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GDP增速放慢 但“幸福感”离不开信仰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报告》还提出,未来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这个“7%”迅速成为各大媒体锁定的焦点。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GDP增速的调降只是结构性调整的一个缩影,是作为今年热点的“改革”的一个缩影。说明重视国民生活质量,被提到重要位置。

回顾历史,从198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GDP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以来,这个指标就成为衡量经济建设成果、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不二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GDP这一概念被不断的炒作、包装和狂热崇拜,“唯GDP论”的提法在各地都甚嚣尘上。

在“唯GDP论”改变之前后,人民的生活如何呢?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各地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伴随着“十二五”发展目标,“幸福”概念广泛见诸媒体和网络。

“高铁、动车让城市间的距离拉近了,可是我觉得高速度发展的城市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了。尽管身处闹市,我还是会觉得很孤独,缺少幸福感。”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幸福在哪里”微话题活动,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参与。

“道德缺失,人情淡薄,是否同国家的发展方针有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网络上评论,引起很多人思考。

2010年,“幸福”二字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提升幸福感”逐渐取代GDP成为各级政府反复强调的热词。

经济发展,不能只体现在光鲜的城市外表、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还应体现在水是否还那么纯净、空气是否还那么清新;还应考虑社会自由、个人信仰等因素。

“幸福感”无法被量化,但据一些数据调查显示,在其他生活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幸福感是不一样的,有信仰的人幸福感会远远超出没有信仰的人的幸福感。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