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提信耶稣就感觉传统落后?”这是笔者在走访安徽一间教会时,一位年轻牧者提出的问题。
的确,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基督教信仰好像都和古板严肃、传统庄重挂钩,一进教堂行为举止不由自主就端正很多,也不只是印象,有些人或许就有因为穿短裙、短裤、拖鞋而被提醒甚至拒之门外的经历,更别说有些爱穿二次元衣服的小姐姐了;礼拜时不小心翘起二郎腿,可能旁边的阿姨就会提醒,甚至帮你扒拉下去,类似的经历确实会让人不解,但也只能尴尬一笑。
久而久之,再加上一成不变的聚会形式、年老的信徒、以及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基督教很容易就给人留下了“传统古板”“不太好亲近”的印象,与“时尚”二字简直不搭边。
可是,教会作为人的有机体,是需要随着时代和处境的变化而在聚会形式和表达上有所更新和改变的,换句话说,福音要想发展,教会要想复兴,我们就需要和时代接触,了解当下这个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谦卑下来,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介绍福音,给他们生命的解答。我们需要在福音本质不变的情况下,让信仰变得“时尚”起来。
当然改革从来是不容易的,需要有面对阻力的魄力、宽广的眼见以及忍耐等候的心,更重要的是仰望圣灵的工作和向着灵魂深切的爱。或许以下两位牧者的服侍之路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C牧师在皖南一家教会服侍,这间教会最初是温州福音团帮助建立的,所以建立起初就自然带有一些温州聚会的特色,比如主日礼拜会一整天都在教会聚会,中午信徒会在教堂一起吃饭。
但在实际牧会服侍中,C牧师发现一些问题,因为当地福音根基并不深厚,信徒普遍生命比较浅,在教堂待不了很长时间,时间太长,大家反而睡觉、说闲话,一些矛盾也就爆发了,所以她神学毕业开始参与牧会后,就逐步做了一些改进,主日礼拜一天改成半天,中午也不一起吃饭。
此外,当时信徒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拉家常,C牧师就立规矩,礼拜前提醒大家不要说话,“有人还是会讲,我就坐在他旁边,认真听道,所以有的人很恨我,但这样下来,大家就逐渐养成了敬拜的氛围。”
这些改变当时都是面临一些争议的,有些老同工和信徒也表示反对,但C牧师还是努力推进,并且尽力和他们合一,“他们比较信任我,虽然有些不理解,但最后也是都好了。”
此外,为了切合年轻人和初信者的需要,C牧师和丈夫Y牧师还在主日礼拜的设计中进行了一些改进。
首先,目前教会大多只有新编赞美诗,但对于慕道友和初信者来说,大家可能很难第一时间领会其中意境。所以Y牧师会从网上找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赞美诗,在主日单张中打印出来,并配上二维码,信徒可以扫码听,礼拜的开始赞美也是选取更受年轻人喜欢的敬拜风格。
礼拜开始时,与大多数教会使用的《主在圣殿中》不同,他们使用的序乐是《生命的执着》钢琴曲,在一束灯光的指引下,诗班和服侍同工在序乐中入场。选召后是唱诗,会众会一起唱《真实的敬拜者》,希望借此让大家回归礼拜初心,成为敬拜主的敬拜者,反响很好。
广东C牧师在教会的服侍之路也让人唏嘘。他02年神学毕业,开始在一间农村教会服侍,开始主要是做老牧者的跟班,照顾他起居,也带领教会青少年团契。
在教会服侍刚开始阻力很大,他主要负责青少年事工,当时教会只有大凳子,孩子容易摔倒,他和妻子想买一些小凳子,可教会觉得浪费钱,拒绝了,后来他和妻子跑遍了全城,就为了便宜5毛钱,自掏腰包买回来了五六十个小凳子。
他所服侍的教堂在山上,有一段路很黑,如果圣诞节或者教会有活动散会比较晚的话,信徒走的时候就比较担心,他跟教会申请想安路灯,需要几千块钱,但教会拒绝了,觉得每年为了一两场聚会安路灯不值。
他没有放弃,后来跟附近村民说,我们这块想安路灯,你们能不能捐一点钱,村民很支持,结果捐了7000多,还多出了一些钱,他去供电局问,那边说正好有几个闲置的灯杆,可以免费送给他,这样灯杆有了,钱也有了,路灯就安起来了。
村民们沿着那条路遛弯,不知不觉就来到教堂,村子其他地方也开始随之效法安路灯,现在教堂那边那条路就叫圣教堂路。
为了服侍,他也是最早一批考驾照、自掏腰包买车的人,即便当时自己的经济也不宽裕。所以当时教会有人来参访交流,需要车接送都是他来负责。
就在这样的位置上,C牧师服侍老牧者整整7年,他09年被按立牧师,半年之后,老牧师在床上不能起来的时候,方把主任牧师交棒到他手里。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C牧师早早就有培养同工和接班人的意识,十年后,在他因变动离开这个教会后,他培养出来的两名90后的同工开始负责这间教会的牧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