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灵修”事件展现社会空挡 建议开展宗教常识教育

2012年3月20日晚,广东一借用“灵修”等宗教用语开展非法活动的机构“KHAOS 国际静心山庄”被国家有关部门包抄搜查。这一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当今社会的深思。

《青年时报》一文指出,这样的活动依法取缔了,问题是否就解决了呢?灵修泛滥的背后,是社会个别群体精神的空虚与病态,他们的空虚由什么来填补?他们的病态又如何矫治?这才是最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灵修之类的邪魔歪道也就必然会乘虚而入,走了李一,还有张悟本,走了张悟本,不就来了秦铭远吗?

《财新网》发文指出,灵修培训存在的土壤缺并未消失。在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自我修炼、慈善等观念难成主流,如何满足人们寄予心灵慰藉的需求需要我们思考,社会缺乏对富人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才有了灵修培训存在的空间,他们不仅钻了富人的空子,更是钻了整个社会信仰的空子。

“灵修”本是宗教中一个很重要的用语,《福音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各宗教的说法可能不一,但是总体而言,灵修都是宗教信仰的应有之义,也是各宗教信徒用于操练自己的信仰生活,对真善美和更高智慧的追求,将信仰适用于自己生活的过程。

然而,假借“灵修”之名,利用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对神秘事件的好奇,而四处敛财,公开开展淫秽课程,并宣称为性解放的众机构,竟然可以吸引一大批专家级人物、心理学讲师等等,可见,即使是这些经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最基本的宗教常识竟没有了解。

笔者认为,如果他们有最基本的宗教常识的话,即可以轻易地辨别出他们的错误教导。以“灵修”一词为例,基督教对“灵修”非常重视,认为“灵修”是寻求在圣灵的引导下,更深的明白圣经,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灵修是与上帝的对话,跟其他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可能因灵修而进行种种污秽之行为;灵修更不是完全放弃理性的分析,跟着某个人的教导,放纵自己的私欲,而是以圣经为基础,思考上帝对人类对自己的爱,以及把上帝的这份无条件的爱在生活中具体的生活出来,以达成基督徒在世生活“荣神益人”的目的。通过灵修,一个人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纯洁,而不会去做一些于人于己都毫无益处的事情。

广东“KHAOS 国际静心山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国人对宗教常识的缺乏,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公民宗教教育的缺乏。我国有五大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宗教,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注意对正统宗教常识的教导,正如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发挥宗教界在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

而宗教界更应该警醒起来。因为法律的作用在于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即使在法律非常完备的情况下,人们也只能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不敢触犯法律,而不会从内心深处杜绝犯罪的念头。而宗教则引导人的内心向善,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爱与宽容,引导人们爱自己、爱家人、爱国家、爱社会。

因而,在这些假宗教之用于的机构还没有触犯到国家法律之前,宗教界本应该先一步起来进行批判,净化社会风气。一旦这些结构触犯了法律,则需要有关机构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我们也期待着我国宗教界能够起到这一作用。

然而,普及宗教知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笔者提议有关部门重视宗教常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在教科书中加上对宗教常用语的解释;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高校开设宗教常识选修课,还可以常常邀请有关有宗教知识的人士或者宗教界人士进行宗教常识方面的讲座。有关部门还可以与各地宗教组织合作,在当地开展“普及宗教常识”的活动;或者以某地为试点,设立“宗教常识宣传周”,集中时间对当地民众进行宗教常识教育。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