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热心公益慈善的满兴大哥

作者: 残月生辉
来源:福音时报
2024-06-22 15:39:38
分享与播放

六月的这次撰稿人见面会,相逢京华,与大家又见面了。特别是终于有了与北京吕满兴大哥相见的机会。这位未曾见面的文友,是我十分熟知的,要知道这期盼一直等候了近七年,因此我非常开心。

通过福音时报的文字侍奉,我结识了毋兄、郑兄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工,立足于当地的禾场耕耘,我们在服侍中不断成长,也成为时常牵挂胜过手足的好兄弟。

刚加入文字侍奉初期,在读文章时就结识了满兴大哥。他所写的文章,没有像别的文章那样过多地对圣经经文解读分析,而是他和同工们的日常侍奉生活。文风淳朴,文字清新,又流露出慈悲怜悯的情怀。他所写的是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从基督徒的视角,关注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以慈爱怜悯的笔触讲述一桩桩爱的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从耶稣基督那里来的大爱。无论是喜乐烛光团契的服侍,还是对来京患病困境人员的帮扶;无论是对小金菊的关注,还是他亲临泰兴、枣庄麻风病村的经历感受,在读的过程中有亲临现场的感觉,有时令我们潸然泪下,使我们对他和那些无私奉献的义工的善举深感敬佩。陕西的郑弟兄还深为感动,写了一篇文章回应。

在共同信仰的追求中我们灵里相通,在文人心里也有相同的情愫。我作为残疾人,经常关注的就是弱势苦难群体,他的所思所想所行常引起我的共鸣。期待相见,清茶氤氲,一番畅谈,一直成为我的一个愿望。

后来阴差阳错,竟使这成为一个很久未能实现的梦想。2018年初的一次见面会议,他也要到会参加,我满了期待,终于可以见面了。孰料情况有变,他上午有事没来,而我突然单位有事,下午就离京,而他下午来了,就这样,我们就擦肩而过,失去了一次见面的机会,深觉遗憾。好在我们加了微信,可以时常交流侍奉方面的话题。我经常读他做工的见证,他对我们所举办的一些活动也时常点赞,有时还热情地点评。虽未谋面,但因着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我们灵里相通,在文字间相互温暖;虽远隔一方,共同的对慈善公益事业的追求拉近了距离,理念上心有灵犀,我们成为未谋面的好朋友。他的特殊侍奉以及笔下表述的见证有时也成为我讲道中的素材,印证主的大爱对生命的奇妙拯救。

这次相见,深感相见恨晚。他地道的京腔京韵,豪爽的性情,待客的热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精心为大家预备的稻香村糕点更显厚道与热情。老人临近古稀之年,精神矍铄,朴实得就像北京街头偶遇的街坊大爷。他幽默风趣的谈吐,以及对北京人文掌故的熟知,使我深感遇到了知音。在两天时间里,他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的侍奉道路,扶助关怀来京看病人员的经历,以及去麻风村义务服侍的经历。他在基督徒的奉献精神感动下,自己被感动,也情不自禁舍己奉献,进而影响身边的人。说到动情处,甚至不能控制情绪,数次哽咽。而我们也被深深感动,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

我分享了自己从事残疾人服侍的点滴心得感受,蒙悦分享了走访老人事工的体会感受,我们都有默契。会后他又在手机上发表了大段感言,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真性情。在交流沟通中,我们发现了人性的闪光点,也对我们服侍的异象和使命进行了反思。我们不是刻意宣讲福音,而是用我们举手投足的爱心,让人们认识耶稣,见证主的爱无处不在,活成一束光,给人温暖。

短暂的两天,加深了我们的友谊。临行相拥告别,互道珍重。愿我们立足一方,继续用笔讲述公益侍奉道路上的故事。

注: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