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每个人都发展出了健康或不健康的反应,而这些反应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我们如何处理它。有些反应在本质上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甚至可能在无形中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今天,我们不再只讨论压力的来源,而是深入探讨它对身心所造成的反应和影响——那些潜伏在生活中的微小征兆,正在逐步影响我们的健康与幸福。
一、压力带来的反应
当我们无法妥善处理压力时,往往会出现潜在的毁灭性反应。此时,我们可能很难将这些反应与压力的来源联系起来,感觉它们似乎不相关。这种情况常常源于意志与身体试图通过“别再想它”的方式来减轻压力,但却难以奏效。例如,在某些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胃痛等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既可以成为助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反应,并将其视为警讯,从而激发自己用心管理压力,那么这些反应便可以转化为助力。反之,如果我们在硬撑的同时,安慰自己:别再想它,很快就好了。这样可能会把小病拖成大病。
二、反应的种类
诗篇139提醒我们,人是何等复杂精妙的被造,“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这表明了我们内在的复杂与精细。当我们没有妥善处理压力时,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这些反应不仅限于身体层面,还包括心理和情感层面。正如箴言4:23所言:“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根据个人所经历的压力程度与类型,我们会发展出独特的综合反应。这些反应是渐进式的,从外在的身体反应到内在的情感、精神变化,都可能受到影响。
我们对生活中压力的错误反应,常常会导致许多错误、不敬虔和毁灭性的处理方式。然而,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预先警醒是最好的预备。”警醒并不能保证所有事情顺利,但它能帮助我们提前应对,使我们知道如何正确反应。预先的警醒能够提醒我们,避免错误的选择。耶稣曾强调:“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警醒不仅是抵御试探的重要部分,也是防止我们在压力下做出错误回应的关键。
压垮心灵的恐惧
我们必须抵制的其中一种错误反应就是压垮心灵的恐惧。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定居在了中国的南方城市,她对暴风雨有异常的恐惧。她总是生活在对雷电的担忧中。一旦暴风雨来临,她就会崩溃,而即便没有暴风雨,她也被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念头所困扰。我曾经一段时间在海南工作,我见过很多人害怕台风,甚至有人因为害怕海南会遭受台风的侵袭,而不敢来这里旅游。我也认识一些因为恐惧台风而搬离海南的人。
曾经我住在东北,那里的冬天寒冷漫长,经常大雪纷飞。我遇到过一些人,整日抱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惧怕寒冷和大雪,总幻想其他地方的生活会更好。还有些人因为害怕在人群中出现,生活因此变得局限,他们担心被拒绝、失败或被人看作傻瓜,甚至在面对那些美貌、有权势、有钱或聪明的人时,感到极度紧张。恐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我所提到的仅是冰山一角。不管是哪种形式,过度的恐惧都会将人捆绑。它们是我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一种错误反应。圣经中明确提到:“惧怕人的,陷入网罗”(箴言29:25),还有“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约翰一书4:18)。这些经文提醒我们,有些恐惧会拦阻我们活出神所预备的生命,最终带来痛苦和限制。这种恐惧是无必要的,也是极具破坏性的。神在圣经中多次吩咐我们“不要惧怕”,神说:“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以赛亚书41:10)
忧虑或焦虑
与压垮心灵的恐惧紧密相连的另一种反应是焦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忧虑。忧虑往往围绕着对某事可能发生或未能发生的后果的担忧,但它并不仅仅是对未来的过度关注。它同样可能源于对过去事件或当前状况的担忧。当一个人在思考未来、现在或过去时感到不安,忧虑就会以不同的形式消耗他的精力并限制他的行动。
焦虑往往源自那些看似具有威胁性的事物,或是那些让人感到不安全,以及他们渴望控制却又担心控制不了的情况。如果某些事物对你并不构成威胁,你就不会感到焦虑。焦虑的核心通常在于我们担心所忧虑的事情会对我们自己或我们关心的人造成伤害。虽然适度的压力(也称为积极压力)可以提高效率和积极性,但焦虑却会导致沮丧(也称为消极压力),进而引发效率低下和消极情绪。
遗憾的是,有些人的生活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匆忙、忧虑和终结。”对很多人来说,焦虑已经成为他们面对生活压力的惯常反应。然而,这显然是错误的。圣经不仅反复提醒我们不要忧虑,还通过福音给予我们鼓励,使我们能够因认识真理而体验到内心的平安。
在《马太福音》6:25-34中,耶稣教导我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不胜于饮食,身体不胜于衣裳。他让我们看那天上的飞鸟,它们不种不收,天父尚且养活它们,我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耶稣还提到野地里的百合花,它们不劳苦,也不纺线,但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耶稣鼓励我们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我们了。他告诫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约翰福音》14:1-27中耶稣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以及“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这些话给予我们信心和平安的保证,让我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依靠他。
苦毒、愤怒和怨恨
在我所接触的许多人中,我常常观察到,当婚姻生活中出现沟通障碍或期望未被满足时,苦毒、愤怒和怨恨这些情绪便会滋生。不少女性在感受到伴侣未能达到她们的沟通预期或履行她们期望的责任时,便可能萌生这些情绪。男性亦然,当他们觉得自己未受到应有的对待时,也可能将愤怒和怨恨发泄在伴侣、孩子或其他人的身上。这种现象背后,是他们渴望他人顺应自己的期望,而一旦这些期望未能实现,便可能触发矛盾。这些情绪反应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圣经并不认同。圣经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撒母耳记上记载了扫罗对大卫和儿子约拿单的愤怒反应;创世记4章讲述了该隐因不满神和他的兄弟亚伯而发怒;创世记27章中,以扫对弟弟雅各的怨恨更是典型。
圣经在多处经文中明确指出,苦毒、愤怒和怨恨的反应是错误的。例如,《以弗所书》4:31告诫我们:“一切苦毒、恼恨、愤怒、嚷闹,并一切的恶毒,都应当从你们中间除掉。”《腓立比书》4章5节则鼓励我们:“当叫众人知道你们的谦让心态。”同样,《歌罗西书》3章8节也指导我们:“但现在你们要弃绝这一切的事,包括恼恨、愤怒、恶毒……”这些经文教导我们,作为信徒,应当摒弃这些负面的情绪,追求更加积极和谦卑的心态。
易怒、急躁与缺乏耐心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常常会表现出不敬虔的反应,比如易怒、烦、急躁和缺乏耐心,这些情绪反映在我们的表情、言语和行为上。压力之下,我们可能变得急躁、粗鲁、冷漠,甚至忽视他人的感受。就像《路加福音》中的马大,当她感到压力时,变得冲动、苛责,甚至有些粗鲁无礼地指责他人。同样,那个在《浪子回头》故事中的大儿子,在弟弟归来后也因压力而失控。他对父亲大发脾气,提出许多不友善且不真实的指控,丝毫不顾自己的言行会如何伤害父亲和弟弟。他的愤怒蒙蔽了理智,以至于任由怒气支配,斥责父亲。此时的他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言行对父亲和弟弟的伤害,被愤怒所蒙蔽,失去了怜悯与爱。
我也不得不承认,我自己在面对压力时,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和急躁的态度。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尤为容易失去耐心。尤其是当他人对我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时,我会感到压力倍增。如果我有许多事情待办,而有人却期待我去完成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或者当我专注于一项重要工作时被打断,我会格外烦躁。此外,当别人曲解我的言行,或问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时,我的耐心也会迅速耗尽。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发现自己并非对所有人都如此,而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或群体。这让我意识到,失去耐心并非偶然,而是由特定的触发点引发的。
对我而言,认识到自己失去耐心的模式是我灵命成长和在压力中学会敬虔回应的重要一步。提早意识到这些动态能让我在问题爆发前提前预备好心态,并采取更加成熟、敬虔的反应。此外,了解我对哪些人或情境最容易失控,使我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防备。这种觉察不仅促使我对自己的罪更为警醒,还帮助我更快地向神和那些我因不耐烦而伤害的人认罪。通过不断反思和认罪,我逐步意识到,耐心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一种美德,更是我们在压力下表现信心和爱心的具体途径。
逃避与伪装
多年与人交往的经验让我意识到,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常常倾向于逃避和伪装。他们会假装毫无困扰,尽管内心的挣扎是真实存在的。表面上看似一切如常,实际上却被压力压得透不过气。
神深知人面对压力时的这种反应,因此圣经多次揭示这一问题。《箴言》26章23至28节描绘了一类人,口中充满温和甜美的言辞,却隐藏着邪恶的心思。他们表面友善、甜言蜜语,实则内心充满令人厌恶的意图,正是虚伪和伪装的典型表现。耶稣也谴责那些外表正直,内心却充满假冒伪善和律法违背的人。《以弗所书》4章25节告诫我们要弃绝谎言,彼此说真话。这不仅是表面言辞的诚实,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假装压力不存在。对神、自己或他人的否认和伪装,都是一种违背神旨意的谎言。
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愤怒的发泄或恶言恶行是对压力的错误反应,而否认同样是一种错误。假装自己不受困扰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情况恶化。否认压力的存在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挣扎。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伪装,勇敢面对现实。圣经鼓励我们认清并承认自己受到压力的影响,然后学会以合宜、敬虔的方式回应。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神的帮助下战胜压力,而不是被其击垮。
在这一章中,我们提出了两个关键事实,帮助我们战胜压力而不被其压倒。首先,要想在压力击垮我们之前战胜它,我们需要识别自己最容易遭遇的压力类型。其次,我们必须分辨自己在面对压力时常倾向的有罪反应,并有针对性地防备它们。接下来,实践层面上,我建议大家分析自己的生活,找出最容易陷入罪性回应的情境。为此,我们需要:1)识别出自己在何时最容易表现出不敬虔的行为,2)发现这些行为最常发生在于哪些人之间,以及3)迅速寻求神和那些我们以不合圣经方式对待过的人的饶恕。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