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两天写了一篇《婚姻仿佛是金漆的鸟笼,还有多少人为此叹息?》的文章,发表后得到了一些反馈。许多人把见证都当成了故事来听,议论起这个缺少爱的家庭,没有从信仰的角度去看问题。对此,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我从事文字事工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感恩上帝的拣选,在侍奉上有许多收获,发表了许多关于信仰的文章,在使别人得益处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在侍奉中我一直提醒自己,写文章尽量不要教条古板,因为只讲生硬道理的文章并不受大众的欢迎,因此我改变了写作的方式。在整理一些见证时,尽量不直板进行陈述,而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在不违背客观事实为前提下,适当合理的丰富了一些故事情节,为的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但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许多弟兄姊妹把真实的见证当成了虚构的故事来听,不进行反思,只记住了事件中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却没有从信仰角度去思考,我认为这会受亏损。
就拿这篇《婚姻仿佛是金漆的鸟笼,还有多少人为此叹息?》的见证故事为例,你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洁姊妹的家庭上,而是可以思考下洁姊妹为什么会落入这不幸的婚姻生活中。这与她在爱情上的盲目所做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我们就要避免在谈恋爱时候只凭感觉,开心就好,不能只卿卿我我从而忽略了对对方家庭成员的了解。
比起不恰当的爱情,可怕的是落入不幸的婚姻中。一旦结婚生子,即使夫妻过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因有了娃的纠缠,做父母的便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幸福,委曲求全。要知道,在缺少爱的家庭中生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男人娶妻也好,女孩找婆家也罢,都必须留心观察一下对方的家庭,特别是对方父母的关系是不是相爱和睦的。
从对方父母的关系上基本就可以判断出自己的婚姻幸不幸福了。这点很重要,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在共同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秉性。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性格的孩子,也可以这样说,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其父母的翻版。以上这些领悟,才是我们通过文章内容当思想的话题,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故事中那个缺少爱的家庭,去论断公公婆婆的所作所为上。
我个人认为,我们信主的人缺少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教会的教导有直接的关系。许多牧者从建立信心的角度告诉信徒在信仰上不要多追究原因,一味地强调顺服,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们不但要多问为什么,还要从《圣经》中去找出答案。
比如,有一对夫妻经常吵架,弟兄为了家庭能和睦而信了主,而妻子不但不信,还一直阻拦自己的丈夫去聚会。夫妻因此更加不合,每到聚会的时候几乎都会吵架。弟兄很苦恼,他希望妻子改变,常常恳切为妻子祷告。但多年过去了,妻子仍然没有一丝改变,他失望了。有人说她的妻子身上有魔鬼的作为,还为他妻子祷告驱过鬼,但还是没有用。有人用“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说弟兄的家庭不会和睦,建议他离婚。弟兄为此事很苦恼,他不知道怎么做,问上帝为什么不爱自己,不听自己多年以来的祈祷。
后来我给了他一个建议,让他把《圣经》中所有关于丈夫与妻子相处的经文找出来,让他自己仔细看看。感谢主,其中一处的经文让这位弟兄知道了为什么自己的祈祷不蒙悦纳。
在《彼得前书》3章7 节中说道: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作知识)和妻子同住,因她是软弱的器皿,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看到这节经文,弟兄第一次才知道,不敬重妻子,自己的祷告是会受到阻碍的。通过反省,他发现自己总怪罪妻子,一直没有敬重过自己的妻子,因此他的祷告受到了阻碍。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他按照《圣经》的教导去爱妻子,家庭发生了质的改变。所以,基督徒不仅要多问为什么,还要从《圣经》教导中找答案,这样才能使信仰的根基更加牢固。
我们不能盲目的、稀里糊涂的信,要明明白白的信,否则付出的代价会很大。还以《婚姻仿佛是金漆的鸟笼,还有多少人为此叹息?》为例,从见证故事中我们看到,洁是在改革开放十年后结婚的,从那时算起到今天也有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的不幸婚姻生活造成了多少伤害?这代价实在太大了,人生有几个三十年?这就是缺乏思考造成的结果。
奉劝弟兄姊妹,以后遇事要沉着冷静,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多从信仰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脱离低层次的认知,能够让我们凡事都得益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