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基督徒如何看待报应?

“报应”一词原是佛教用语,但应用广泛,经常会被用到,大家也都知道此词语的意思。报应的原意是做善事就会得到善报,作恶事就会得到恶报,可是,现在一般人都会看后者,忽略前者,简单认为报应的意思乃是一个人若做了坏事,就会得到相应的恶报。

《圣经》中“报应”一词出现了将近有九十次,其中旧约《圣经》出现了七十二次,新约《圣经》中出现了十八次。很多基督徒似乎对报应的理解也较为片面,通常会比较注重恶报而时常忽略了另一部分的福报,也会时常把一个人所遇到的困难、疾病等统统归之于报应,认为此人肯定是之前做了恶事,不然也不会遭此结果。这样较为片面认识的案例,在圣经以及现实中经常会见到很多。比如,《圣经》中记载,耶稣曾经医治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对于此人,门徒觉得不是他自己犯了罪,就是他父母犯了罪,言下之意就是他的瞎眼是由他自己或者是父母犯罪所导致的。此事件所记载的文字虽然没有出现“报应”二字,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了这种观念。对此,耶稣予以明确否决,告知门徒他的瞎眼不是因为犯罪导致,乃是为了荣耀神。(参约翰福音9章1节至3节)

在现实中,一旦某个人得了疾病或者是遇到困难,我们基督徒甚至也会不自主地有一个观念,认为是这人之前犯罪导致的结果,是来自于神的惩罚。即便找不到他之前犯了什么样明显的罪,也会被认为是犯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或者是没有发觉的隐而未现的罪,只有悔改认罪才会出现转机。比如,教会一位姊妹在探访的时候就说出了这样的话,惹出了相当大的麻烦。有一位肢体的丈夫虽然较为年轻,却生了绝症,姊妹在带人探访的时候,明确告知患者,这是犯罪导致的结果。他犯了阻拦他家姊妹信主的罪、犯了阻拦姊妹聚会奉献的罪、犯了抽烟喝酒的罪等等,只有停止这些罪并且进一步悔改,病症方能得以解决;不然的话,会越陷越深。结果,病患者及其家属不仅没有得着安慰,反而变得更为伤心及气愤,非但没有得着任何有益的东西,反而是遭到更深的打击。试想若是患者按照探访姊妹的话去做,疾病仍然没能痊愈或好转又当怎么办呢?答案很明确,就是探访姊妹负不起相应的责任。我们要知道,医治的主权在神不在人,而且,有否因果关系的断定也在神不在人。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圣经》中重复出现了“报应”的字眼,而且也有相关案例记载,显明出自于上帝的“报应”也是千真万确的,比如旧约《圣经》中出现了数次的瘟疫与以色列人犯罪且不知悔改有关;大卫因为犯了淫乱以及杀人罪从而也导致了相应的惩罚。但是,基督徒对报应的理解却要有所调整,不能以偏概全。

首先,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当成是“报应”。有些基督徒会不由自主的认为神的儿女甚至是每一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困难,疾病等是来自于上帝的惩罚,是犯罪所招致的报应。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那位生来瞎眼之人之所以会瞎眼并非是因为犯罪的缘故;一些殉道者,如主耶稣、彼得等,并非是因为犯罪乃是为义而招致的结果,因此,基督徒决不能把凡事都看成是犯罪而招致的报应。

其次,不能认为上帝会报应每一次的犯罪。上帝是公义的,祂恨恶罪恶,不希望人犯任何的罪,也是有罪必罚。但我们也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祂也是一位充满慈爱的上帝,如今我们人类能够在地上繁衍不息,平平安安,乃是来自于祂慈爱的看顾,若是祂报应人类的每一个过错,人类可能早就不会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是罪人且时常犯罪。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上帝会报应人的每一个过错,不然的话,即便有人在,也会深度惧怕上帝,而不是信靠上帝。

最后还要知道上帝的赦免与报应是相互的。有时候上帝惩罚人的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人,而不是纯粹的要报应一个人。比如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由于他们犯了大罪,而招致了数次瘟疫,但当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悔改的时候,瘟疫还是停止了,并且给以色列人新生的机会。这使我们看见,在上帝里面报应中有赦免,惩罚是为了造就,当人从造就中悔改,福气也会随之而来。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