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省会城市的一所百年堂的主日崇拜中,服侍人员身着圣服在台前虔诚、有序地带领着聚会:教唱、读经、代祷、诗班唱诗、牧者证道……台下的会众在干净、明亮、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跟着做礼拜。与以往济济一堂的场景不同,会众们分散着就座,看起来稀稀拉拉的,也就两百人左右(只是其中一场)。
这座城市里还有另外一所百年教堂,建造时间比第一所晚二十年左右,名气与前者不相上下。这间教会参加主日聚会的信徒人数不少,诗班成员也多,但是,信徒参加崇拜的状态差不多:整个证道过程都没有信徒回应,教堂内偶尔有电话铃声响起,有人在低头刷着手机,从聚会开始到结束不时有人走进走出。
这个聚会场景跟二三十年前的形成强烈的反差。那时各地教会的聚会条件远远比不上今天,大多数的聚会场所空间狭小,设备简陋;然而,人们参加聚会的热情高涨,楼梯上、过道里、院子中都坐满了人。那时,涌现出很多信徒渴慕神话语的见证:为了参加主日礼拜,住在山区里的信徒天未亮就打着火把下山,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到教会,他们乐此不疲;还有离得更远的,需要周六就步行出发,即便如此,她们也坚持了下来;那时各地的培灵会,更是信徒们期盼的属灵盛宴……
看到今天教会的光景,在东北牧会20年的梁牧师感慨道:“当下人们对于神话语的渴慕大不如前了。”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参加圣诞节聚会的人很多,到了呼召环节,就连他所在的郊区教会能有一百多人响应呼召;现在的话,寥寥无几。当下的人们为什么就不渴慕神的话语了呢?梁牧师认为,主要是如今吸引人们的娱乐活动太多。也有其他牧者分享过类似观点。
教堂外,人们都在追求着什么样的娱乐活动呢?电子产品是很多人的选择,如今从老到少,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都是机不离,一有空闲就刷起了手机;广场舞也遍地开花,如今已经不是大妈们的专属爱好,不少年轻人带着劲爆的舞蹈加入了进来,甚至在开阔的广场上有七八个形式各样的舞蹈队,人数多的能有四五十人;其他的还有各类的游乐场、棋牌室、商业街等,层出不穷。
除了娱乐活动的吸引,生活压力大也是原因之一,一些职场人士疲于工作,无心参加聚会。一个青年团契的负责同工曾跟笔者分享过类似的例子。她所负责的青年团契原本有二三十人参加聚会,如今只剩个位数。忙完一天的工作,一些人只想安静地歇歇,藉着刷刷手机给自己放空一下,已经没有心力去教会聚会。面对这种情况,负责同工很无奈,她说都不好意思邀请他们前来聚会,更别提希望他们参与服侍了。
未信主的人不愿意到教堂来,一些教会里的基督徒信仰也变得冷淡,参与度下降,教会该如何应对这个情况呢?对此,梁牧师提出了“服侍神学”,他认为这契合基督教信仰以及中国人重视关系的特质。耶稣直言他来是要服侍人,不是受人的服侍,他一生走了如同“一粒麦子”般牺牲的道路:道成肉身、传道、医病、赶鬼,直至为了所爱的人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初代的门徒们为了传福音救灵魂而抛家舍业,不少人成为了殉道士;一两百年前,西方的传教士们舍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中国,做了许多诸如兴建学校和医院、治理环境等社会服务;当下的中国教会依然需要走这条道路。
梁牧师已经开始在所负责的教会践行“服侍神学”,就是去寻找信徒以及周围人们的需要,然后想办法去给予帮助。比如,当看到人们需要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时,教会就邀请专业人士开办讲座;当看到一些老年人缺乏健康知识时,教会也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士做讲座;看到有的年轻人在家待业,教会就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春节等节假日,教会为周边的老人送去礼物;信徒归天家时,教会帮助安排后事……梁牧师说,基督教的核心是爱,神就是爱,基督徒本应过着爱的生活;教会所做的这一切善事是出于单纯的爱,不会刻意跟对方传福音。当然,当人们走进教会想要寻求神的话语时,教会会做好这本质的工作,因为只有神的话语可以根本地解决人内心的干渴。
服侍不能仅限于教会内部,梁牧师盼望基督徒们可以将服侍的精神带到家庭中、职场中、小区里,带到自己所到的每一个地方。他认为,中国基督徒太看重用口传福音,实际上,爱的行动是福音更有力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