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争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件大事,其直接导致了“百年禁教”的爆发,让中国天主教会在200多年中被迫转入地下,在民间秘密发展。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中西礼仪之争,那么西学东渐的浪潮将会继续,那么中国就能跟上西方近代革命(科学与社会)的步伐,从而避免近代屈辱的发生。的确百年禁教导致很多博学多才的传教士无法入华,中西文化交流确实遭到了阻碍。只是不应夸大这场运动对于中国近代的影响,因为种种主客观因素,都决定了百年屈辱很难避免。
虽然百年禁教后,传教士在华活动遭到了极大限制,但一些掌握科学技术的耶稣会士还是被留在了北京,戴进贤、蒋友仁等人都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只是他们所传播的科学,只能为朝廷服务,而无法惠及全国,不可能真正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
其实这种情况,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其特别优待来华耶稣会士,甚至跟他们学习各种科学技术。只是康熙对于科学纯属个人爱好,并没有将其推广的想法。法国传教士张诚说过:“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
此话说明康熙为了维护满族的统治权力,担心其他被统治民族掌握过多的知识,从而对其产生威胁。从这也能看出,即便没有百年禁教的发生,掌握科学的来华传教士也不可能在华推动科学的普及,中国无法真正实现科教兴国。
满清皇帝都把维护统治作为重中之重,甚至采取了严酷的文字狱,镇压对其不利的声音。即使当时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也缺乏生存的土壤。这是因为在清代时期,西学东渐从未断绝,只是仅能局限于满清朝廷而已,并无法真正惠及中国。
而从传教士角度看,到了十八世纪后,他们也很难再向中国输入当时西方最为先进的科技文化。在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那个时代,西欧天主教地区处于文艺复兴晚期,其科学、文化等方面位居领先地位。因此他们能够把当时较为先进的科学带入中国。
可进入十八世纪后,欧洲发展的中心开始发生变化,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其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崛起为日不落帝国。而来华传教士基本都是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部等天主教地区,他们在当时已经明显落后,所能带入的知识肯定不是最先进的,即使中国能够全盘接收,也必然落后于英国。
此外,启蒙运动的思想带有强烈反教权色彩,天主教传教士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引入中国,再加上满清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国近代社会革命在当时几乎不可能。
对于中西交流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主力虽然都是传教士,但却从天主教转为基督新教。因为新教传教士基本来自当时科学更为发达的英美国家,伟烈亚力、傅兰雅、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人与中国助手李善兰、王韬等人合作,翻译了大量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文化书籍,在二十世纪前为中国近代启蒙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项工作,是天主教地区的传教士难以完成的。
综上所述,即使没有中西礼仪之争、百年禁教,中国也无法真正赶上西方近代革命的步伐,这是满清统治狭隘性、残暴性与当时天主教传教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