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人这个群体既是蒙神的呼召,这样宣讲圣道就是我们的天职,牧养群羊亦是我们的职责,可是作为传道人的我们在这后现代社会缺乏点什么!?
首先应该是缺乏学术涵养。说到学术,我们可能会想到不学无术。我这里不是说传道人是不学无术的,而是说缺乏学术涵养。也 许你会说,传道人是宣讲神的话,不是在某个机构里作学术研究,干吗要有学术涵养呢?或许你会说,传道人讲道是传讲生命之道,不是在做学术报告。是的,传道人是宣讲生命之道,但不能没有学术涵养。我们想过吗?我们是怎么准备讲章的?我们准备讲章,应该要研读圣经吧!如果我们准备时没有好好的研究经文,这样准备出来的讲章还有深度、广度、丰富度吗?在准备讲章时,我们会对经文进行剖析、对比,在神学上碰撞。经过消化后储存在我们心里,到了宣讲时就成为我们供应信徒的灵奶。
当我们不重视学术或排斥学术时,看看我们能否准备好讲章,能否把道讲好呢?这并不是说懂学术就能讲好道,虽然能讲好道是圣灵的大能,但准备好讲章是我们的分内。如果我们讲道是东拼西凑,是讲心灵鸡汤、讲时事、讲故事特别是没有生命力一笑而过和不知道从那里来的喻道故事、婚恋讲座、心理学讲座、励志劝勉会、成功学传播会等,实属是教会的悲哀!学术涵养对作为传道人的我们来说着实重要,能让我们客观准备讲章,挖掘讲道信息的深度,并且不会让他人以为我们讲道是不学无术的。就让我们培育它!
其次应是缺乏教义和恩典内在化。我们传道人满口教义,对于恩典更是不离其口,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没有看到我们所接受的教义和恩典的流露。这不得不说作为传道人的我们有些分裂与虚伪,一面自己口口声声在讲某教义,另一面生活与某教义相违背;一面教导信徒要遵守圣经的道,另一面自己却不遵守。导致这样的原因是缺乏将教义和恩典内化于自己的生命里。我们看中国古代的诗人陶渊明和杜甫。陶渊明是道家信仰的,而杜甫所奉行的儒家,因他们所信奉的要理深入以及内化他们的生命,是故陶渊明的生活任真自然,而杜甫醇儒而活,我们观看他们的诗真是诗如其人;而他们作起诗来“道”便自然流露,不假强求。
圣经也告诉我们,基督教信仰一直以来就有教义和恩典内化的传统,我们看旧约的先知,新约的使徒,他们都活出他们所信奉的信仰,因他们将他们所信奉的信仰内化于生命里。反观作为传道人的我们,特别是那些刚刚从神学院毕业的传道人,还没有让道圣化,一毕业就想成为万人迷的传道人,一讲道就很想有葛培理那样的轰动。保罗对提摩太的劝勉,我想也更是对我们的劝勉,“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提前4:16)
最后应是缺乏美学的语言。假如你坐在教堂里听我们这些传道人讲道,你会发现我们的词汇很贫乏,思想很浅薄。你也会发现很多传道人传讲的尽都是用神学术语、哲学词汇堆砌起来的讲章,干巴巴的,令人昏昏欲睡。另外你听了我们传道人讲道,也应该发现我们所讲的几乎都是道德教训,比如听《亚伯拉罕的信心》,最后你会听到我们传道人会呼吁你要效法学习亚伯拉罕的信心;听《摩西在神家里尽忠》,最后你也会听到我们传道人会呼吁你要效法学习摩西的忠心。你来聚会崇拜本想在神的道上得释放,但听了我们传道人的讲道后,不单没有得自由,反而更有负罪感。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我们在解读和宣讲圣经时,缺乏美学的语言有关。
最近我读了基督徒诗人宋晓贤的诗:
日悔录.32.爱
我所爱的人出现
令我为难:是把她揽在怀中
还是把送入上帝的怀抱?
一般情况是:得不到的
我才把她交托神
让别人也不容易得到
让低俗者根本得不到
而武汉大学文学院荣光启博士就这首诗写了一篇评论:“基督徒虽已蒙救赎,但因着人内在的罪性,他仍然会时时顾念自己的私欲。看见美貌的女子,从自己的私欲出发,在这个世代,做一个浪漫的勾引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她是悦人眼目的女子,又是还未得救的‘人’,按照耶稣复活后的吩咐——‘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你应该以你的‘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引导她来到上帝的面前。这是一个情欲与圣灵相争的难题。令人意外的是,诗人如此坦露一种心态:‘……得不到/我才把她交托给神,’这其实并不是出于圣灵,乃是出于人的私欲,这私欲是:‘让别人也不容易得到’(因为她若在基督里,会成为新造的人,不会再对爱随意);‘让低俗者根本得不到’(因为某些意义上的‘低俗者’也许会视基督信仰为愚昧、会视基督徒为异类;而基督徒也会从信与不信‘不要同负一轭’的原则不会与之相处。)”荣博士对宋晓贤的这首诗的评论可谓引人入胜,并对之意象化、代入化。如果我们传道人能像荣启光博士评析李晓贤的诗那样讲解圣经,我相信你听了容易产生共鸣,觉得我们所讲的道里的那个人就是你。可惜作为传道人的我们不懂得美学语言!
今天画出这样的一个目标,就像保罗所说的“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腓3:12)乃是向着这个目标跑。期望通过不断的学习,能渐渐的弥补自己的缺乏。求主帮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中不断长进,以致在这个时代成为神美好的见证!
(本文作者系深圳市基督教罗湖堂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