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生活感悟两则:专一不二与若隐若现

专一不二

大概四十年前搬到东山居住,在长辈的影响和引导下,早餐就变得相当单一:面包、牛奶、鸡蛋、麦片,只有在外出差时才会有所不同。二十多年前,附近开了间牌子面包店,从此以后就基本上是吃这间店的面包,虽然后来也陆陆续续开了各类面包店,当中也尝试过换一下口味,但最后还是恢复当初。当有相熟的笑我“专一”时,我也严重怀疑自己是否被先入为主迷惑了。

曾几何时,“专一”被视为一种美德,对家庭、对工作、对朋友,无论晴天雨天,顺风逆风,始终如一。不过现在好象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人们似乎更倾向“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自己喜欢,就什么东西都可以换,如此,“专一”在一些人的眼中就是愚蠢,至少是不灵活。

在教会工作几十年,遇到过不少前辈,他们自参加事奉后,几十年就没有换过变过,即便曾经经历艰难困苦,甚至是“行过死荫的幽谷”。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何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感悟到什么叫“信仰的力量”,明白了怎样做才称得上“专一”,为我在教会的事奉中提供了提醒和支持。“十诫文”许多基督徒都耳熟能详,背得出来,其中的第一诫是“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我们在接受洗礼时,已经确认了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无论遭遇什么,仍然需确认这一点。

“主啊!我今完全献上,一切所有都归你,我要永远爱你靠你,日日与你不分离。一切全献上,我将所有全归耶稣,一切全献上”。——赞美诗《一切献上歌》

若隐若现

中国的水墨画与西洋的油画有一个很大的分别是:油画讲求光线、位置、色彩的准确,力求还原现实;而水墨画则往往带一种若隐若现的意景,予人以许多想象和意会的空间,这大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何西方多出科学家,而中国则是多出诗人,是因为有观察、感知、思维上的不同。

中国教会有一位神学家讲过这么一段话:要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神的存在,比证明有神的存在更难。相信我们许多人都能明白个中含义,因为这是很中国式的说法:有些事“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人生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眼见的未必是真实,而看不见的却不一定虚假,所谓真相,有些是若隐若现,难以通过数据,运用理性分析出来,而是由内心的感知获得的。这实在是因为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并不多,能力更是有限,而夸大人的能力,是人们常常犯错的原因。

约伯在经历巨大人生的痛苦时,发问、抱怨,要求补偿都得不到回应之后,说出了一句令历代基督徒深思的拷问灵魂之语:“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风闻”,可以理解为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如果我们试图要求上帝以俗世的标准去满足自己时,确实只是仍在“风闻”的阶段;“亲眼”,不是说有个什么东西摆在面前,乃是藉着人生的经历,以心灵感知上帝的存在,如同亲眼所见一样。主耶稣对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若隐若现,是隐是现,所取决的是信心。

“我虽不能见主圣颜,唯靠信仰坚贞;我虽不能闻主言,知主是在我前”。—— 赞美诗《信中近主歌》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