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风雨30年 范秀远牧师见证广东教会的成长

信徒人数由改革开放前的7万增加到现今的38万,聚会堂点增加到700多个;广东协和神学院——广东唯一一所神学院,自1986年复办至今为广东教会培养了600多位传道人;2002年以来广东省基督教两会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路加颐养院曾为180位老人服务。广东省基督教协会现任会长梁明牧师说,“广东教会正健康发展。”

中国教会重新恢复活动30年以来,广东教会如何一步步从百废待举走到今天健康发展的局面?从一位老牧者的经历中,窥见一斑。

范秀远牧师,1985年起曾连任两届广东省基督教协会会长、全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曾任广州东山堂主任牧师。2010年9月9日,藉广东省纪念三自爱国运动发起60周年之际,福音时报两位同工在范牧师家中采访了这位伴随广东教会走过30年风雨的老人,这位87岁老人在分享自己的故事中,见证神在广东教会的工作。

东山堂的恢复——广州最早恢复的教堂

1979年文革结束之后,广东省基督教两会恢复工作,时任广东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熊真沛老牧师找到范牧师,问他是不是愿意继续回教会工作。当时范牧师的回答是:“我已经完全奉献给了主,虽然经历这么多磨练,但我一直坚持。”熊老牧师坦白地告诉他教会现实和前途未卜的情况:“说是你来担任,其实是有什么困难、变化的话,你要出来顶,不要再去找那几位老牧师了,他们经历的够多了。”范秀远牧师当时接下了这个重任。

东山堂于1979年9月复堂,是广东教会最早恢复的教堂。首先面临的就是礼拜堂的恢复,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当时的东山堂已是一片狼藉,范秀远牧师搬到东山堂附堂住下,在那里筹划先修建礼拜堂,进而恢复礼拜等教会活动。

东山堂天花板的修缮、讲台的设置,是范秀远牧师和信徒们一起亲手改建起来。“面临很艰难的情况,一无所有,全部房屋被占用,有僭建乱搭,遭到严重破坏。但是感谢神,当时一位虔诚的老信徒奉献了5万元。我在四乡购买了一些杉木,较整齐地排在房顶上,工人就可以站在顶上修理,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只用了两万就修好了。”回想起当年自己一个人站在房顶试体验修理礼拜堂的情况,87岁的范牧师仍是很激动,越说声音越高。旁边的女儿几次提醒他歇歇喝水。

当时礼拜堂的恢复,一要不断进行交涉收回被占用的地方,二要修缮在被占用期间所毁坏的房屋及水电等设备,三要筹款购置家具、音响、钢琴和诗本等,这几项是艰巨的工作。

说到修理礼拜堂,材料固然很重要,最关键需要懂技术,“感谢神,不是凭着我的聪明,而是在劳动我学会了建筑知识。”文革前和文革期间教会停止活动的那段时间,范牧师曾在工厂劳动6年,在那期间,他接触掌握了盖房子技巧,学会如何做木匠。“那么多年的劳苦,是上帝给我智慧,使我能为教会工作。”教会收回东山礼拜堂房产之后,范秀远牧师和一些信徒将礼拜堂维修起来。

回忆当时的情况,范牧师说了几次“只能简单讲了”,还是激动地分享了近两小时。教堂中有不少损坏的椅子、长期搁置又布满灰尘,当时同为基督徒的广州青年会总干事请范牧师到青年会大礼堂寻找可用的东西,在杂物间居然找到一架旧钢琴,音色仍好。在那个年代,钢琴算是奢侈品。后来这架钢琴伴随东山堂复堂崇拜时使用。“找到这架钢琴时,大家欢呼‘耶和华以勒’。”

教会制度公平民主——上帝爱每个人,每个信徒都有责任

恢复了教会,要讲制度。当时有堂会管理委员会、董事会,董事会下面是同工会。每周六开同工会,每位教牧人员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制度民主,就体现在这里。范牧师说,“上帝爱每个人,所以每个信徒都有责任。”

赈灾:把我所有的给你——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爱的心志

广东全省教会恢复之后,1985年省两会调往范牧师到省基督教两会工作。“当时几位老牧师年纪较大,我时任副总干事、与副秘书长熊伯响同工开始担负更多外出走访工作。”经过文革之后,教会有不被社会理解的地方,为了使当地人对教会有正确认识,范牧师带领教会开展了救灾、扶贫工作。

1986年东江水灾,广东教会通过香港教会得到Bread of World 的帮助,教会自付行政费转交普世教会的奉献款给严重受灾地区的政府。

1994年清远县受灾严重时,省两会视察岭南受灾一代,范牧师与省两会同工及国际基督教友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受灾严重的清远一带视察,给当地人极大鼓舞。一年后范牧师女儿重新走当年范牧师一行走过的视察之路时,发现当地人被福音的精神感动,设立了“福音电站”。范牧师的女儿范思明传道在旁边回忆说,“看到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我想到圣经中‘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他们确实是需要食物、钱,但是真正需要的是帮助他们的心志、爱心。”

云浮县植树造林——上帝公平的爱

80年代时,广东省基督教两会响应政府将荒山变为树林的号召,在云浮县开展植树造林的计划。当地有20多座荒山,曾在农学院就读的范牧师知道如何将荒山变为绿地,同时使当地致富。

在既能保留山顶水分使山上生态平衡,又能种植多年生的果树来发展经济的多重考虑下,山顶、半山、山脚下、山旁边的不同种类的植物由范牧师一一仔细考虑,使得当地既有了环境的整治,又有经济收入。

能在农业方面切实地帮助当地百姓,得益于范牧师在解放前就读于农学院以及后来在瑞士参观访问的经历。“解放前的一段时间,我读了农学院,学会了养猪、牛、鸡,罐头加工……学了很多门,准备解放后自己靠劳动生活。”在瑞士访问时,范牧师得到根据荒山上下结构种植不同种类植物物的启发。看到瑞士地方人动脑筋且辛勤工作后,范牧师说:“勤劳的国家不富裕是不可能的,每样东西都是神给我们的,懒惰是不行的,上帝的爱是公平的。”

范牧师的女儿介绍说,父亲刚到广东省基督教两会时担任省两会副总干事,范牧师联系当地的基层教会,落实教会的房产,恢复教会的礼拜堂、聚会,传道人的福利上,争取落实政策。“在社会服务上,广东省基督教两会确实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范牧师说。

开展教会工作培训班 在信徒们对教会的爱中神学院建立

教会工作渐渐恢复后,一方面教会恢复的工作急需人手。另一方面,广东南部地区一些教会内部有不合的现象,省两会常前去处理,希望调节这些矛盾。两会组织建立了培训班,招收年轻人对其进行培训,在东山堂一隅,使他们知道教会工作,回到省内各地教会去协助当地老同工恢复、做好教会工作,如此当地教会的一些事务就可以由当地人负责。这培训班成为今日广东协和神学院的前身。由此开始,复办神学院的想法在范牧师等老一辈教牧同工人心里萌发。

教会没有地方也没有资金建立神学院,从1986年于东山堂开始的培训班,1994年迁至沙面原圣公会主教楼,2001年起至今在广州市白云区东平村。范牧师分享了神奇妙的安排,“我们要再建立神学院,但是没有钱。刚好那时与广东省基督教两会副主席同去清远赈灾,于宾馆谈起建立神学院。当时在香港负责拿打素基金会的财务工作者冯弟兄答应拨款400万给我们……后来又筹到2000多万,建立神学院可以马上动工。香港的设计师义务帮助设计。”

“不是谁的功劳,是爱主爱教会的信徒,他们爱主的教会,使得神学院建立起来。”范秀远牧师重复了几遍这句话。

路加颐养院的建立——长者生活老有所依

耶稣在圣经上教导:“你们的光也当照在人前。”省基督教两会于2002年开办了路加颐养院。范牧师曾为东山堂主任牧师时,教堂崇拜之后有义诊服务。而真正促使路加颐养院建立起来,范牧师说,“考虑到当时教会里很多老同工,尤其是一些女同工年轻时奉献给了教会,到老年她们能有安心舒适的生活,而且让神学生有机会看到为主侍奉一生的美好见证。”2002年,路加颐养院在广东协和神学院旁边建立起来,该颐养院也是广东协和神学院学生义工服务点。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