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制定发展策略时,第一个要落笔的不是今年的项目行事表,而是回答一个问题——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会?是人人都要成为门徒的教会?是强调爱与关系的教会?是以福传为导向的教会?还是祷告型,赞美型的教会?这是教会的社群文化。查看、审视、畅想、设计、落实文化塑造,当成为教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领袖首先要意识到,教会的社群文化是可以被塑造的,且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你认为教会最难塑造的一种文化是什么?让会众爱读书、写见证可以算其一。乡镇教会留给人的印象之一是信众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口不能言,手不能写,邀请做见证常被人拒绝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说不好”,更不用说“写出来”,即使在信徒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教会里,写见证也是不容易的事情。读书写作,教会内外和社会各界都在不断倡导却难见成效。但东南一所规模不大的城镇教会里,却创造出人人都能写见证的氛围,并且有灵修和见证集产出,这一切都得益于其主任牧师S牧师的看见和引导。
S牧师投身全职侍奉之前是乡村小学语文老师,他在阅读和文字方面的追求内化在教会事工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会众。探访生病信徒,他会附赠圣经和属灵书籍,让人被局限在病床上的时间成为阅读的机会。此外,S牧师在教会长期开展圣经培训,纳入点名、习题、考试等学习模式,在教导真理的过程中锻炼信徒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记录灵修心得,以此为基础延展鼓励书写个人见证,最终形成全教会能读书、爱见证、能见证的社群文化。
因领袖看见、合理规划、落实形成的教会文化有很多,比如宁波某县城的一所大型教会,因主任牧师看见“门徒”的重要性,在全教会建立大使命导向的培训体系,让传福音成为信众共有的价值观,渗入生活和行为;台州一所教会的牧者意识到信徒彼此间的关系和对教会的委身感是许多教会挣扎的问题,以青年团契为核心,在教会建立“家”的氛围,让“把教会当家,随时想回家”的感受充满教会。而在众多教会文化中,学习型教会令人瞩目。
“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耶稣在约翰福音6章45节的教导,是C牧师塑造教会学习文化的总纲。该堂所在地区福音底蕴深厚,但如火如荼的宣教植堂文化之下,是C牧师所说的种种问题:教会灵性有余但真理不足,牧者、信徒素质缺乏难以应对高质量人群的信仰寻求,教会间各自为政、教会内管理混乱。
C牧师决定点燃信徒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型教会,提升信徒整体素质,反向鞭策讲台和管理。十年之内,教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周间有一千人次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包括两个识字班、初信栽培、老年人查经班、大众查经学习班等。堂内同工,如堂委会会员、讲道人、小组长、探访员、接待员,参加每月一次学习会,学习与事工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相应的圣经课程。此外,教会建设图书馆,每年专款购书,购入教牧讲章、释经书、灵修书、团契查经工具书、名人名著、家庭成长等,设立借阅规则,专人管理,供应阅读空间,尽最大可能为信徒读书提供便利。
如C牧师所认识到的,教会或信徒的成长靠的不是属灵感觉,而是对真理的渴望和脚踏实地的学习。当前教会内部的培训活动,占最大比例的是各类圣经学习,包括主日证道、查经、圣经培训班、小组门训等,以解经释经、基础神学教育为主要内容。其次,围绕事工开展专项培训,如如何探访、主持婚丧礼拜、圣乐知识、崇拜礼仪等。另外,越来越多的教会开始围绕信徒的实际生活,以具体需要为中心开展培训,比如设立单身课堂、关注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个人情绪、身体健康、法律知识、文化通识等。各教会侧重点不同,人力、物力资源各异,或有力有不逮之处,但也不乏有教会建立起系统的学院体系,将以上三类课程都包含其中。南部沿海有一大型教会在年初就定下了一年的事工活动,各类培训琳琅满足。
但塑造学习文化需要培训,是否意味着活动多、种类丰富就等于建立起了学习的教会文化?当教会同工张贴出事工年历表,信徒观之是顿感负担还是跃跃欲试?诚然,以上任何教会的努力不能被轻易抹灭,必然有其效果,但在塑造学习的社群文化这个问题上,领袖要始终保持重心,任何尝试追求的不是活动的数量,热闹的氛围,也不为增加信徒留在教堂里的时间,增强信徒委身感等,这些都是学习的社群文化所带来的附加效果,其核心应该在于帮助信徒在圣经这唯一真理的引导下,拨开种种迷雾,正确地、少走弯路地,解决生活各方面的问题,过上帝呼召他们要度过的、喜乐满足的人生。
为此,塑造学习的教会文化的重点是,教会领袖要拥有以下几点意识,也要帮助根植在信徒心中。
第一,要认真对待人生,不要稀里糊涂得过且过,要直面生活,直面问题,且相信人生有出路,你没有必要陷入泥淖,圣经和源自圣经内的教导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第二,教会和信徒要认识到工具性学习的重要性。中国教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信徒在教会内部接触到的学习仅仅是“形而上的”,信心、爱、希望的道理。诚然,得益于这些教导,信徒与基督的关系加深,基督品格内化为个人特质,“心性”良顺,很多问题随之自然解决,但在信仰还未成熟的人生大多数阶段,或在属灵低谷期,信徒需要一些实际的工具性的学习。很多事情并不是人的本能,基督教两千年历史上,不仅有释经书,神学讨论书,还有诸多辅助灵修的教导,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心理学、辅导学的发展,教会内以圣经真理为基础建立的关照个人身心健康、关系辅导培育、职场家庭等生活场景辅导也不断出现。怎么读经、怎么祷告、怎么默想、怎么实践爱、怎么操练敬虔、怎么教育子女、怎么做妻子丈夫等等,大大小小,被意识到的,被忽略的,人生的每个阶段、身份,都需要具体的学习。且牧者照顾群羊,要有全人意识,会众并不只有信徒一个身份,基督徒的生命也不仅仅有灵性这一个方面。
第三,教会可以为信徒提供所需要的资源,教会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让信徒确实看到教会可以供应。有资源有能力的教会当竭尽所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自觉缺乏的教会最不可取是放弃和躺平。不管教会力量如何弱小,但相比信徒,一方面教牧领袖有个人的关系资源和资料网,或来自神学教育经历,或来自教务交流,总比信徒更能接触到优质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圣经式课程在网络出现,它们往往独立于教会机构外,教牧领袖更能辨别其机构性质,正统与否,资源优劣与否、合适与否等。教会若实在分身乏术,则教牧筛选资源后将其链接给信徒,信徒可个人参加,也可在教会内结伴或小组参加,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祂不仅解决灵性的困境,也引导人生实际的每一步。盼望学习的文化可以在教会内点燃,让信徒不再害怕困难,有问题不是在网络或真或假、亦正亦邪的各色信息里找方法,而是第一时间就想去教会找答案,树立信徒从教会资源学习解决之道的意识,建立从根植圣经的课程中寻求正确指引的习惯。拥有学习文化的教会,必然是积极地、充满希望的教会,如此气氛内的群体,也必然吸引茫然于复杂世界的每个人,生命影响生命,上帝必将福音广传的祝福加添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