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宗教蓝皮书示基督教有助社会发展 人口比例仍偏低

本月初在北京发布的,以佛、道、儒、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及其他宗教发展为研究的《中国宗教报告—2011》一书指出,中国佛教徒约占总人口比例13%;基督教近30年发展迅速,在中国建构出良好公民特质,有助于社会发展,得到社会的肯定;但基督教在人口比例上仍然偏低,且因中国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谐度等关系影响,基督教发展需有创造性的体制革新,否则未来势必面临发展的临界点。


2011中国宗教蓝皮书指出,中国基督教有助社会发展,并得到社会肯定。
但基督徒占全国人口比例仍然偏低。

基督教在中国建构出良好公民特质,有助于社会发展得到肯定

“基督教团体是公民社会中的行动者。”负责撰写基督教报告书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黄海波,以《走向建构中的公民社会—2010年中国基督教的责任与反思》为题指出,中国基督教总体来看是趋於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对和谐社会所作的努力,也获得相当肯定。

当中也谈到,基督教团体生活所构成的信仰共同体,让社会资本和志愿主义的精神深植其中,信徒的社会人际、自我管理、服务人群等良好特质,也都是公民社会中所珍视的;不可讳言的是“基督教会已经进入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时代潮流”。

但文中也提到,基督教信仰影响人们对公共事务或政策的关注时,所引发的大众激情,也可能超过民主制度所能控制的程度。中国自开放改革以来,宗教上犹如经历一场宗教文化复兴运动,“宗教文化战略,成了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书中也针对各大宗教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蓝皮书关注台湾宗教,指出两岸宗教应频繁交流,各拥优势、迈向全球化发展

同时,蓝皮书中也花了相当篇幅针对新兴宗教及台湾的宗教特色作了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宗教特点为“民间信仰为主,多种宗教并存”,政治对宗教的干涉甚少,宗教治理呈多元化,基督教虽然尚未成为多数,仍在稳定中求发展;总体来说宗教对台湾产生的影响仍相当正面。

报告中也整理出六种两岸宗教交流的模式,分别是谒祖寻根、讲经弘法、学术研讨会、神圣之物的流动、慈济模式与节庆方式;另外还提出未来两岸宗教交流有可能朝着“整合各自优势,共同面向全球”的方向发展。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