们来说,传福音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要求,一个重担。但是,福音可以改变我们每一个人。传福音拯救灵魂的崇高使命,神不是托付给天使,而是托付给了我们这群人。使徒保罗非常清楚这个事情。他说:“祂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哥林多后书5章18节)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所以,我们被神的话语所提醒,传福音的确不容易,需要走出舒适圈,却是一个无比荣耀的差事。我们的态度需要有一些改变。

很久以前,有一个英国人在港口乘坐邮轮。有人就问他:“你要去哪里?”他说:“我要去中国。”那个人抬起来头,看一看这个一脸青涩的英国人,继续问:“你去中国做什么?”英国人回答说:“我要去传福音。“那个人听了以后,嘲笑他说:“马礼逊,你以为你是谁?靠你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中国人5000多年的信仰么?”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的宣教士。他回答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说:“我不能,但我相信神能。”弟兄姊妹,愿基督的爱转化我们的内心,带领我们踏出自己的舒适圈,赐我们力量去见证他恩惠的福音。诚心所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