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基督教中国化文化展览馆正式揭牌开放,作为江苏省内首家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实体展馆,它以丰富的图文信息,在古韵悠然的特色建筑中,向人们讲述着自唐代传入以来,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接触、碰撞、交融与适应。
无锡市中山路130号,闹中取静之地坐落着一所教堂,该堂原系“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在无锡所建的主要教堂。1901年,圣公会派遣麦甘霖会长、朱葆元会吏来锡传教,创立“锡金圣公会”,1915 年,始建新礼拜堂命名为“无锡圣十字堂”。1958 年,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无锡扎根,无锡市基督教各宗派实行联合礼拜,保留“无锡圣十字堂”,更名为“无锡市基督教堂”。
作为百年老堂,无锡市基督教堂牧养了中国一代代的的基督徒,如今也惠及无锡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弟兄姐妹们,而中国化展览馆的开设,以其独特的展馆设计、丰富的信息展示和高素质的讲解队伍,为参加礼拜的信徒们、来参观的慕道友、非信徒们又提供了一个了解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交流沟通的好窗口。
一,匠心独运的展馆设计
基督教传入中国,好比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撒下福音的种子,该堂基督教中国化展览馆的设计正展示出这一理念。展览馆中心高高树起两扇红砖墙,顶部木质横条从中心向四面延展,恰似一颗大树拔地而起,向周围伸展枝叶,凸显基督教传入中国后扎根中华文化、枝繁叶茂的深刻内涵。
除整体造型之外,展馆中处处体现“中国化”的巧思,将卷轴、长城、长江、黄河、屏风、江南建筑等中国元素融入到墙体装饰、休息椅、窗帘等部分,令展馆既具现代风格,又具传统韵味。
二,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示
展馆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鉴古知今,彰往察来”展示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探索,包括最初唐朝景教依佛仿道,到元朝也里可温教蒙文译经,至明清天主教与儒家文化的交流碰撞,如利玛窦以儒释耶及后来的礼仪之争与清百年禁教等。
第二部分“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介绍近代以来,一批知名的传教士与中国教会领袖,在中国化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展览讲到,近代早期入华的新教传教士基本采用和平的、文字性的传教方略。第一位进入中国大陆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翻译、刻印了第一部完整的汉语《圣经》、编纂和刻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字典,按立了第一位华人宣教士梁发,创办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建了近代史上由传教士开办的第一所中文学校“英华书院”。他与戴德生、林乐知、李提摩太等来华传教士,从语言、衣着服饰、思想文化等方面努力推动基督教更好地适应中国本土社会。
除此之外,中国教会领袖也不断开展自立教会和本色化运动。自立教会运动是指一些原属外国差会系统的地方教会,实行完全消除对外国差会组织和经济上的依赖,建立纯粹由中国基督徒和牧师组成的自立教会,比较有影响力的包括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广州兴华浸信自立会、广州救世自立浸信会、上海耶稣教自立会。本色化运动则指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会力求从神学上消除西方文化色彩,主张基督教的教义、仪式、表达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1922年5月在上海召开基督教全国大会,正式提出本色教会主张,指出中国教会的前途在于“合一、本色、成圣三端”,随后成立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其总干事诚静怡主张,一方面要力求中国信徒担负责任,一方面要发扬东方固有的文明,使基督教消除洋教的丑号。
这一部分还展示出中国教会在本色化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比如翻译神学名著,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堂建筑,使用具有民族曲调的赞美诗等,并用照片展示出同治十年的《天路历程》土话译本、1934年出版的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江南赞美诗》,以中国画艺术手法描绘的《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图》等。
展览中写道,“中国基督教的自立教会运动与本色教会运动的目的是使基督教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独立的组成部分。其探索和成就对后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三自爱国运动显然继承和发展了这些遗产。”
第三部分“固本守正,笃行致远”接着展示出三自运动发起至今的基督教中国化成果,包括在神学教育、圣诗圣乐、神学思想、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努力,如成立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为研究和促进教会圣诗、圣乐工作建立基础,编辑出版《赞美诗(新编)》和其他圣乐作品;带领学院和相关机构出版《天风》、中国神学家文集、和各地神学院神学志;成立社会服务部,推动中国教会的社会服务事工,彰显基督“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
第四部分“绵绵细润,久久为功”将视角转回无锡市基督教堂,介绍了该堂在坚持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实践,体现在“保持政治认同”、“促进文化融和”、“创新事工开展”、“加强自身建设”和“承担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比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五个认同”,举办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教会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神学思想,增强自我制度管理能力,创新事工开展模式,推动人才引进培养,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在社区和更广泛的区域内令教会适应中国社会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
三,高素质讲员队伍建设
“这个讲解的工作,我可以做到80岁,”馆内一位同工在服事时说到。值得一提的是,该堂展览馆除了静态的图文信息外,还动员义工、教牧同工特别是教会的高学历人才来做讲解员,一方面通过讲解让信徒更深明白展览内容,而非走马观花,一略而过;另一方面也是对教会同工义工团队的训练培养,让他们努力、自觉、积极地践行基督教中国化。
该堂教牧同工们对这一主题的认知由此便可见一斑。其主任牧师谈到: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教会一直在进行的信仰本色化努力,圣经翻译就是语言上的中国化;从信仰上来看,基督教中国化与信仰的真实性、处境化一致,我们的信仰要“道成肉身”,不能在天上飘着,要真实住在我们中间;中国化是为了并且可以促进更好传福音,现在中国的信徒要从手心向上接受祝福,变成手心向下成为他人的祝福;除了做展览馆展示历史以来的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帮助信徒更深认识理解该主题的内涵外,要促进本色化,更要讲中国信徒自己的故事,过去的、国外的好见证,都不如当下的、你我身边的好故事更有力量。
基督教中国化展览馆已正式开放,每周主日上午、下午礼拜结束后的固定时间内,信徒都可以前往参观。正如展馆结语中所说,“从世界宗教史来看,各大宗教传统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得以生存发展,其首要前提即在于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的处境化及时代化,以使其最终在不同的地域落地开花。”相信展馆和同工的努力,将继承前人的的努力,成为基督教中国化一次可贵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