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陈鼎亮牧师:基督徒的价值观(十一)生死观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显示:全世界,每秒新生4.1人,死亡1.8人;每天的平均死亡人数是17万人,每天大约出生35万人。还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200万人自杀未遂。为何人既生又死?人从何而来,将往那里去?诸多有关生死问题,困恼着人生!因此,有不明人生之意义而自杀者;更有较多的人,忙忙碌碌、浑浑噩噩过其一生者。本文愿将这些问题,借着圣经的启示,以清楚认识人生之意义,探讨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一、敬畏生命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解答,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自然”与“创造”。基督徒相信:生命不是偶然,不是巧遇,而是上帝智慧和爱的设计。圣经《创世纪》第1章描述世界万物的生命是由上帝所创造的;并且记载人不同于万物,乃是因为在万物中,只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诗篇》第8篇是一首对上帝创造的颂赞诗,其中也述说,在上帝所造的万物中,上帝特别地眷顾人,并且强调上帝要人去治理万物。虽然这两段圣经的内容并不很长,但其中所论述的生命观点,却有力证明了一切生命来源于上帝。

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父母还未孕育你的时候,你的生命早已在上帝的意念中成形。此刻你有生命气息并不是命运注定,也不是时机,不是侥幸,更不是偶然。你活着是因为上帝定意要创造你!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身体的每个细节都是上帝精心策划的。他处心积虑地选择你的种族、肤色、头发,以及每一个特征。他特意量身订制你。他也选定了你的天分和你独特的个性。这显示出每个人的生命都拥有着上帝的形象及样式,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同样的拥有神圣的价值。且因为人能治理万物,因此人的价值是比万物都高。

一些人认为:人的生活最重要,至于生命是否有意义倒是无所谓。但事实上,生命不等于是生活;而好的生活更不代表生命就有意义。因此,每个有对生命加以深入思考的人都会发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生命中充满空虚失落,只能任由光阴消逝,一天一天茫然的渡过。只有了解生命的非凡意义,了解到上帝创造生命的本质,才会珍惜自己可贵的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法国思想家、宣教士史怀泽(Schweitzer,1875~1965)博士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更强烈地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关怀非洲人的灵魂。

台湾基督徒作家张晓风也曾目睹云状的树种子传播生命的过程,她说:“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荫,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引起让她内心深处对上帝创造的生命敬畏。

其实有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一缕阳光,一片落叶,稻田的蛙声,秋蝉的鸣叫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起初上帝创造天地”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不是万物具有神性,而是因为它们是上帝造的。

二、见证生命

我们了解到生命的本源,当如何对待生命呢?有些人受到生物学“进化论”的影响,从“物竞天择”的原则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求取生存,繁衍生命,传宗接代。因为“偶然的生命”、“自然的生命”怎能进化出道德与价值?但若是如此,人的生命不就和动物没有两样了吗?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质是上帝的创造,也会明白上帝创造生命的意义。

上帝创造人是有目的的。目的是什么?只有透过创造生命的上帝才能知道,人自己无法知道。那么什么是人生命的目的呢?就是,生命活出上帝的形象与样式;实现上帝在每个人生命中的美好计划。圣经记载,有一个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耶稣的回答实际上给我们讲明圣经的总纲,进行提炼,那就是敬畏上帝,回应上帝的爱与爱心对人,传递上帝的爱。

敬爱上帝。因为上帝创造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所以被造的生命去回应他的爱,爱上帝,是我们人当尽的本分。人远离上帝,生命开始感到空虚。尽管如此,上帝还主动的让人能有机会恢复与他和好的关系。这也就是基督信仰最重要的内涵:上帝爱世人,他为了要赦免人的罪,帮助人脱离罪恶过犯中,使人能与他有好的关系,蒙受他的爱及祝福。于是将独生爱子耶稣基督赐下,降世为人;让耶稣基督代替世人的罪,牺牲在十字架上。也因为耶稣这样牺牲的爱,使人只要透过耶稣,就能与上帝恢复好的关系,使生命蒙受上帝的祝福。为此人的生命应当学习活出上帝的形象与样式。上帝的独生子耶稣也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 11:29):因此,人应当学习上帝及耶稣的慈爱、怜悯、饶恕、公义等。让我们渐渐恢复上帝创造人起初的美好,里面有更多上帝生命的品格。

传递主爱。见证生命也就是传递上帝的爱。上帝如此爱我们,我们也要彼此相爱。去分享上主的爱。爱意味着宽恕一切、包容一切。当你身边的人曾经伤害过你,你因着爱耶稣仍能宽恕他、不记恨他,甚至能以喜乐的心态去接纳他、厚待他。这不是傻子或疯子的行动,而是耶稣真门徒的本质特征。我们该在耶稣每天安排在我面前的人里头去寻找他,爱能使我们充满活力。同时爱也是去实现上帝在每个人生命中的美好计划。人除了享受上帝的爱及上帝创造的万物之外,上帝也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安排着一个美好的生命计划。当人实现了这个生命计划时,生命就活出最高价值,生命也充满着无比的满足与喜乐。上帝造你不是只为了消耗资源——吃喝、呼吸和白占地土。上帝特意造你,要透过你的生命在世上带来改变,去传递分享上帝创造你生命的美好。只有当我们帮助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才是生气勃勃的。主说:“凡想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但为我和福音牺牲生命的,必知道真正生命的意义。”这个真理实在太重要了,因此福音书里重复出现了五次。你若不服事,你便只是生存,因为生命就是为了事工。上帝希望你学习无私地爱人、服事人。

三、直面死亡

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很深,人们对死亡的看法采取否定、消极的负面态度,甚至不可在言语中提及“死亡”二字,因为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忌讳提到“死”,常用别的词代替,如”棺材,寿木”。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地接受。因为死亡是众人的结局,所以我们必须直面。在印度教中,他们认为人生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六道中周而复始,故名六道轮回,因为生死是轮回的。今世的生,乃是前世死的再生;今世的死乃是为了来世的生。如果人没有达到觉悟成佛的境地,其生死便会在六道中永无终期地轮回。(六道为: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人生也是苦海无涯。

然而基督教对死亡的看法远比传统的中国人的看法积极得多,认为,人有两种生命:身体的生命和灵性的生命和两种死亡:身体的死亡和灵性的死亡。身体的死亡即为身体与灵魂的隔绝,而灵性的死亡则意味着人的灵魂与上帝之灵的隔绝。人的身体生命气息乃在乎上帝。身体生命来自上帝的赐与,是上帝给人们的礼物。它只归创造者上帝所有,人们只具有管理权和收益权,而且人们必须保管好这件礼物。

人类身体的死亡是因为原罪、罪恶引起的。因此,死亡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必须要坦然面对和接受的事情,无须抱怨或质疑,因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希伯来书9:27)。

我们认为,身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和完结,相反,它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新约《圣经》中,基督教并没有将身体的死亡“看作是人之生命及其身体的结束。死亡乃意味着是个人生命或者身体存在形态的转折点”。所以,在基督徒看来,“今世的生命不是全部的生命”(路加福音18:30)。死亡不再是令人害怕的仇敌,而是人脱离尘世的希望。基督徒常把身体的死亡比作“睡了”,马丁

编辑推荐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